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经典IP在当下语境中改编的得与失
2017-07-19 编剧帮
来源 | 新浪娱乐
《悟空传》出现在2001年,延续了《大话西游》无厘头喜剧解构的西游故事,更代表了网络文学兴起的时代,挑战权威、追求自由的纯真的勇气。对于这种情怀,每一个读者脑袋里都有一部自己想象的《悟空传》电影。
正因为如此,《悟空传》的改编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就大特效砸出得天昏地暗的港漫风、影片的颠覆性、人物情感的逻辑等问题,在新浪娱乐举办的“在当下语境中改编的得与失——《悟空传》”主题论坛上,影评人李多钰、徐元、陈昌业纷纷提出质疑,导演郭子健给出了现场回应,“如果你们想我给你们道歉的话,我不会。有什么意见,我接受,也会听,如果有第二季我会去改,但是在这个电影里面我是做到最好最好最好的了。”同时,《悟空传》原著作者今何在、主演彭于晏也悉数到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可以了解到,主创们的心态就像《悟空传》里面的孙猴子一样,“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
下面是论坛实录……
主持人: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今天由我来客串论坛主持,特别荣幸和新浪第一次合作,也特别荣幸聊这部电影《悟空传》。
感谢到场的媒体人,我的同行们,也感谢到场的诸位嘉宾,谢谢你们冒着北京高温的天气和比天气更糟糕的交通来到这里听我们聊一聊《悟空传》这部特别的电影
这次论坛特别荣幸邀请到了我们的主创到场,首先邀请《悟空传》的导演郭子健导演上台!
相信很多在座人看过那部《悟空传》,号称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但不一定每个人都看过原著作者今何在老师。
有请史上第一帅的孙悟空彭于晏老师。今天是主创共同体,我们更多把问题抛给两位主创。
现在邀请影评人老师,首先邀请陈昌业老师。
资深媒体人李多钰老师。
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交集,但一直没有见面的徐元(音)。
今天的论坛是“经典IP在当下语境中改编的得与失”,主要是围绕《悟空传》这部电影,电影上映第六天了,目前来讲呈现了巨大撕裂感,一方面是商业这块,大家知道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另一方面在媒体和评论界这块,在评论界我看到的本身也呈现了巨大的撕裂感,那么多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也有恨得死去活来的人。
今天我们的论坛围绕这些东西走,我们希望这个论坛像真正的论坛,聊出很多电影之外真正的表达,而不是流于表面。
再次欢迎几位老师在这么糟糕的天气出现在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既然说起《悟空传》,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这部电影是我今年期待的几部电影之一,目前为止先问导演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对目前整体无论是票房还是评论界出现的各种情况,在你之前的预料当中吗?
郭子健:我觉得是还可以,票房上因为我之前没有期待,我每次做电影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我完全不去想票房,我这个作品出来以后就是面对观众的,它有自己的命,我不会去想它会怎样。
对于评论来说,我早就知道有一些原著(粉丝)会不喜欢,也知道电影出来以后注意度会非常高,所以我没有去想评论会怎样,因为如果我们去想未来会怎样,根本就无法做,所以现在所有的可以说是没有去想,但现在出来的效果我觉得比我可以想象到的成绩还好。
主持人:导演觉得还好,我特别理解这种创作状态,回到了创造本身,不考虑其它的,今何在老师觉得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今何在:其实是在预料中的,因为我知道一开始,现在这个电影大家口味这么高,一部电影出来大家都说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都是特别正常的。
主持人:在“孙悟空”的预料之中吗?
彭于晏:我吗?我问一下孙悟空啊(笑)。
我觉得我是蛮满意的,因为我拍的每个角色、每部电影都有人喜欢不喜欢,这很正常嘛,怎么可能大家都喜欢吃一样的菜,我不会太在意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但我自己喜欢。
当然,不管大家评论还是怎样,我觉得去关注这是最好的一件事,没有关注是最可怕的,我觉得有两极,不管是好或坏,只要大家在意这个电影,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意这个电影,对我来讲都是大家对我们的期待,他们才会有他们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我特别喜欢去挑战我自己喜欢的角色,
主持人:昨天我看到一个说法,中国电影慢慢回到质量,靠质量去取得好的评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还有就是评论,我想问一下影评人对这个电影有什么看法和想象?
