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政公考吧 关注:2,406贴子:1,782
  • 2回复贴,共1

申论范文精选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题:“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重视乡村教育 传承乡村文化

标题点明总论点,而且工整对称,符合题干要求。

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村口热闹的社戏、神圣肃穆的宗教仪式……这些儿时的记忆不知从何时开始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凋敝的村落、冷漠的邻里关系、还有那无处寄托的浓浓乡愁。
乡村教育的衰落进一步拉大了与城市的距离,乡村文化的断层更使人们在精神上无所依托。因此,必须重视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

开头以对比的形式引出了总论点,清晰的点明了因为乡村教育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危机,从而让乡村知识分子感慨存在“失根危机”。符合题干要求,观点清晰明确。

传承乡村文化,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简陋的教舍、贫乏的教资、落后的教育方式是拉开城乡文化差距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文明的传播。
因此,要振兴乡村教育,一方面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也能够享有现代的教学内容和理念;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保障学校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师资,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承乡村文化,应建立公平的教育制度。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速,撤点并校成为整合教育资源的趋势。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因户籍、学费等限制导致农村孩子产生孤独自卑感,出现心里边缘化倾向等问题,从而影响性格和学习成绩。这也是农村辍学率高、犯罪率高的一大因素。

在论证过程中,没有仅罗列对策,而是通过现状分析,看到问题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使得论证更加充实到位。

要改变这一问题首先需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制度,降低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门槛;同时,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减轻家长的负担。
传承乡村文化,要继承传统、因地制宜。
乡村希望小学在经历建校热潮后大多已陷入“沉睡”状态,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大大伤害了捐助人的爱心。乡村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也体现在乡村的民俗和民风,因此要振兴乡村文化,可以盘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发展乡土文化,建立具有特色的小城小镇,并且有效利用已经废弃的乡村小学,建立农村书屋、娱乐、会议场所等,不但可以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也可以传播乡规民约,建设文明乡村。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以引言作为结尾的首句,增加文采,自然过渡。

教育不仅是国计,更是民生。同时,也是重塑乡村文化的前提。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乡村文化受到冲击,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
因此,提高乡村教育、建立公平的制度体系,加强乡风文明宣传才能有效抵制不良思潮,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守住乡根。

结尾再一次回扣总论点,升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好词佳句储备:
一、可用做引言的词句
1.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2. 传承乡村文化,要继承传统、因地制宜。
3.教育不仅是国计,更是民生。
二、可仿写、改写的句子
1. 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村口热闹的社戏、神圣肃穆的宗教仪式……这些儿时的记忆不知从何时开始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凋敝的村落、冷漠的邻里关系、还有那无处寄托的浓浓乡愁。
2. 简陋的教舍、贫乏的教资、落后的教育方式是拉开城乡文化差距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文明的传播。
3.乡村希望小学在经历建校热潮后大多已陷入“沉睡”状态,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大大伤害了捐助人的爱心。


1楼2017-09-13 08: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