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非门槛 缤果盒子眼中的壁垒究竟在哪?来源: 亿邦动力网 2017-07-14 10:40
这几天你是否被缤果盒子刷屏了?提起这家公司,你最先想起的词是什么?无人便利店、RFID码、高温停业还是欧尚?
这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在宣布拿到亿元融资后,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大量的质疑和褒扬都席卷而来,而缤果盒子在面对诸多问题时都选择了闭口不谈。那么,无人便利店究竟是借了Amazon Go和淘咖啡的东风才成功上位,还是在市场和技术都逐渐成熟后而催生的呢?
带着疑问,亿邦动力网与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进行了一番交流。在他看来,技术只是为了提高顾客体验,不是无人便利店行业的门槛,而模式才是关键,无人便利店后端的管理体系才是壁垒。
缤果盒子的优势在于模式
目前,缤果仅铺设了十个盒子在进行试验。陈子林表示,目前的十个盒子都处在针对不同场景和情况的测试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出一套通用标准和最适用的模式。目前的偷盗率和损坏率几乎为0,而因高温停业的欧尚门前的盒子是处于一个极为严苛特殊环境中,并且违背了缤果盒子的选址原则,此事无需过度解读。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目前缤果盒子的选址共有三点要求:玻璃面不朝西、阴凉且有遮蔽物、避开小区消防通道等重要公共区域。据介绍,在经过反复协商和选址后,综合距离和补货等多种因素,与欧尚合作的盒子没有更好的位置可以选择,最终落地在了四周都没有遮挡物的停车场。同时,这个盒子的展示功能性较强,每天的客流量巨大,高频次的开关门等因素都增加了空调制冷压力,目前该盒子在制冷系统和隔热玻璃等方面都进行了维护升级,已经重新开始投入运营。
在拿到融资后,缤果盒子就宣布8月底要铺设200个盒子,一年要铺设5000个盒子。如此大的扩张野心的背后,缤果盒子到底有何底气呢?
在陈子林看来,缤果团队的优势在于起步早,踩坑多,成本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决策成本,和消费者距离近,并拥有了可以快速复制的模式。缤果盒子的核心也是在于要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
据介绍,相比传统便利店,缤果盒子的投入成本、运营成本和试错成本都更低,一个15平米的盒子,可售卖商品数量约为800个SKU,和40平米的传统便利店差不多。同时,缤果盒子可以移动,如果一个地方不盈利还可以重新选择地点,而同城搬运的费用不超过2000元。面对网络上流传的每个缤果盒子的投入成本约为十万元的传闻,缤果盒子方面则表示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
陈子林透露,缤果盒子的日流水超过300元就可以实现盈利,而传统便利店要达到2000元,城市连锁便利店则要更高。一个盒子在投放十个月后,基本可以收回先期的投入成本。而补货的理想状态是一个人可以完成20个盒子的补货,他将补货车开到特定位置后不需要再移动车。
“拿完就走的支付方式具有侵犯性”
除了偷盗率和成本等因素,技术在无人便利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据悉,缤果盒子目前采取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商品识别。但RFID标签的高成本也一直饱受诟病,有消息称缤果盒子的每个标签成本达到1元左右。
对此,陈子林予以了否认,“成本在几毛钱左右,我们对RFID进行了低成本化的处理,成本价很低,不影响我们的盈利,而且所有盒子的RFID费用还达不到一个员工的工资成本。”
陈子林认为,技术并不是无人便利店最大的门槛,最终的技术都是趋同的,它只是在帮助提升顾客体验。但和体验比起来,无人便利店的便利性更加重要,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合理的价格和能够满足需求的商品。缤果盒子先使用RFID技术建立商业模式,搭建销售体系和后端支撑系统,在运营方面做更多的试错摸索。但RFID并不是缤果盒子最终的技术产品,团队也在开发可同时辨认多种商品的图像识别技术,不过深度学习仍需要时间,可能在8月底缤果就会用新技术替代RFID,不过这也需要经过评估再最终决定。
同时,陈子林还表示人体支付等支付方式具有侵犯性。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逐渐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顾客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支付,这不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而手机支付的付款方式也相对成熟,不需要再进行市场教育。
无人便利店的前景如何?
