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编导吧 关注:22贴子:103
  • 0回复贴,共1

编导艺考必看电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导考试必看电影
中国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归来》、《长城》
备注:《英雄》2003年上映,开启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大片时代,若考题中说明分析张艺谋商业时期的电影,或者其大片时代的电影则要注意是分析《英雄》之后所拍摄的影片。
《活着》和《归来》是张艺谋两部提到了文革的作品,反应的侧重点的不同可能和时代有关。
《长城》是2016年张艺谋执导的中美合拍魔幻电影,引起热议。中国加入好莱坞市场,应该怎样融合,利弊所在。
陈凯歌:《黄土地》、《霸王别姬》、《搜索》、《道士下山》
备注:《黄土地》是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就使得这部片子的视听语言和主题更具风格,值得分析。
《霸王别姬》19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奖的中国影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霸王别姬》,但和小说有很多不同,比如小说中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娶妻生子,在和段小楼最后一次唱戏的时候,程蝶衣没有自刎等等,导演的改编势必有其寓意。这部影片从视听语言、主题思想、人物角色、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值得研究,是一部佳片。
《搜索》这里列出这部影片主要是这部电影关注了“网络暴力”这一现象。一个生动的故事比语言来的有力的多,在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如何运用网络,网络道德是我们持续要关注的话题。
冯小刚:《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集结号》、《我不是潘金莲》
备注:《甲方乙方》1997年,开启了中国电影的贺岁片市场,电影娱乐化
“贺岁片”这一说法是由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的。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多与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与习俗相关,形式多是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贺岁电影在走完十年历程中,虽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却正在偏离着了以往的轨道。贺岁电影应该是大餐后的一道甜点,是带给观众愉悦享受的体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岁片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
《我不是潘金莲》自公布预告起就以独特的圆形构图惊艳四方。这个“圆”不仅是先锋试验的尝试,也包含了层层深意,对方圆镜头的理解很重要,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都需要要不同的理解。
顾长卫:《孔雀》、《立春》
《红高粱》、《霸王别姬》的摄影师
贾樟柯:《小武》、《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山河故人》
备注: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他特立独行,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直言批评当代中国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关注:第四代执著于伦理道德,第五代迷恋于历史寓言,第六代在都市摇滚里陶醉、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
很有思想的导演兼演员,中国电影界的“鬼才”。
王家卫:《阿飞正传》、《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一代宗师》
香港殿堂级导演王家卫以别树一帜的电影触觉和细腻的感情刻画写闻名遐而。他在1997年以电影《春光乍洩》一片成为首位勇夺法国康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项的华人导演,被英国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声》冠以“当代诗人”的美誉;美国《纽约时报》则形容他为香港极其权威和特别的导演。
李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第奇幻漂流》
备注:由《推手》(1991)、《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三部作品构成的“家庭三部曲”是李安最早的三部作品,创作于进入好莱坞之前。因为三部影片都有一个由郎雄饰演的父亲形象,又称作“父亲三部曲”。
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 。2006和2013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78届和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
陆川:《寻枪》、《可可西里》
娄烨:《苏州河》《紫蝴蝶》《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推拿》


1楼2017-08-31 08: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