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重庆的豆花
街边的重庆豆花
重庆豆花,和火锅的相同处在于,当初都是穷人的伙食团,但是,几十百把年过去了,豆花还在底层打滚,六元、十元一套豆花饭是常态,而火锅早就鸟枪换炮,混得那是相当的高大上。
看看品牌就知道,重庆豆花就没有一家在国内拿得出手的品牌,火锅呢?品牌之多,多到我都懒得举例了,连小面现在都混得比豆花好。所以,重庆的火锅、小面和豆花这三兄弟,豆花目前混得最差,需要提出来严肃批评。
重庆豆花数得出来的品牌,以前据说有四大家:高豆花、永远长、白家馆,还有个泉外楼的北泉豆花(一说是临江豆花)。八一路的高豆花是其中代表。当年,高豆花可是声名远播,了不得!至少在清末民初就在重庆府小有名气。有案可查的,高豆花就有三代,而且是从1949年往上算的三代。创办人高和清,第二代高白亮,第三代高先佐,三代人伺候一碗豆花,怎么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高豆花的第三代高先佐是个奇人。高家卖豆花发了财,就送人称高大少爷的他去成都读书,结果大少爷不好好读书,参加了地下党。30年代后期回到重庆,曾奉组织之命“嗨袍哥”,据说拜在了老袍哥田德胜的手下(田是重庆当时辈分最老的仁字袍哥,田的故事详见“水煮重庆|重庆老炮儿——老重庆袍哥三大腕儿”一文,顺便打个广告,欢迎关注“水煮重庆”公众号)。高大少爷很耿直,从家里拿了不少银元给地下党做活动经费,以至于被称为我重庆地下党的“钱粮师爷”。重庆一解放,思想觉悟很高的高大少爷不想继续当老板,一转手就把高豆花送给了政府,从此高豆花成了国企,和高家当真就再无关系。我们的地下党员高大少爷,后来好像在烈士墓当了个展览馆的副馆长。
网上说,高豆花原来创办时的地址,是在天花街一个宅院里面——这个说法,最早见诸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的《川菜烹饪事典》,我怀疑是手民误植,后来被不动脑筋的网民照抄下来。查老重庆可没有天花街(这个名字就不吉利),只有一个米花街,而且老米花街就是后来高豆花所在的八一路的一段,这里是老重庆的传统好吃街。所以,高豆花其实一直就在八一路里面,没有挪过窝(曾经在儿童医院岔路口的那个高豆花,是分店)。
老重庆的豆花,除了高豆花,还有储奇门的白家馆(一直经营到前几年修蒋介石行营才拆)、较场口的永远长(修较场口街心花园的时候拆的),以及北泉的泉外楼等几家。重庆的这些豆花馆,除了豆花,都有其它拿手菜。不然,只靠豆花一样,是挣不到钱的。高豆花的蒸菜、白家馆的烧白、永远长的蒜泥白肉以及泉外楼的干煸鲫鱼、半汤鱼和兼善汤更是名噪一时。
而重庆现在的豆花,具有全市知名度的,好像就是人和水上漂,还有黄桷坪的梯坎豆花略有知名度,北碚张豆花则只在北碚吃货中薄有名气,过去,木洞豆花也在沿江一线扬名立万,但是,这些豆花店,似乎除了水上漂的江湖地位达到了市一级,其它的最多算区县级。
不幸的是,连富顺豆花、垫江豆花的知名度都比这些豆花店强。比如,在重庆很多地方都看得到富顺豆花、垫江石磨豆花的店招,你何曾看到水上漂和梯坎豆花、张豆花也有这么高的曝光率?
事实上,我大重庆好吃的豆花小店非常多。几乎每个区县的朋友和我一聊到豆花,都会对其它地方不屑一顾,往往以“豆花还是我们那里好吃”一句开头,然后劈里啪啦开始细数家乡豆花如何如何好。
确实,我在南川、合川、万州、黔江等地,都吃到非常不错的豆花,作为固执的豆花爱好者,几乎每到一地必须吃一顿当地最知名的豆花,前前后后到底吃过多少家,我已经记不起了,只知道一边吃一边琢磨,重庆豆花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吃着吃着,忽然一日,鄙人端坐苍蝇馆子的破桌之旁,手拈豆花嫣然一笑,忽然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