徐元:对我个人来讲,特别喜欢片头,片头一出就已经让我想起前年的《大圣归来》,是一个非常精致而且非常具有《西游记》气场的动画。但我也要很公平地讲,中间的过程,包括我在内觉得不是太过瘾,但我觉得是一种我们对这个电影的期待,对它有比较高的标准,或者说它至少比《变形金刚》好看多了。
李多钰:《悟空传》这个小说,我当时还在《南方都市报》做关于《悟空传》的版面,小说本身其实是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可以说是颠覆了《西游记》的两个,一个是《西游记》的原著,除了孙悟空这个人物神性和魔性之间的问题,从一开始的齐天大圣到取经人的方向走。
到了《大话西游》,紧箍咒是他自己戴上的,不是观音给他戴上的。
到了《悟空传》,并不存在神仙和魔怪的区别,妖怪是被神仙命名的,妖并不是妖,这是很冲突的。
对《悟空传》来说挑战就来了,怎样把它的颠覆性表现出来,而我认为这种颠覆性是不够的。
陈昌业:上上周我去采访郭导的时候郭导专门说了彭于晏老师为这个片子在配音方面,后期录音方面三番四次来内地,我也听出了彭于晏老师的普通话水平更好了。
彭于晏:谢谢(笑)。
陈昌业:这对我来说也是片子很大的惊喜,我看完片子,包括后来采访郭导,去聊,这几年大家在谈论所谓重工业特效片的东西,郭导从早前的《西游降魔》到现在,做过大量的特效工作,在这里面其实还是能看到一些,包括大家也注意到,评论中有很多对特效创意设计的细节是郭导用心做的,观众也能感受到,包括金箍棒的设计,昨天我又去看了一遍《悟空传》,其实紧箍咒变成金箍棒的金箍那一段很有浪漫的感觉。
刚才徐元老师讲到了《变形金刚》的话题,其实我们在看特效看到审美疲劳的时候,其实希望看到在工业包装下蕴含一些中国特色、有中国本地的创作,这是《悟空传》让我感到惊喜的部分。
当然在另一方面来说,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看电影也会有很多疑问和不解的地方,和很多原著粉在观众在网上的评论,那种感觉还是不一样,所以这方面有一些遗憾。
主持人:徐元老师比较喜欢,李多钰老师觉得颠覆性不够,陈昌业是从工业的角度讨论,导演觉得呢?
郭子健:其实我最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因为我想要拍《西游》的题材,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拍的话,我就想拍《悟空传》,因为这是和其它西游题材很不一样的感觉,到我真的可以开拍这个题材以后,我在见今何在老师之前,我自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重新想把这个故事理顺,理一个梗概出来,我应该是从孙悟空一开场打爆唐僧的头,然后去寻找谁把他打死这个点开始好呢?还是应该从唐僧年少时开始?还是应该从孙悟空之前跟天庭百年大战,后来去了天宫这段时间开始呢?
我发觉原来怎样写、怎样理顺它也是有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点都会开拓另一条线出来,如果必须要有一个很顺的故事,其实是挺难的。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这个小说呢?我们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自己,其实如果用一个比喻的话,今何在老师的《悟空传》其实是没形没招,但要看你用什么方法去看,所以我那个时候挺绝望的,见今何在老师之前我抱着一个心态,可能我真的拍不了,也写不了这个剧本。
但我见到今何在老师的那一天其实是在我们第一次见面,还没有聊到关于小说改编的事情上,我们就一直聊,说一说其它的事情,喜欢什么,我也说我喜欢这个小说的是什么,我想怎样,又尝试过什么,然后失败了。
经过了两天时间,我们觉得《悟空传》出来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自由的事情,他没有去想有多少人看,也没有去想评论会怎么样,而且也没有想过《西游记》跟原著有什么反应,因为它非常颠覆,把自己觉得不顺的,自己认为这样的写出来。
我们只需要去把握这个事情,为什么我想改《悟空传》,为什么他想写《悟空传》,他在十多年前,我经历这么过程,在电影圈、在学校,我做了电影、当了导演以后,有一个东西令我们感动了,就是里面孙悟空对于不公平的不服气,对于要把握自己命运的这种见识,“谁可以高高在上?谁可以控制我的命运?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就算是失败,就算是没有成功又如何?”
我们必须要坚持这一点,这是我们经过长时间讨论得出的结果,只要不违背这个主题,只要我们是向着这个方向去走的,里面的情节真的这么重要吗?每一个年代的人、不同的人看都会不一样,但如果用电影的方法来看的话,其实它不是电影里的内容。
为什么我们看《悟空传》小说会这么激动呢?其实我们看的每一个情节都会想到我们自己,看到每一个东西都会脑补脑补,脑补了很多内容在里面,其实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无论是孙悟空跟谁的对话,跟紫霞也好,跟唐僧也好,跟如来也好,跟无敌也好,他们的聊天其实也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里面没有传统电影的冲突,没有人物的建立,没有在电影上必须要具备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都扔开?我们不是要把原著完全扔开,而是把这个小说给我们最好的东西抓住,然后把这个小说给我们的限制全都扔开,重新去写一个故事,重新找一个起点来开始这个故事。
我不知道什么颠覆不颠覆,但我看现在的反应,可能有很多观众觉得我不够原著,太过颠覆。但为什么他们现在骂得这么重,就是因为我完全不按原著,这就是颠覆了吧,当然我不觉得我自己做了什么很**的事情出来,但是我可以面对所有的影评、所有群众,所有对这个电影有期待的观众。如果你想我过来跟你们道歉的话,我不会,因为我对这个电影、这个故事,里面所有的东西,我都觉得非常满意。而且就是你给我再多的钱、再多的资源,我都没办法再做一次,因为里面所有的人、所有的精力、落后的创意、所有的努力做成了一个对我来说的极致。
主持人:(鼓掌)。
郭子健:是没办法再复制一次的极致。所以我觉得我是很满意的,如果你们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反馈,我接受,我也会听。如果可以延续下去,要第二集,我会去调整,我会去改。
但现在在这个电影里面我觉得我已经做到了最好、最好、最好。
(众掌声)
彭于晏:谢谢大家,今天(论坛)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