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何英的《行路》有5个版本,80年代中期有两个:一个是舞台的实况录音,一个是室内录音,这两个录音的特点是:有人批评何英唱戏象唱歌,感情不投入,这句话用来批评何英整个唱腔是不合适的,用来批评《行路》这个唱段恰到好处。何英处理这个唱段的手法很独特,独特得有点奇怪,她根本不顾及角色的情绪波动,表现出她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里面简直一点感情都没有,把邀桂英整个人物都取消了。她只是想着把这首歌如何唱好,如何唱得好听,唱得华丽,如何让音符在喉咙口多绕几个圈圈。就象一个身怀绝技的人走着走着,兴致所至,情不自禁地打几个虎跳,翻几个跟头,在街头巷陌表演一下飞檐走壁的功夫一样。她只是想把自己独特的声音和傅派声腔艺术,纯粹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看,越剧能唱成这样!
电声音乐的《行路》大概发生在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其唱腔明显具有自己的特色了,是前后期何英风格的过渡。在这电声音乐的〈情探〉中,其实阳告比行路要唱得好。
2004年何英复出后《行路》有两个版本,都是交响乐版的,风格差不多,04年在〈绝代风华〉中的现场版,虽然唱破了一个音,但其情感的表达十分OK,具有一种历经劫难的沧桑感,05年CD版虽然在唱腔处理方面干净了许多,但不及现场版。
总之从电声音乐的〈情探〉开始,何英创造了一个有别于傅全香的敫桂英,我是这样形容她的:“傅全香与陈飞的复仇女性悲愤激烈,怨恨交加,是个刚烈的女子,一旦遇到薄情郎负心汉,就一把抓他到妇联或法院去评理,或直接个对个PK,以命相博。何英同志不大喜欢这样的女子,她即使非要杀人,也是希望拈着兰花手,捏着绣花针,用上乘武功去杀的,而且确保你死相好看。因此,何英的邀桂英和杜十娘怨恨之情大减,着重突出一个哀字。她用一种吃惊、绝望甚至带有几分悲悯的眼神看着你,在想,这人素质怎么会这么差?怎么会这样?我对你,对你们男人,甚至整个人类感到失望,我不要与你在一起。她的哀有一种抽象性,甚至不需要李甲和王魁的存在。《阳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2Ls7Nl5zho/isRenhe=1)一折最为明显,我听过何英的阳告,也看过傅全香、陈飞的阳告,这几年又在越女争锋中看了N多的陈飞版的阳告。看着她们在台上呼天抢地,痛哭流涕,大有变成泼妇的危险,脑子里始终无法把它与何英的〈阳告〉联系起来考虑。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怎么天大的事情到何英手里会轻描淡写地变成没了呢?”
另外,说何英的嗓音唱不动《情探》的同志大概没有很好地听过她的唱腔,也许只有何英才能唱得动〈情探〉,那个“千里魂飞”的“飞”字,何英随口一张,轻飘飘地就过去了,而极大部分演员却要气息酝酿好半天,蹩足劲,才能把它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