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明三百年,以太祖高皇帝洪武开国为端,至明惠宗建文四年,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是为成祖文皇帝,自是燕藩继统。神宗末,东事起,王师败于萨尔浒,虏主努尔哈赤称大金国汗,数年而陷辽。至天启、崇祯世,天灾不断,暴民四起,满洲虎视,内忧外患。
崇祯十五年,松锦之败也,北都精锐全丧,辽事再无力回天。闯、献旋即复起,再燃烽火于秦、楚。
时江南百姓多谓大势已去,然未敢言明运终者,但云燕数尽也。会唐王朱聿键国泉州,礼贤下士、善待百姓,有识者遂借口曰:燕运尽,命归唐。
时闽抚郑芝龙拥兵数十万,尽占东南海运,富甲天下,见虏、寇并起,北都难全,遂阴谋拥唐王,粤、湘、浙、桂、滇诸省悉暗书附之。
崇祯十六年,寇败孙传庭于潼关,不月下关中。比擒杀福王常洵于洛阳,乃立大顺国,都于是。福世子由崧亡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携江北四镇迎之入主南都。
次年,思宗亲征洛阳,福王掀三案而立,监国于应天。虏亦趁虚自古北口入,京师遂陷。蓟州总兵陈岳不敌,乃引兵八千渡河至济南,比鲁王降清,山东沦陷,乃南下投福王,任徐州总兵。
不月,福王即位于南都,改元弘光,江南闻思宗洛阳败报,乃悉附之,唯桂王朱由榔据云南自雄,不从南都号令。唐王遂发兵以伐寇为名取贵州,欲合广西兵制桂藩以复滇省,然反为瞿式耜所破,贵阳得而复失。秋,二王之俱惫也,朝廷遣使于泉州、昆明,两家遂议和,佯奉南都为共主。
是年冬,虏破太原府,山西总兵孙传庭降清,思宗自缢殉国。至弘光元年正月,虏悉平京师、北直、山西、豫东、山东。蓟州总兵吴三桂立崇祯太子反正于山海关,大同总兵姜镶响应。次月,虏济尔哈朗携降将孙传庭等破关屠城,吴三桂叛而复降。闯寇自陕北攻大同,亦下之,尽得晋北之地,虎视河东。
自是,虏、寇、明三分天下,而福、唐、桂又三分大明。乱世复至,烽火再起,群雄逐鹿,胡马南牧。用尽半生血泪,著就一部存亡录。
有明三百年,以太祖高皇帝洪武开国为端,至明惠宗建文四年,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是为成祖文皇帝,自是燕藩继统。神宗末,东事起,王师败于萨尔浒,虏主努尔哈赤称大金国汗,数年而陷辽。至天启、崇祯世,天灾不断,暴民四起,满洲虎视,内忧外患。
崇祯十五年,松锦之败也,北都精锐全丧,辽事再无力回天。闯、献旋即复起,再燃烽火于秦、楚。
时江南百姓多谓大势已去,然未敢言明运终者,但云燕数尽也。会唐王朱聿键国泉州,礼贤下士、善待百姓,有识者遂借口曰:燕运尽,命归唐。
时闽抚郑芝龙拥兵数十万,尽占东南海运,富甲天下,见虏、寇并起,北都难全,遂阴谋拥唐王,粤、湘、浙、桂、滇诸省悉暗书附之。
崇祯十六年,寇败孙传庭于潼关,不月下关中。比擒杀福王常洵于洛阳,乃立大顺国,都于是。福世子由崧亡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携江北四镇迎之入主南都。
次年,思宗亲征洛阳,福王掀三案而立,监国于应天。虏亦趁虚自古北口入,京师遂陷。蓟州总兵陈岳不敌,乃引兵八千渡河至济南,比鲁王降清,山东沦陷,乃南下投福王,任徐州总兵。
不月,福王即位于南都,改元弘光,江南闻思宗洛阳败报,乃悉附之,唯桂王朱由榔据云南自雄,不从南都号令。唐王遂发兵以伐寇为名取贵州,欲合广西兵制桂藩以复滇省,然反为瞿式耜所破,贵阳得而复失。秋,二王之俱惫也,朝廷遣使于泉州、昆明,两家遂议和,佯奉南都为共主。
是年冬,虏破太原府,山西总兵孙传庭降清,思宗自缢殉国。至弘光元年正月,虏悉平京师、北直、山西、豫东、山东。蓟州总兵吴三桂立崇祯太子反正于山海关,大同总兵姜镶响应。次月,虏济尔哈朗携降将孙传庭等破关屠城,吴三桂叛而复降。闯寇自陕北攻大同,亦下之,尽得晋北之地,虎视河东。
自是,虏、寇、明三分天下,而福、唐、桂又三分大明。乱世复至,烽火再起,群雄逐鹿,胡马南牧。用尽半生血泪,著就一部存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