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旧事》
文/念破
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其情真,其意切,其景旖,而其物旎矣。余翻读旧物之际,得帛绢数叶,笺素数封,其间有诗数首,词数阕,言信若干也。余细读始知,此前人相托青鸟之物,余不忍私之,乃梳理成册,公与世人。
不知先此几百年矣,其时有一人家,长安谢氏,府父老而得女,因此子诞于是岁末,梨花满城,遂以梨名之,单字浅。谢梨聪慧,周岁能唤父母之名,三岁可识字数千,初髫能诵《诗三百》,金钗之龄摹大家之丹青而名士难辨也。
一日,谢梨课花之余,乃踱于北苑,见一纸鸢置于阑干,拆之,分明有小字数行,是词一阕也,见其格,乃《梦江南》。
词曰:
初学剑,凌目与梅高。
远去天涯书我梦,一般秋夜雨潇潇。
花落马蹄桥。
那纸鸢反面,有石墨涂鸦,公子年少而持剑,舞于桃树之下。谢梨轻笑,环顾而未见其人,乃还,取笔墨,欲以小字注之,稍而得,乃《如梦令》
词曰:
相送纸鸢归去,念它乘风无羽。
虽肯落阑干,安得来时桃树。
记取,记取,公子年华几许?
那纸鸢乘风而去,不知踪迹如何,亦不知光阴几许。正是青鸟迷途,书信难托。
再一日,谢梨游园于城郊,遇一醉酒纨绔,酣忘之间,见浅仪容清秀,心起非份,浅不从,欲呼救于行人,乃有一白衣公子,踏马相迎,以青锋三尺而斥之,遂去。
公子自称陆姓,名深,年少时曾游学于长安,至此重返,是寻一故人,浅问及,深对而唱曰:
弹剑挟书醉不归,雕阑斜倚看花时。花不落,纸鸢飞。盈盈小字是阿谁?
正是一阙《渔歌子》,谢梨心中一动,忆及经年旧事,良久,复对曰:
思往事,卧阑干,马蹄声断小重山。一朝鸣剑听秋雨,小苑深深独自寒。
正是一阙《朝中措》,陆深闻之,二人遂相认。
余所得旧物,年代久远,字迹依稀不辨,谢梨之词,婉约清丽,而陆深之词,温润雅俊,每阙能辨之字不足半数,余忝以拙笔勉而复之。其间种种之事,无从可考。余焉能以一厢之愿,拂先人之旧事。能循之迹,余不绝于笔,再者,均以词代之。
丙午年八月廿三,梨浅因许婚嫁,昼夜饮泪,有七律诗曰:
花落梢灯染夕云,新凋韶梦已纷纷。
迟教离恨翻陈谱,不与初心写答文。
绕指香丝浑似客,入怀秋雨怎同君?
关情字字随风去,信上珠痕有几分。
丙午年十月初四,陆深窃与梨浅相见于长安白马亭,有《诉衷情》词曰:
小城烟雨送归迟,心事未曾知。朝行十里一觑,靴角漫残泥。
分柚叶,浣团茶,引蜂汁。余温须作,眼底思量,怎捻青丝?
丙辰年三月初三,春回大地,梨浅游紫薇山,托《诉衷情》于陆深挚友,曰:
桃花开后几时新,和梦惹轻尘。芳庭信步谁与,依我绘真真。
缠秀袂,展罗裙,觅香君。倾城未负,似曾消受,梦里朝云。
丁卯年腊月廿七,陆深赴京试,夜宿花城古居,思梨浅,有《摊破浣溪沙》词曰:
我比寒梅瘦几分,只因春好不开门。记得你依繁花下,唤真真。
忘剪青丝传信钿,悔教白马赠缘人。珠雨滴匀红锦字,有余温。
丁丑年五月初九,陆深不中,大醉于京驿,得梨浅《蝶恋花》,其词曰:
浓睡醒来无说处。
笔底繁华,寄与离人去?
