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967贴子:818,026
  • 6回复贴,共1

儒家和孔子的思想应是这样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和孔子的思想是这样的(3)
▋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释解:
一个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有明确的礼义规范。妄作越礼之巧言,这就是越礼,越礼则不仁一个人如果喜欢说越礼之言,那么他就会失礼而不威,不威而有令色,对人不由自主的一脸谄媚
儒家喜欢说,君子有不怒自威之仪容。这种威严感从何而来呢?源于守礼而自重的仪式感和庄重感
世人对儒家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谦谦君子就是一副唯唯诺诺卑琐不堪的样子。实际上,儒家君子的气质,是完全相反的,他们展现出来的是那种仁者之勇毅,之威严,之温润,如同一座玉山。
▋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解:
在儒家的伦理中,从仁到忠和信,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仁者爱人,在仁者看来,如果别人支付了酬劳让自己谋事,自己没尽力做的不好,就是损害了别人。损害别人,和仁的爱人之理,是相违背的,所以仁者定不会做损害别人的事。这就推导出来了忠
与朋友相交,朋友那么信任自己,如果我不遵守信诺,那么朋友就会感到他和我友谊遭到了背叛,朋友失去了他所珍视的这份友谊,等于是蒙受了很大的精神和感情伤害。伤害朋友,这和仁者爱人的伦理是违背的,所以仁者必信。


老师把自己所珍视的道传于自己,如果我不好好学习,领会老师所传授的道,学不好,等于老师的心血都白白浪费了。浪费了老师心血,辜负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勤希望,这样就会伤害自己的老师。一个仁者,他显然不可以伤害自己的老师,怎么才能不伤害自己的老师呢?那就应该好好学习,早日成才。
打倒孔家店后,抛弃了伦理纲常,看看现在的后果,渎职和探腐,成了为人谋事者的天职,大家都觉得不偷懒是犯傻。与朋友相交,则都是互相利用的酒肉关系,很多商业往来,不要说重喏守信了,连签合同都防不住诈骗。很多老师抛弃了师德,学生们也不再尊重老师,更不会把他们教的东西当回事。这都是人伦失序的后果。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7-08-23 08:51回复
    言在先秦时期是指的思想、理论,而不是现在概念的言语、说辞。
    思想、理论正确与否只应看逻辑辨析是否合理,实践验证是否符合。逻辑辨析合理,实践验证符合,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思想、理论是正确的。能从逻辑上推翻其合理性,或者在实践中有一次实践与理论不符合,那么不会是现实世界出差错,唯一的可能性只有理论是错误的。
    不以逻辑辨析、实践验证为基准判断对错,而以各种方法掩饰其不合理性(如辩论技艺就是之一),这种思想与理论虽然看似正确,实际上对人毫无价值。
    巧言(以各种方法掩饰其不合理性)令色(使之看似正确),鲜矣仁(很少有对人有价值的。)


    IP属地:湖南2楼2017-08-23 14:33
    收起回复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7-08-24 09: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