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吧 关注:939贴子:6,318
  • 13回复贴,共1

一篇回忆高中语文老师的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分数与一生命途
刘 荒 田
中学时代写了多少作文,得过多少分数,唯独这一篇,这个分数,在隔了三十六个寒暑以后,不曾忘记。今年,2001年初春,我回母校走了一趟,朱伟申校长等陪着我们一行,在校园走了一圈。还在寒假中,校内一片清静。徜徉在南院的长方形走廊,仰头远看二楼北侧尽头的一座课室,当年它就是我所在的高二1班,又想起那篇作文和它的分数来。      



1楼2009-01-25 12:00回复
    我向从前的高三1班课室怯怯地探头,依稀看到,最后一排漆成草绿色的新书桌前,一个以吊儿浪当出名的瘦子正在上自修。桌面上,物理课本压着《何其芳诗选》,趁巡视的老师不在,偷偷看《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那就是我的十八岁。


    3楼2009-01-25 12:31
    回复
      当年,每天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饿得眼睛发绿的莘莘学子便向食堂发起冲锋,脚步声如春雷一样滚过。然后,岁月的浪涛滚过去,滚过去,淘尽千古的风流与不风流,把一个又羸弱又幼稚的中学生淘成略略发福,头上牛山濯濯,快要失去咏叹“多情自古悲白发”资格的半老头……


      4楼2009-01-25 12:35
      回复
        我回望,光阴的逝水上,分明漂着一本作文簿,


        5楼2009-01-25 13:07
        回复
          风吹过,发黄的纸页上,显出一个题目:《驳“开卷有益”论》,


          6楼2009-01-25 13:16
          回复
            谢谢逢君一笑转贴。这是我写于8年前的旧文,从哪里弄来的?


            7楼2009-01-26 02:14
            回复
              • 60.214.123.*
              几天后作业本发回来,我的得了最高分,被作为范文,在课上宣读,老师作了详细讲评。也许,“高分数”是他在别校用惯了的手段,教育部也没给作文分封顶。可是,我们这里,作文从没人拿过90分以上的,95分不能不石破天惊。那几天,我走到哪里,都隐隐听到同学在议论我的作文,连邻班的好事者,也鬼头鬼脑地来和我套近乎,请求“拜读大作,以开眼界”。我顿时春风得意起来,凹下去的鸡胸挺得高高的,在晨操时跑步格外庄严,目不斜视,仿佛好些女孩子在向我行注目礼,自然,一厢情愿罢了。


              8楼2009-01-26 07:49
              回复
                • 60.214.123.*
                其实,再了不起,也无非是一篇极其浅薄的中学生作文,立论完全错误,充满那个时代特有的嚣张和荒谬,不在话下;错字五只,“推崇备至”成了“推崇备之”,“遁入空门”变为“循入空门”,还有堆砌之弊。如果今天能从老家的一个破木箱把它翻出来,读了一定笑脱大牙。作文本身,一如求学时期的其他习作,并没有可资纪念的意义,然而打在卷头的分数,是我的命途上一个契机。譬以赛跑,它是起跑线上的助跑器;譬以耕耘,它是滴进胚芽上的第一滴甘露。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那么,使得学生狂热地爱上他所教的科目,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它需要教育家的事业心、诗人的热力和爱徒如子的深情。那天,我凝视着作文簿上,带着许多道红杠杠和眉批脚注,末尾加长长评语的作文,题目旁边的分数,鲜艳有如处子的血,我不能不豪气干云起来:哎,是当作家的料子呢!


                9楼2009-01-26 07:50
                回复
                  • 60.214.123.*
                  然后,也绵长也短促的岁月,我在故土异乡,职业换过,住处换过,朋友换过,沉浮进退,悲欢歌哭,没有变的,是对文学的爱。不是没有大遗憾--书虽出版了十多本,却还是没名堂。如今返观,这个分数,拿了也是白拿。老来去看望老去的老师,只能为不曾光耀校门和师门而羞愧。不过,话说回来,“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入世之初用以励志是极好的,但它不可能当事功的结语,更不是一个通则。这样立志,说有好处,那是指奋斗的过程。生命的行进,有如在清朗夏夜,穿越由银河架设的凯旋门,饶你如何奔逐,也休想靠近;可是,一路上,嗅到茉莉和稻花的香气,听着青蛙和泥鳅的鸣叫,看到婴儿梦里的笑和恋人并肩的身影;而况,命运以坎坷,以漂泊,以稻粱之谋也以缪斯之梦,以乡愁也以诗的空灵和散文的机锋,救渡灵魂与肉身,使得卑微的生命呈现出起码的价值,使得惶惑破碎的精神趋于均衡与完全。而作为老师,以批改作业的笔尖为犁,翻开年轻的心田,让埋藏在土层深处的潜能发芽,进而穷一生的心血,将之诱导,激发,培育,他们的伟大在斯,他们的无奈也在斯--一园桃李,能不能吐芳结果,既看树的素质,也赖诸多人力以外的因素。


