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森斯时代的终结 亚历山大在一本在美国流传颇广的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中指出,战后的社会学史可以大概分为: (1)帕森斯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帕森斯时代; (2)反帕森斯理论的繁荣时代; (3)后帕森斯的新综合时代; 如果我们忽视欧洲大陆社会理论的发展,那么亚历山大的论述在大体上还是对所谓“大西洋社会学”比较准确的描述。 从今天看,帕森斯的理论可以算是世界社会学的开端,尽管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开端。他将相对来说彼此隔离的经典欧洲社会理论揉合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框架,他的庞大的抽象理论经过默顿的“功能分析”和“中层理论”的“中和”,得以与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平共处,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共识”。60年代起,这个本身就包含了并不完全一致的理论要素的“主流共识”开始受到广泛的怀疑和攻击。最早对之提出批评的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尽管指出了帕森斯理论的某些缺陷,但很难说这些理论超越了帕森斯的理论视野,在许多方面这些理论分享甚至加剧帕森斯理论的问题。冲突理论有关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假设在许多地方与结构功能主义没有什么不同。在默顿的“反功能”概念和洛克伍德的“社会整合”、“系统整合”概念中都可以很容易的将冲突论提倡的“(利益)冲突”或“矛盾”纳入功能分析的总体框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