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此时正值汉明帝已死,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汉兵粮尽,陷入困境。他们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而且衣服洞破褴褛,形容憔悴枯槁。玉门关守将感动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典故编辑他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这个跟《盗墓笔记》中的“摸金校尉”不一样,是汉朝在西域专设的一个中高级军官职位,仅次于将军。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与驻扎在车师前国之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奥援,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耿恭耿恭临危不惧,站在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这是一种心理战,告诉对方,咱们大汉的箭可不一般,一旦射中则生不如死。匈奴悍勇,哪听这一套,加紧攻城,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耿恭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史书记载说是“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这景象确实吓人。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声。匈奴人郁闷坏了,没想到,更大的郁闷接踵而来:数百人的守军,居然胆敢趁着暴风雨来劫营!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一个冲锋蹂躏了一番,“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震怖”,哀叹说“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虽然此役大胜,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他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咽不下这口恶气,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他们于是变强攻为久围,把河流上游给截断了。这一招很毒辣,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在姜文主演的电影《天地英雄》中,就有这么一幕,如有神助。其实完全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匈奴人把河流上游截住后,水渗到地下。耿恭继续他的心理战:站在城头,朝匈奴泼水玩。用今天的话来,匈奴人肯定郁闷坏了,嘴中喃喃道:真是活久见!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这时又传来汉朝皇帝驾崩的消息,而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耿恭此举,断掉了匈奴人最后一个幻想,他们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汉人。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在坚持,杀掉每一个靠近的敌人。然而即便如此坚持也不可能击退匈奴,最后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东汉版拯救大兵瑞恩编辑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汉章帝那个时候,通讯极其不便,反对派救兵的一帮人说,咱们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被匈奴重重围困,等到咱们援兵赶到的时候,他们估计早已尸骨无存了。反对派以司空第五伦为首,“司空”为重臣,“第五”为姓。此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这是古代版的“不抛弃、不放弃”——咱们大汉,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仍有着满满的血性,于是下令:启动救援计划!公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了。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接下来的故事将说明:范羌是这部大片的男二号。[3] 十三将士归玉门编辑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十三将士归玉门》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泪来。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区区26人了。他们与援军一起南返,但是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安全了,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但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如今回顾这次汉军的守城与救援,不由感叹当年汉朝军队的强悍。数万匈奴铁骑,加上西域叛军,也未能将这几百人击败,这并非史书的夸大。无论是组织制度、将帅能力,还是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汉军堪称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十三将士归玉门(3张)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故事,画过一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的大汉,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至今令人动容。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编辑一部大片,怎能没有女主角?当耿恭喋血孤城时,在洛阳,他的寡母带着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去世了。她不是女主角。女主角是谁?《后汉书·耿弇列传》中,当耿恭与他的士兵在疏勒城陷入绝境时,有这么一句“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说的是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的后代,当车师后国军队也加入围城时,王后暗中在帮助汉军,提供情报和粮饷。假如没有她的支持,耿恭能够撑到最后吗?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王后,就像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女主角,苏菲·玛索饰演的英格兰王后,男主角是她丈夫的敌人,但她却倾慕男主角的英雄气概,默默支持心中的英雄。相比之下,车师后国王后对耿恭的支持,更多是对故国大汉的认同。她虽然是异国的王后,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在汉代,中国人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同时也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后汉书》作者范晔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认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今天,读范晔为耿恭作传的文字,能够想象当年他是含着热泪写下来的:“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这些文字中,尽是热血忠魂。[3] 古籍记载编辑恭字伯宗,国弟广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剌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会关宠已殁,蒙等闻之,便欲引兵还。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沭易衣冠。上疏曰:“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将赍牛、酒释服。[3] ——《后汉书·耿弇传》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典故编辑他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这个跟《盗墓笔记》中的“摸金校尉”不一样,是汉朝在西域专设的一个中高级军官职位,仅次于将军。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与驻扎在车师前国之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奥援,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耿恭耿恭临危不惧,站在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这是一种心理战,告诉对方,咱们大汉的箭可不一般,一旦射中则生不如死。匈奴悍勇,哪听这一套,加紧攻城,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耿恭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史书记载说是“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这景象确实吓人。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声。匈奴人郁闷坏了,没想到,更大的郁闷接踵而来:数百人的守军,居然胆敢趁着暴风雨来劫营!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一个冲锋蹂躏了一番,“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震怖”,哀叹说“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虽然此役大胜,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他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咽不下这口恶气,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他们于是变强攻为久围,把河流上游给截断了。这一招很毒辣,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水。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在姜文主演的电影《天地英雄》中,就有这么一幕,如有神助。其实完全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匈奴人把河流上游截住后,水渗到地下。耿恭继续他的心理战:站在城头,朝匈奴泼水玩。用今天的话来,匈奴人肯定郁闷坏了,嘴中喃喃道:真是活久见!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这时又传来汉朝皇帝驾崩的消息,而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耿恭此举,断掉了匈奴人最后一个幻想,他们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汉人。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在坚持,杀掉每一个靠近的敌人。然而即便如此坚持也不可能击退匈奴,最后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东汉版拯救大兵瑞恩编辑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汉章帝那个时候,通讯极其不便,反对派救兵的一帮人说,咱们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被匈奴重重围困,等到咱们援兵赶到的时候,他们估计早已尸骨无存了。反对派以司空第五伦为首,“司空”为重臣,“第五”为姓。此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这是古代版的“不抛弃、不放弃”——咱们大汉,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仍有着满满的血性,于是下令:启动救援计划!公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了。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接下来的故事将说明:范羌是这部大片的男二号。[3] 十三将士归玉门编辑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十三将士归玉门》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泪来。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区区26人了。他们与援军一起南返,但是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安全了,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但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如今回顾这次汉军的守城与救援,不由感叹当年汉朝军队的强悍。数万匈奴铁骑,加上西域叛军,也未能将这几百人击败,这并非史书的夸大。无论是组织制度、将帅能力,还是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汉军堪称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十三将士归玉门(3张)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故事,画过一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的大汉,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至今令人动容。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编辑一部大片,怎能没有女主角?当耿恭喋血孤城时,在洛阳,他的寡母带着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去世了。她不是女主角。女主角是谁?《后汉书·耿弇列传》中,当耿恭与他的士兵在疏勒城陷入绝境时,有这么一句“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说的是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的后代,当车师后国军队也加入围城时,王后暗中在帮助汉军,提供情报和粮饷。假如没有她的支持,耿恭能够撑到最后吗?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王后,就像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女主角,苏菲·玛索饰演的英格兰王后,男主角是她丈夫的敌人,但她却倾慕男主角的英雄气概,默默支持心中的英雄。相比之下,车师后国王后对耿恭的支持,更多是对故国大汉的认同。她虽然是异国的王后,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在汉代,中国人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同时也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后汉书》作者范晔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认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今天,读范晔为耿恭作传的文字,能够想象当年他是含着热泪写下来的:“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这些文字中,尽是热血忠魂。[3] 古籍记载编辑恭字伯宗,国弟广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剌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会关宠已殁,蒙等闻之,便欲引兵还。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沭易衣冠。上疏曰:“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将赍牛、酒释服。[3] ——《后汉书·耿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