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斯王朝吧 关注:94贴子:24,600
  • 14回复贴,共1

善谋国不善谋己的章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章惇,字子厚,公元1035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时期的章惇博学多闻,擅长文辞,他的一手书法也是刚劲有力,世人评价其虽然不如唐人写的工巧,不过气势早已远迈。章惇为人性子豪爽耿直,眼里可谓是容不得沙子,是北宋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这么一个有名的而又有性格的人,为何人称为奸臣呢?


1楼2017-08-28 09:43回复
    章惇的功过是非,就是和他那不羁的性格,和他所坚持的变法,反对宋徽宗登基,批评宣仁后息息相关。章惇所坚持的新政就是从王安石所变之法继承过来的,但是他也吸取了元祐年间的政策,所以实行起来成效很大。然而新法还是损害了保守派,也就是那些高层官员甚至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族们的既得利益,这些利益集团最后联合起来对付章惇,不断打压他。


    2楼2017-08-28 09:44
    回复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向太后决定立端王赵佶为帝,但是遭到了为相的章惇的额极力反对。章惇认为端王为人轻佻不检点,不能登基为帝。按照宗法制度,应当是简王继位。章惇还在垂帘听政的向太后前严厉声讨,言语之中丝毫没有给高高在上的太后面子。
      章惇最后没能成功,北宋的皇位最后还是被端王赵佶继承,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上位的宋徽宗想到章惇曾经这么反对自己,身为皇帝如何会放过章惇。刚好这也给了那些看不惯章惇的奸臣们机会,于是纷纷上书弹劾章惇。最后章惇被贬出京,时常辗转各地,最后病逝他乡,葬在湖州长兴。
      能够罢免章惇宰相一职的宋徽宗等人,自然在其身后添油加醋,最后竟然把他变成了一个奸臣,冤枉数百年。但是后人的眼镜是雪亮的,即位后的宋徽宗是怎样的昏君,他和他的那些大臣们把北宋带到灭国的地步是有目共睹的,任他们怎样诋毁章惇也是无用的。


      3楼2017-08-28 09:44
      回复
        章惇为人如何
        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的蒲城,字子厚,是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同时他的书法也多为后人所传颂。章惇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并且狂傲不羁,对于权贵从不屈从赴会,甚至是直言相向。在章惇的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丝毫辩解的余地。

        章惇画像


        4楼2017-08-28 09:45
        回复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章惇进士及第,但是在发榜之际看见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高中状元。心高气傲的章惇耻于在其下,所以公然不接受皇命,丢下官位回家去了。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参加考试,名列第五名。虽然章惇在科举考试上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这足以证明他高傲的性子。
          章惇积极进取,不甘于安享现状,对于朝廷的弊端是无情的揭露。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章惇成为时任宰相的王安石的左右手,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因为王安石等人主张的变法直接损害了以司马光、皇亲贵族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变法总是受阻。在王安石罢相之后,章惇就成了主持变法的主力。
          就是因为章惇主持变法,损害保守派的利益,在加上他为人的直性子,说话不恭,导致奸臣当道的朝廷处处刁难他。但是这不能抹去章惇的政治才能,他为相期间所主持的新法修正了朝廷的诸多弊端,百姓从中得取了诸多利益。而且章惇还积极开拓疆土,使得西夏臣服于北宋,吐蕃全部归顺朝廷。所以章惇对于北宋是功不可没的,怎奈被小人污蔑成奸臣,不过时间最终证明了章惇的历史功绩。


          5楼2017-08-28 09:46
          回复
            章惇是奸臣吗
            章惇生在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为羸弱的朝廷——两宋时代。章惇生性直爽率真,说话锐利而又直戳事理要害。章惇行事雷厉风行,并且说话精辟入里,时常被人认为是尖酸刻薄,在朝中也是常受排挤。本是宋朝名相的他,到后来竟然被列入奸臣之列,宋时的乌烟瘴气可见一斑。

            章惇雕像


            6楼2017-08-28 09:47
            回复
              如果只看宋史的记录,我们会看到章惇是一个急功急利,不顾百姓安危,造成宋朝民不聊生的一个大奸臣形象。但是倘若细细掰开来一看,就会看到这里牵扯到宋朝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那么这就是政治派别之见了。
              章惇之所以不被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皇亲贵族和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待见,是因为章惇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后期更是他自己成了变法的主持人。这些贵人们之所以讨厌他,是因为他所主张的变法让了他们的“利益”给了那些如草芥般的黎民。这是自私的既得利益者无法忍受的,故而是极力地贬低王安石和章惇。
              更要命的是章惇性子刚烈,只要是有人犯了错,即便他是曾经提拔过自己的王安石的弟弟也不行。所以王安石也和闹翻了,这也让那些讨厌他的人,给他扣了个忘恩负义的帽子。后来哲宗驾崩,在册立新君之际,章惇反对过轻佻的宋徽宗。所以新君上任后,和着那些大臣们一起排挤贬低章惇。甚至连章惇不给自己儿子走私路加官进爵这样无私的行为,都成了他的一宗罪。所以说,宋朝官方对章惇的污蔑是到了何种地步,被他们列入奸臣列表里,也是在所难免了。


              7楼2017-08-28 09:47
              回复
                章惇为人直爽,性格率真,说起话来也是直中要害,不留对方余地的。性格定命运,他看人无比准,但又不爱藏着,当年章惇评价宋徽宗 :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真准啊。他的悲剧很大程度就因为他太会看人又过于直爽的个性。


                8楼2017-08-28 09:55
                回复
                  得罪书生,难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8-28 10:13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01 08:2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23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