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菩提吧 关注:1,057,923贴子:3,789,799

回复:【科普质量贴】星月菩提的知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


121楼2017-08-17 16:42
回复
    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菩萨地持经卷三无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菩提心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八、卷五十二、新华严经卷七十、维摩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四十四、成唯识论卷一]


    122楼2017-08-17 16:42
    回复
      附:【菩提】《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盘,断烦恼障而证涅盘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


      123楼2017-08-17 16:42
      回复
        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


        124楼2017-08-17 16:42
        回复
          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


          125楼2017-08-17 16:42
          回复
            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126楼2017-08-17 19:36
            回复
              【菩提(梵bodhi,巴bodhi,藏byan%-chub)】《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指开悟的智慧。梵语bodhi,系从有‘知’或‘觉’之义的动词budh转化而来的名词,意译智慧、知、觉。旧译又翻为道。


              127楼2017-08-17 19:36
              回复
                《大智度论》卷四十四云(大正25·380b)︰‘天竺语法,众字和合成语,众语和合成句,如菩为一字,提为一字,是二不合则无语,若和合名为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无量寿经》卷上等,称无上菩提为无上道;《大乘义章》卷十八依果德圆通之义,将菩提翻为道。


                128楼2017-08-17 19:36
                回复
                  然而,《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云(大正43·235c)︰‘言正解者,正觉异号。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


                  129楼2017-08-17 19:38
                  回复
                    末伽言道,游履义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菩提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说明菩提之内容,及证取菩提的实践修行方法。


                    130楼2017-08-17 19:38
                    回复
                      佛教的礼拜对象,即为获得菩提的觉者,即佛陀。佛陀所觉悟的菩提,其内容是诸法皆空,即所谓一切万有皆无实体的真理。然而从觉悟诸法皆空的觉者而言,万有乃超越有、空之实在本身,故为诸法实相。依佛教的发展阶段来说,系从否定的觉到肯定的觉;约略而言,否定的觉即是小乘佛教,肯定的觉为大乘佛教。


                      131楼2017-08-17 19:38
                      回复
                        对此,《大智度论》等书曾揭三种菩提、五种菩提之说。 由于圣者可分三类,故菩提亦有三种。(1)声闻(阿罗汉)所得的声闻菩提(阿罗汉菩提);(2)独觉所得的独觉菩提;(3)佛所得的佛菩提。此中,前二种菩提系唯断烦恼障而得之菩提;而佛菩提则一并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而悟得者,乃究极而无胜之者,又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菩提、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正等菩提、等正觉、正觉等、无上菩提、无上道。


                        132楼2017-08-17 19:47
                        回复
                          又,声闻菩提系依师之指导,经三生修行而得;独觉菩提系为求自利,无师指导,经百大劫修行而得;佛菩提乃愿自利、利他,且不依师,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得。 对于此三种菩提,后世曾有种种解释。如《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五谓以上智观察缘性称为佛菩提,若以中智观察缘性称为独觉菩提,以下智观察缘性称为声闻菩提。


                          133楼2017-08-17 19:48
                          回复
                            《显扬圣教论》卷七则约种性等五种加以分别,其文云(大正31·516b)︰ ‘菩提五种分别者,(一)种性,(二)方便,(三)时,(四)证觉,(五)解脱。种性者,声闻菩提依钝根种性,独觉菩提依中根种性,无上正等菩提依利根种性。


                            134楼2017-08-17 19:48
                            回复
                              方便者,声闻菩提由行六处善巧方便,独觉菩提由多分行甚深缘起善巧方便,无上正等菩提由五明处善巧方便。时者,声闻菩提极少三生修行而得,独觉菩提由百大劫修行而得,无上正等菩提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行而得。


                              135楼2017-08-17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