                  10楼2009-01-26 07:50
                  回复
                    • 60.214.123.*
                    如今,青春业已远离,“作家梦”却没苏醒。我感戴老师一辈子,为了那个分数。即便我因它选择文学是一生的误会,即便我为它潦倒穷愁。我从那个分数开始,没有厌倦,没有逃离,这至少证明,它作为兴趣,作为“聊以卒岁”的消遣,没有选错。庆祝“铜婚”的夫妻,30年的共同生活,不基于鹣鲽情深,总该出自互相依靠的惯性。说文学是我的“习惯”好了,一种使心灵不致陷入虚无的好习惯。有了它,我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夹缝中,自在回旋;在艰辛的移民生涯里,俯仰无愧。手腕在电脑键盘上磨出厚皮,这算得可与下乡当知青时,镰刀锄头磨出的“武茧子”比美的“文茧子”。


                    11楼2009-01-26 07:51
                    回复
                      • 60.214.123.*
                      我的老师,打下那个举足轻重的分数以后,悠悠30多年,一直扶持我,一似他扶持一班班、一届届学生。在普遍的意义上,卓越的学校、优秀的教师,一如普降的甘霖,苏活和滋养漫野绿色,我只是一园小草中的一茎。同时,我有特别的幸运,当知青时,他许多次到我的村子来,单车后座放着费了老大劲儿才弄到的“禁书”:艾青的诗集《向太阳》、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罗亭》,对我一生影响至巨的罗曼•罗兰多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他是我众多“少作”直到“老作”的第一个读者和批评家。直到我过了“知命”之年,他仍旧为我的文事付出心血。这次朱伟申校长领我参观校园,一路上不只一次地提及,这位两人共同的老师,为了我回母校的事,多次给学校打电话和写信。我听了,男儿泪在肚里流啊!在文学的长跑中,我这劣等选手有乏力的时候,他这位“终身教练”从来不曾撒手。我在图书馆,看着母校在他倡议下所设立的《刘荒田著作专柜》,暗暗对自己说:让我所余的生命,化作书柜里尽可能多、且力求好一点的著作吧!仅仅为了母校,为了老师殷切无比的瞩望!凑巧的是,在南院内,朱校长指给我看,离枯萎的玉堂春不远处,一棵从老枝嫁接而成活的小树正在抽出新叶,它将开出紫玉般的奇花来。我当学生时听说,玉堂春是岭南名花,高贵、素雅、清丽,省内仅存两株,这是其一。花的生命这般顽强地嬗递着,它在母校,尤其成为美妙的隐喻:无论是老师当年的分数还是我今天的著作,尽管都渺小,却一起印证着,“教育”在人文精神传承上,无可取代的伟大功勋。
                       他,就是我此生的恩师、忠厚的良友、亲切的兄长- -前任台山一中副校长伍俊生先生。


                      12楼2009-01-26 07:51
                      回复
                        荒田兄:恭喜发财!
                        这是插柳兄在拙帖《奇文》提到,贴不上,我问他要来的。但是也贴不上。


                        13楼2009-01-26 08:30
                        回复
                          我的天,辛苦逢君一笑和插柳二友了。这里贴文的艰难曲折,算得网站之最,不晓得是何缘故?
                          时值岁晚,祝福鼎公,祝福王鼎钧吧诸友。


                          14楼2009-01-26 08:42
                          回复
                            不好意思,记错了,是这里:
                            回复:浪淘不尽的时代残迹 王鼎钧 
                             刘荒田有一篇回忆高中语文老师的文章,写得很感人,我觉得应该进入中学课本。此文没有任何犯忌的地方,甚至还很“主旋律”。可是,我贴了一个早晨,就是贴不上去,说是有不适当的内容。莫明其妙啊! 
                             
                             
                             作者:插柳学诗 2009-1-25 08:36   回复此发言 
                             
                            --------------------------------------------------------------------------------


                            15楼2009-01-26 0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