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然后从越剧的大局来看一看。我一直有个看法,越剧之所以这么快能在上海立足,有两个深层的原因,现在不太被提到:
其一,女子越剧,靠的是粉戏和苦戏;其二,是女小生的崛起。
假使没有粉戏和苦戏,象越剧这样一个远远不及绍剧、锡剧、淮剧等成熟的地方小剧种,如何可能在上海站住脚。——这点你不要奇怪,你去研究一下评弹当时的开篇,留下的记录比较多,谁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而假使没有女小生,令大批女性戏迷趋之若鹜,越剧不可能风靡上海滩。——当时花旦已经无法独当一面,竺水招迫不得已改花旦为小生;袁雪芬找不到搭档的时期曾经长达20个月不演戏——都解放前的事,这是有足够份量的证据。可惜现在不够重视。
然而,花旦为什么无法独当一面?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由于越剧改革,的确是一股清流这不容辩驳的,越剧改掉了绝大多数的粉戏——有,还有,甚至尹竺还要玩玩小暧昧,甚至袁雪芬还要演演鱼玄机(1946),但是绝非主流了。
同一时期,京剧坤伶崛起,纺棉花一家更比一家……春。
所以我一直说越剧十姐妹这批人起码腰杆真的是笔挺的,她们真的很棒,向世俗说不。(当时越剧花旦的路子就剩下了以苦戏为主,你有心的话,去看袁雪芬和竺水招的戏单子,几乎是每个戏不是死,就是进庵堂——看那篇博文说袁加的什么道门会,这些是流言,但流言不是凭空而起,但我觉得她们这样立身很正。)
在这样的主流下面,只有筱丹桂是以粉戏出名的。虽然也说演过《是我错》这样的戏,但是她留下四张唱片,两张也就是一半,真的就是风骚花旦的戏。据说这姑娘豪放到抱着娃娃上台奶的地步,换言之,她的戏,是为一些大老爷们,为想看这种戏的人服务的。
筱丹桂出道就被张春帆控制,你认为她戏风如此,这里面会没有张的责任?不被其要挟?是其自己喜欢演这样的戏?——有一个说法比较一致:筱丹桂是个极度内向的人,用徐玉兰的话来讲,她每天行程只有两点一线:家里,戏院。
张春帆操控筱丹桂演粉戏,这一条是怎么也洗不掉的。而且,她的粉戏,可远远不是别人可能有时玩玩小暧昧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