无人便利店大热,缤果盒子被推上风口,陈子林认为这是得力于亚马逊Amazon Go概念的提出和阿里淘咖啡的落地试验。Amazon Go的概念出现之后,让大家知道了缤果盒子做的事情并不是天方夜谭。
在2016年12月份,亚马逊发布了Amazon Go的概念宣传片。根据亚马逊的介绍,Amazon Go无需排队结账,甚至没有结款台。消费者走进店里,打开Amazon Go的App,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以选购了,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应追踪,而大量传感器会将这些实时变化传递给App。选购完之后,消费者无需亲自结算便可拿着商品直接出门,因为App绑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动完成结算。
这一概念片对于国内无人便利店的市场来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着7-11和邻家便利店创始团队背景的便利蜂、深兰科技推出的Take Go以及F5未来商店先后进场,无人、自助购物的概念在短时间内被炒热。而8号开始亮相于淘宝造物节的淘咖啡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越来越多玩家的涌入,也侧面证明了无人便利店无疑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无人便利店究竟能热多久呢?
有零售业内人士认为,无人便利店还是处在试验阶段,究竟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来进行检验。无人便利店的落地不仅仅是一个盒子这么简单,背后隐藏着租金、物业、居委会等等问题。线下的无人便利店存在地域性限制,未来也许会出现和共享单车类似的多元发展的局面。
还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的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普通偏低,如何提高坪效也是无人便利店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缤果盒子采用RFID技术对供应链端的改造也有一定压力。
陈子林表示,在和物业打交道方面,公司对相关团队进行了专业培训,在刚开始的阶段团队会每天进行汇总交流,不断调整沟通方式。而客单价则是由盒子内的商品决定的,每一次补货和调换商品,都会直接影响盒子的客单价。在供应链更加成熟之后,缤果盒子未来也会添加生鲜和鲜食类产品。
“无人便利店这个市场的天花板非常高,”陈子林说道,“缤果盒子未来可选择的小区是海量的,缤果盒子已经拿到了多家的物业合作协议。如果有竞品选择了这个小区,那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一个。”
(来源:亿邦动力网)
这几天你是否被缤果盒子刷屏了?提起这家公司,你最先想起的词是什么?无人便利店、RFID码、高温停业还是欧尚?
这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在宣布拿到亿元融资后,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大量的质疑和褒扬都席卷而来,而缤果盒子在面对诸多问题时都选择了闭口不谈。那么,无人便利店究竟是借了Amazon Go和淘咖啡的东风才成功上位,还是在市场和技术都逐渐成熟后而催生的呢?
带着疑问,亿邦动力网与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进行了一番交流。在他看来,技术只是为了提高顾客体验,不是无人便利店行业的门槛,而模式才是关键,无人便利店后端的管理体系才是壁垒。
缤果盒子的优势在于模式
目前,缤果仅铺设了十个盒子在进行试验。陈子林表示,目前的十个盒子都处在针对不同场景和情况的测试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出一套通用标准和最适用的模式。目前的偷盗率和损坏率几乎为0,而因高温停业的欧尚门前的盒子是处于一个极为严苛特殊环境中,并且违背了缤果盒子的选址原则,此事无需过度解读。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目前缤果盒子的选址共有三点要求:玻璃面不朝西、阴凉且有遮蔽物、避开小区消防通道等重要公共区域。据介绍,在经过反复协商和选址后,综合距离和补货等多种因素,与欧尚合作的盒子没有更好的位置可以选择,最终落地在了四周都没有遮挡物的停车场。同时,这个盒子的展示功能性较强,每天的客流量巨大,高频次的开关门等因素都增加了空调制冷压力,目前该盒子在制冷系统和隔热玻璃等方面都进行了维护升级,已经重新开始投入运营。
在拿到融资后,缤果盒子就宣布8月底要铺设200个盒子,一年要铺设5000个盒子。如此大的扩张野心的背后,缤果盒子到底有何底气呢?