愿作星天蟾殿主,那堪月下争朝暮。
最怕青春留不住。
曾记花前,点点罗衣露。
拭去泪痕还忘语,为谁移破秦筝柱。
是年,陆深而立之年,梨浅廿四。谢父离世,守孝三载。浅每日顾镜自艾。青丝零落而不觉,度日而如月。陆深驻于京,欲再试,后寄词《相见欢》云:
春宵一梦清嘉,负韶华。洗墨欲笺心事,问寒鸦。
离人泪,醒还醉,乱红花。试倩东风吹去,谢娘家。
丁末年腊月,长安大雪,浅游于望寒山,雪融而成水,跌于镜湖,冰泉彻骨,幸逢一农夫相救,然寒滞于肺腑,自此青衣难再,病不褪身。
卧床之际,亦有词《忆少年》云
经年久病,年华不稚,几番归去。山重还路远,剩朱颜几许。
老树残花谁记取,便重逢、冢间枯骨。君心若依旧,寄银丝一缕。
自裁银丝,置于尺素之间,随风而去,青鸟不知。
戊寅年十一月,长安战乱,士绅之家难防破落。梨浅与其族兄远徙江南。乃至金陵投远戚,问深于人家,皆言不知。
初九,浅旧病难堪,卧于榻间,思之痛极,口占《江城子》,词曰:
梨花虽似去年新,与风邻,漫罗裙。
跌落流年,愁煞断肠人。欲向江天寻白雪,堆成我,葬离魂。
近来幽梦少逢君,忘虚真,再无痕。
妆屑银丝,散作枕边尘。不见朱颜谁记取,长安月,照霜门。
戊子年三月,浅登天泉观,遇一道,双鬓皆白,目无神,只容颜可辨,浅大恸,而深似无所感,问于观众,乃曰:“其道号‘浅’,本殿试名生,因脑疾入而不仕,恐忘及故人,便以‘浅’号之。”寻其旧物,得陆深词二阙。
其《少年游》曰:
看花落去,故园春败,何日两相逢。浮名终似,无情娥女,远去月蟾中。
安如年少,白马苍颜,天涯永难重。露水年光,恰如霜叶,不与旧时同。
其《相见欢》曰:
衣青鬓雪梨红,旧园中。那时双双、相见语无穷。
敛素手、画朱黛、羡惊鸿。澄月清风、长挂玉帘栊。
深之脑疾,药石无灵,初见浅时,有泪盈眶,然不知所以也,次月再见,口有所吟,分明是“梨花”、“长安”、“纸鸢”之词。至于年末腊月,梨花满山,浅再来拜观,深已人貌不辨,只卧于半山亭外一株梨树下,待见时,深时喜时怒,时呆时泣,忽而跪地,忽而抱首,浅欲捎其返,而深抱梨树而恸哭。见其状,浅已觉天地之无物矣。
再二年,浅复于旧疾,日渐消瘦,咯血而不止。欲差厮再寻陆深,观众告之曰:“不知所踪矣。”
再一年,浅香销于榻,金陵梨红。弥留有词《钗头凤》半阙,词曰:
待春暖,梨花乱,我同风月赊一半。
东君舞,黄昏雨,少时模样,这宵归否,去,去,去。
流光荏苒,白驹过隙。昔日深浅之情,纵无人知,亦留词于世。
再十年,一疯道人,腰悬竹葫,清瘦褴褛,过金陵酒肆,闻稚儿歌曰:“…待春暖,梨花乱,我同风月赊一半…”云云,霎时不能自已,唯翻滚席地,涕如花败。
正腊月初九,梨花满城。
后有判词《鹧鸪天》批曰:
乍冷初秋不自持,漫催银瑟卧屏帏。
伤心燕子深深语,照水梨花浅浅飞。
今夕月,入帘迟,与谁同唱鹧鸪词。
便将新曲裁商调,云鬓青衣岂得知?
