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面前的话:本想等正式提档线出来再写,但川大官方的效率让我不吐不快,其他高校都公布在川提档线了,川大608/607仍然悬而未抉。不过,这不影响结论:川大省内招生不行。
理性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招生效率低下。
虽然每天在公布提档线,但更像是表面功夫。川大吧近期首页满是各省学子吐槽川大查询不到录取信息的帖子及留言。试问,第一印象如此,对这种高校能有多少期待?何况,川内招生那么多,等待焦虑的心多得多。
二、省内认可度顽疾。
不可否认华西能在省内吸引不少华五级别高分的顶尖学子,可中坚分段不足,冷门专业太多造成川大低分段不行的一贯印象。可事实真的如此的?川大管理科学、工商(人力资源)、计算机科学、新闻学等均实力强悍,可说到川大似乎除了临床口腔高分子数学中文就没有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川大今年在全国90%的省份理科录取分力压西北工大中南和大工,可省内依然大幅度落后这三校,诚然川大本省招生略多,可中山华工在广东,武大华科在湖北等分数线依然坚挺。这就是省内认可度,中南冷门工科也一堆的情况下在川提档分616,难道不值得川大反思?成电627以下到610分段的考生(近4000人)都去哪了?与成电在省内差距如此巨大,招生办不应该检讨么?
三、招生态度不积极。
态度来自于你对省内招生的投入度。川大在省内招生联系人只有1人,对比庞大的招生人数,这样的待遇甚至不如部分外省(有2/3联系人),没有深耕本土的态度,给人就是不重视的表现。省内至少要每个地级市有一个联系人,这是态度。此外,深入省内一线高中的宣讲会够得上成电一半么?
四、优势政策宣传不到位。
川大每年转专业1000多人,转专业渠道多样,条件宽松,可这样大利好的政策貌似绝大多数被录取的新生都不知道,都在烦恼被冷门专业录取后该如何是好。其他,类似吴玉章学院、拔尖计划、ACCA、生医国重班,临八接收计划等都宣传到位了么?如果没有,那么依然惨淡的省内提档线不是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存在,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依然如此。
省外提升是成都的提升,不是川大,请认清自己现在的处境,官僚式形式化的招生迟早耽误学校未来双一流建设…
理性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招生效率低下。
虽然每天在公布提档线,但更像是表面功夫。川大吧近期首页满是各省学子吐槽川大查询不到录取信息的帖子及留言。试问,第一印象如此,对这种高校能有多少期待?何况,川内招生那么多,等待焦虑的心多得多。
二、省内认可度顽疾。
不可否认华西能在省内吸引不少华五级别高分的顶尖学子,可中坚分段不足,冷门专业太多造成川大低分段不行的一贯印象。可事实真的如此的?川大管理科学、工商(人力资源)、计算机科学、新闻学等均实力强悍,可说到川大似乎除了临床口腔高分子数学中文就没有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川大今年在全国90%的省份理科录取分力压西北工大中南和大工,可省内依然大幅度落后这三校,诚然川大本省招生略多,可中山华工在广东,武大华科在湖北等分数线依然坚挺。这就是省内认可度,中南冷门工科也一堆的情况下在川提档分616,难道不值得川大反思?成电627以下到610分段的考生(近4000人)都去哪了?与成电在省内差距如此巨大,招生办不应该检讨么?
三、招生态度不积极。
态度来自于你对省内招生的投入度。川大在省内招生联系人只有1人,对比庞大的招生人数,这样的待遇甚至不如部分外省(有2/3联系人),没有深耕本土的态度,给人就是不重视的表现。省内至少要每个地级市有一个联系人,这是态度。此外,深入省内一线高中的宣讲会够得上成电一半么?
四、优势政策宣传不到位。
川大每年转专业1000多人,转专业渠道多样,条件宽松,可这样大利好的政策貌似绝大多数被录取的新生都不知道,都在烦恼被冷门专业录取后该如何是好。其他,类似吴玉章学院、拔尖计划、ACCA、生医国重班,临八接收计划等都宣传到位了么?如果没有,那么依然惨淡的省内提档线不是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存在,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依然如此。
省外提升是成都的提升,不是川大,请认清自己现在的处境,官僚式形式化的招生迟早耽误学校未来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