在陈子林看来,缤果团队的优势在于起步早,踩坑多,成本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决策成本,和消费者距离近,并拥有了可以快速复制的模式。缤果盒子的核心也是在于要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
据介绍,相比传统便利店,缤果盒子的投入成本、运营成本和试错成本都更低,一个15平米的盒子,可售卖商品数量约为800个SKU,和40平米的传统便利店差不多。同时,缤果盒子可以移动,如果一个地方不盈利还可以重新选择地点,而同城搬运的费用不超过2000元。面对网络上流传的每个缤果盒子的投入成本约为十万元的传闻,缤果盒子方面则表示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
陈子林透露,缤果盒子的日流水超过300元就可以实现盈利,而传统便利店要达到2000元,城市连锁便利店则要更高。一个盒子在投放十个月后,基本可以收回先期的投入成本。而补货的理想状态是一个人可以完成20个盒子的补货,他将补货车开到特定位置后不需要再移动车。
“拿完就走的支付方式具有侵犯性”
除了偷盗率和成本等因素,技术在无人便利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据悉,缤果盒子目前采取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商品识别。但RFID标签的高成本也一直饱受诟病,有消息称缤果盒子的每个标签成本达到1元左右。
对此,陈子林予以了否认,“成本在几毛钱左右,我们对RFID进行了低成本化的处理,成本价很低,不影响我们的盈利,而且所有盒子的RFID费用还达不到一个员工的工资成本。”
陈子林认为,技术并不是无人便利店最大的门槛,最终的技术都是趋同的,它只是在帮助提升顾客体验。但和体验比起来,无人便利店的便利性更加重要,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合理的价格和能够满足需求的商品。缤果盒子先使用RFID技术建立商业模式,搭建销售体系和后端支撑系统,在运营方面做更多的试错摸索。但RFID并不是缤果盒子最终的技术产品,团队也在开发可同时辨认多种商品的图像识别技术,不过深度学习仍需要时间,可能在8月底缤果就会用新技术替代RFID,不过这也需要经过评估再最终决定。
同时,陈子林还表示人体支付等支付方式具有侵犯性。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逐渐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顾客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支付,这不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而手机支付的付款方式也相对成熟,不需要再进行市场教育。
无人便利店的前景如何?
无人便利店大热,缤果盒子被推上风口,陈子林认为这是得力于亚马逊Amazon Go概念的提出和阿里淘咖啡的落地试验。Amazon Go的概念出现之后,让大家知道了缤果盒子做的事情并不是天方夜谭。
在2016年12月份,亚马逊发布了Amazon Go的概念宣传片。根据亚马逊的介绍,Amazon Go无需排队结账,甚至没有结款台。消费者走进店里,打开Amazon Go的App,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以选购了,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应追踪,而大量传感器会将这些实时变化传递给App。选购完之后,消费者无需亲自结算便可拿着商品直接出门,因为App绑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动完成结算。
这一概念片对于国内无人便利店的市场来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着7-11和邻家便利店创始团队背景的便利蜂、深兰科技推出的Take Go以及F5未来商店先后进场,无人、自助购物的概念在短时间内被炒热。而8号开始亮相于淘宝造物节的淘咖啡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越来越多玩家的涌入,也侧面证明了无人便利店无疑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无人便利店究竟能热多久呢?
有零售业内人士认为,无人便利店还是处在试验阶段,究竟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来进行检验。无人便利店的落地不仅仅是一个盒子这么简单,背后隐藏着租金、物业、居委会等等问题。线下的无人便利店存在地域性限制,未来也许会出现和共享单车类似的多元发展的局面。
还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的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普通偏低,如何提高坪效也是无人便利店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缤果盒子采用RFID技术对供应链端的改造也有一定压力。
陈子林表示,在和物业打交道方面,公司对相关团队进行了专业培训,在刚开始的阶段团队会每天进行汇总交流,不断调整沟通方式。而客单价则是由盒子内的商品决定的,每一次补货和调换商品,都会直接影响盒子的客单价。在供应链更加成熟之后,缤果盒子未来也会添加生鲜和鲜食类产品。
“无人便利店这个市场的天花板非常高,”陈子林说道,“缤果盒子未来可选择的小区是海量的,缤果盒子已经拿到了多家的物业合作协议。如果有竞品选择了这个小区,那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一个。”
(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