文/念破
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其情真,其意切,其景旖,而其物旎矣。余翻读旧物之际,得帛绢数叶,笺素数封,其间有诗数首,词数阕,言信若干也。余细读始知,此前人相托青鸟之物,余不忍私之,乃梳理成册,公与世人。
不知先此几百年矣,其时有一人家,长安谢氏,府父老而得女,因此子诞于是岁末,梨花满城,遂以梨名之,单字浅。谢梨聪慧,周岁能唤父母之名,三岁可识字数千,初髫能诵《诗三百》,金钗之龄摹大家之丹青而名士难辨也。
一日,谢梨课花之余,乃踱于北苑,见一纸鸢置于阑干,拆之,分明有小字数行,是词一阕也,见其格,乃《梦江南》。
词曰:
初学剑,凌目与梅高。
远去天涯书我梦,一般秋夜雨潇潇。
花落马蹄桥。
那纸鸢反面,有石墨涂鸦,公子年少而持剑,舞于桃树之下。谢梨轻笑,环顾而未见其人,乃还,取笔墨,欲以小字注之,稍而得,乃《如梦令》
词曰:
相送纸鸢归去,念它乘风无羽。
虽肯落阑干,安得来时桃树。
记取,记取,公子年华几许?
那纸鸢乘风而去,不知踪迹如何,亦不知光阴几许。正是青鸟迷途,书信难托。
再一日,谢梨游园于城郊,遇一醉酒纨绔,酣忘之间,见浅仪容清秀,心起非份,浅不从,欲呼救于行人,乃有一白衣公子,踏马相迎,以青锋三尺而斥之,遂去。
公子自称陆姓,名深,年少时曾游学于长安,至此重返,是寻一故人,浅问及,深对而唱曰:
弹剑挟书醉不归,雕阑斜倚看花时。花不落,纸鸢飞。盈盈小字是阿谁?
正是一阙《渔歌子》,谢梨心中一动,忆及经年旧事,良久,复对曰:
思往事,卧阑干,马蹄声断小重山。一朝鸣剑听秋雨,小苑深深独自寒。
正是一阙《朝中措》,陆深闻之,二人遂相认。
余所得旧物,年代久远,字迹依稀不辨,谢梨之词,婉约清丽,而陆深之词,温润雅俊,每阙能辨之字不足半数,余忝以拙笔勉而复之。其间种种之事,无从可考。余焉能以一厢之愿,拂先人之旧事。能循之迹,余不绝于笔,再者,均以词代之。
丙午年八月廿三,梨浅因许婚嫁,昼夜饮泪,有七律诗曰:
花落梢灯染夕云,新凋韶梦已纷纷。
迟教离恨翻陈谱,不与初心写答文。
绕指香丝浑似客,入怀秋雨怎同君?
关情字字随风去,信上珠痕有几分。
丙午年十月初四,陆深窃与梨浅相见于长安白马亭,有《诉衷情》词曰:
小城烟雨送归迟,心事未曾知。朝行十里一觑,靴角漫残泥。
分柚叶,浣团茶,引蜂汁。余温须作,眼底思量,怎捻青丝?
丙辰年三月初三,春回大地,梨浅游紫薇山,托《诉衷情》于陆深挚友,曰:
桃花开后几时新,和梦惹轻尘。芳庭信步谁与,依我绘真真。
缠秀袂,展罗裙,觅香君。倾城未负,似曾消受,梦里朝云。
丁卯年腊月廿七,陆深赴京试,夜宿花城古居,思梨浅,有《摊破浣溪沙》词曰:
我比寒梅瘦几分,只因春好不开门。记得你依繁花下,唤真真。
忘剪青丝传信钿,悔教白马赠缘人。珠雨滴匀红锦字,有余温。
丁丑年五月初九,陆深不中,大醉于京驿,得梨浅《蝶恋花》,其词曰:
浓睡醒来无说处。
笔底繁华,寄与离人去?
