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一日游
8月13日,应好友之约,和朋友们同游兴华,十点钟,两辆车前后相随一路向西,犹如鱼儿畅游于清澈的小河。。。。。。
说笑间,便行车几十里,到了兴华街,汇同了胡老师,众口一词先去看看刘秀柏。
远远可见一个石栅栏围着一棵饱经风霜的卧柏沐浴在阳光清风中。
矗立有一石碑,曰: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时至此,刘秀躲于此树上,神柏显灵,状床侍刘浓枝护身,避过追兵,后人称其为刘秀柏。
还真与传说相符,它的模样非常奇特,从根部一米处离地一米左右向先斜逸而出,长达6米,活脱脱的一张床的模样!在尽头发出一团繁枝茂叶来,它偌大坚实的树干于形于色都与石头酷似!粗糙的纹理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乍一看,很像横擎出去的燃烧着的火炬。据说它已2000多年的树龄了!
我见过故县舒展无数小团扇的银杏树,见过绿竹园三龙绞作根,六龙盘作枝的太子柏,却哪里见过这样的奇观?我们在这儿谈笑历史,穿越到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下坡不足半里,远远见路标:西坡村,华严寺。抬起头,高大的寺院在绿树掩映中琵琶半遮面,拾级而上,一对儿石狮子虎踞两侧,木窗棂上镶嵌这隶体的“佛”。屋檐雕梁画栋,五彩的旗幡儿迎风飘扬,三个烫金繁体“華嚴蕼”大字闪闪发光,正厅是大肚能容,开口便笑的弥勒佛,他腆着布袋似的大肚子,憨态可掬,笑迎我们。听朋友说他是如来的弟弟,我素不知天地之尊还有这么个平易近人的弟弟!两侧有花添清幽,还有一炉香,上面黄缎的神龛蒲团上绣着图案,细一看,全是莲:或蓓蕾,或菡萏,或初绽,或怒放,,,形态万千栩栩如生。和着上面的:佛光普照立马把人带入佛界的静谧祥和中去。还有四大护法:或抚琵琶,或执珠,或举伞,或持剑。和主子大不一样,个个面目狰狞凶恶无比,让人不由想起: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个词来。
穿过正厅后面还有个面西的寺庙,由于信仰不同,我心中惴惴不安不敢进去,但还是抵不过好奇瞟了几眼,只见庄严雄伟,重颌大耳的如来顶着满头金螺蛳般的卷发如坐九天祥云高高在上,左边塑有斜靠禅杖的唐僧,浓眉长髯的关云长,右边是慈眉善目的观音和手托铁塔的李天王。又是莲台,究竟莲和佛有什么渊源呢?是不是莲是神仙的宠爱,成天听经悟禅有了佛性,所以落到凡间才如此圣洁高雅惹人青睐呢?刹那间所有《西游记》中所有信息都涌上心头,取经路上不是到了这个道观就是投宿那个寺院,如来是最大的佛,佛法无边,可玉皇是有名号的天地主宰,他手下的太白金星都修道炼丹,还有孙猴子的师尊菩提老祖,这个佛与道究竟哪个更厉害?是佛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我们一路兴高采烈地谈着这个话题久久不能煞尾。
一点左右,在朋友盛情款待下,也吃了正宗的兴华豆腐,便驱车全宝山,这会儿,烈日炎炎,便不想爬山,只沿溪而上,去找个凉快的去处,然而,今年太旱,只见干涸的河床裸露着大大小小的石头,觉得要滋滋地冒烟,点火即燃,哪儿有淙淙流水?哪怕丝线般一股也好啊,我正疑惑他们这种缘木求鱼精神的锲而不舍,忽然,峰回路转,清亮亮的一股水如在马良笔下涌出,汩汩地在绿草石缝间欢快歌唱,越行山越幽,水越大,停车下来,拨草而下,只见垒石聚潭,水那个清啊,潭底石头历历可数,我们忍不住跳了下去,一下子凉了全身,刚好有棵山核桃树撑着一把绿绒大伞,枝叶间无数青青的核桃摇头晃脑打量着不速之客。便有人上树采摘一些来,于是,热闹了起来,跳水的,砸核桃的,褪皮的,上巨石拍照的,,,
好可爱的水!这深山的一泓,不管有无有人欣赏,都只管生机勃勃地哗哗声不绝于耳,奔走山石之间活泼泼地向前去,流淌着的鸡蛋清般得滑,酒般得纯;撩起来的是大大小小的珍珠;上游的窄而急,小有声势地溅起银花玉蕊;下游的宽而缓,很文静的悄悄地
流;即使碰上石头也温柔地漫上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又流苏般泻下去了。我不由得为这可爱的水写了诗:
何处一潭真纯请?
取来烹煮小苦丁。
青山绿水入茶去,
一盏琥珀一部经。
大家不觉陶醉于它的美,久久不肯上岸,赤脚在清流中在蓝天白云青山的底版上留影,这时,看到取镜框中一张张的笑脸如花,不由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的佳句来,,,
之后,我们又在水中支凳玩了会牌,就这样,脚在水中,头顶树举伞,身边风打扇。。。才知道,刘秀柏也好,如来庙也好所有景致加起来抵不过这无名的涓涓细流的十分之一。
总是这样,悲伤的时候时间如蜗牛爬,而开心的时候它却像指缝沙飞快流逝,转眼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和小溪作别。
车返兴华街,居然还有景点让我们一开眼界。这是个根雕奇石的店,红毡铺垫,各种精品摆放得错落而雅致,在这里,目不暇接各种神斧鬼工的造型让我们惊叹不已,也让我相信了石头真是天地的精华和骄子!譬如:有写着毛主席诗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