愿作星天蟾殿主,那堪月下争朝暮。
最怕青春留不住。
曾记花前,点点罗衣露。
拭去泪痕还忘语,为谁移破秦筝柱。
是年,陆深而立之年,梨浅廿四。谢父离世,守孝三载。浅每日顾镜自艾。青丝零落而不觉,度日而如月。陆深驻于京,欲再试,后寄词《相见欢》云:
春宵一梦清嘉,负韶华。洗墨欲笺心事,问寒鸦。
离人泪,醒还醉,乱红花。试倩东风吹去,谢娘家。
丁末年腊月,长安大雪,浅游于望寒山,雪融而成水,跌于镜湖,冰泉彻骨,幸逢一农夫相救,然寒滞于肺腑,自此青衣难再,病不褪身。
卧床之际,亦有词《忆少年》云
经年久病,年华不稚,几番归去。山重还路远,剩朱颜几许。
老树残花谁记取,便重逢、冢间枯骨。君心若依旧,寄银丝一缕。
自裁银丝,置于尺素之间,随风而去,青鸟不知。
戊寅年十一月,长安战乱,士绅之家难防破落。梨浅与其族兄远徙江南。乃至金陵投远戚,问深于人家,皆言不知。
初九,浅旧病难堪,卧于榻间,思之痛极,口占《江城子》,词曰:
梨花虽似去年新,与风邻,漫罗裙。
跌落流年,愁煞断肠人。欲向江天寻白雪,堆成我,葬离魂。
近来幽梦少逢君,忘虚真,再无痕。
妆屑银丝,散作枕边尘。不见朱颜谁记取,长安月,照霜门。
戊子年三月,浅登天泉观,遇一道,双鬓皆白,目无神,只容颜可辨,浅大恸,而深似无所感,问于观众,乃曰:“其道号‘浅’,本殿试名生,因脑疾入而不仕,恐忘及故人,便以‘浅’号之。”寻其旧物,得陆深词二阙。
其《少年游》曰:
看花落去,故园春败,何日两相逢。浮名终似,无情娥女,远去月蟾中。
安如年少,白马苍颜,天涯永难重。露水年光,恰如霜叶,不与旧时同。
其《相见欢》曰:
衣青鬓雪梨红,旧园中。那时双双、相见语无穷。
敛素手、画朱黛、羡惊鸿。澄月清风、长挂玉帘栊。
深之脑疾,药石无灵,初见浅时,有泪盈眶,然不知所以也,次月再见,口有所吟,分明是“梨花”、“长安”、“纸鸢”之词。至于年末腊月,梨花满山,浅再来拜观,深已人貌不辨,只卧于半山亭外一株梨树下,待见时,深时喜时怒,时呆时泣,忽而跪地,忽而抱首,浅欲捎其返,而深抱梨树而恸哭。见其状,浅已觉天地之无物矣。
再二年,浅复于旧疾,日渐消瘦,咯血而不止。欲差厮再寻陆深,观众告之曰:“不知所踪矣。”
再一年,浅香销于榻,金陵梨红。弥留有词《钗头凤》半阙,词曰:
待春暖,梨花乱,我同风月赊一半。
东君舞,黄昏雨,少时模样,这宵归否,去,去,去。
流光荏苒,白驹过隙。昔日深浅之情,纵无人知,亦留词于世。
再十年,一疯道人,腰悬竹葫,清瘦褴褛,过金陵酒肆,闻稚儿歌曰:“…待春暖,梨花乱,我同风月赊一半…”云云,霎时不能自已,唯翻滚席地,涕如花败。
正腊月初九,梨花满城。
后有判词《鹧鸪天》批曰:
乍冷初秋不自持,漫催银瑟卧屏帏。
伤心燕子深深语,照水梨花浅浅飞。
今夕月,入帘迟,与谁同唱鹧鸪词。
便将新曲裁商调,云鬓青衣岂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