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扬鞭吧 关注:29贴子:440
  • 5回复贴,共1

襄樊之战魏、蜀双方参战兵力辨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襄樊之战,即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的进攻魏国地区襄樊的战役,该战役以吕蒙“白衣渡江”和关羽“走麦城”而结束。 
关于此战魏、蜀双方的参战兵力,史料没有明载。由于关羽在后世被封为“武圣”,出于维护关羽的正面形象,不少人不愿意正视关羽此战中犯下的一系列严重的军事错误,而总是想方设法无限夸大魏国的参战兵力,为关羽的失败寻找客观原因。这些人的观点有一定的影响,干扰或误导了人们对襄樊之战应有的客观认识。 
因此,这里辨析一下襄樊之战魏蜀双方的参战兵力大约为多少。 
本文的结论,襄樊之战魏、蜀两国参加兵力为: 
魏国总兵力不足6万(其中3万被汉水所淹),关羽的总兵力为5万。 
一、魏国的参战兵力 
在襄樊之战中,魏国投入的兵力有三部分:曹仁部(含庞德、吕常),于禁部,徐晃部。现在逐一分析其兵力。 
1、于禁七军的兵力 
于禁所领的七军,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因原曹仁兵力太少,故赶来援助,这部分兵力较为明确。 
据《华阳国志》记载: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可见,于禁的七军共三万人。 
有人对此疑问,他们总觉得,七军被大水淹掉以后,仅关羽就俘虏了三万人,按说于禁原来的兵力超过三万吧? 
其实不然。 
第一,于禁军被水淹之前,在樊城外围与关羽有所战斗,战况并不激烈,且有庞德部支持,兵力没有损失,反而极可能将关羽军消灭了部分。史载庞德曾用箭射中了关羽的额部,看来,关羽在这些零星的战斗中是吃了亏的。 
第二,水淹七军之时,汉水溢出河道,倾泄在樊城周围的战场。照道理,关羽是水陆联合作战,关羽步骑军必屯军在汉水不远,而于禁屯在较为远离汉水处。当水势到达于禁军营时,必然变缓。好比用“水龙头”往大池中注水,虽然“龙头”处水势汹涌,但池中水的水位却是缓慢升高的。因此缘故,于禁的三万兵都来得及逃生。他们对周围地形比较熟悉,水位上涨时,纷纷跑到周围的高地上避水了,只会有极少数兵意外死亡。 
当然,粮食啊,辎重啊什么的,绝大多数都被水淹掉了。 
第三,天亮时,关羽用水军来攻,因为于禁军都在高地上避水,没有抵抗能力,于禁下令投降了。只有极少数如庞德尚在顽抗。登高战死的,显然是属极少数。 
如果将两个“极少数”(淹毙+登高战死)忽略不计,则于禁的援军正如《华阳国志》所记载: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引号为本人所加) 
2、曹仁部兵力 
曹仁屯樊的兵力有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 
据《三国志 曹仁传》记载: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曹仁部在樊城才几千人,根据三国志的用语习惯,可能仅两三千人,最多不超过五千人。 
属于曹仁部的兵力,另外尚有:襄阳城内吕常所率的兵力、及在樊城外与于禁部联合作战的庞德部兵力。这两部分兵力推测起来也不会多。 
三部分兵力总和,以一万人计算比较合理。 
有一种论点,为了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硬说曹仁原来的兵可能不止一万,这一万兵是被关羽打败之后剩下的。“关迷”们为了证明曹仁兵力宠大,搬出《武帝纪》中的“初,曹仁讨关羽”的记载,硬说曹仁原本打算进攻江陵,因此必然曾有一支宠大的军队。 
这种论点是极其荒谬的。 
第一、当时魏国并无进攻江陵的战略 
曹仁部屯樊城的阶段,魏国在东线连年与东吴作战,后来又在汉中与刘备作战,兵力已经吃紧了,再加上魏国内部不断出现叛乱(仅《曹仁传》记载,就有苏伯、田银,侯音等部的叛乱。此外如魏讽、孙狼的叛乱也在此期间),短时期内不可能有进攻江陵的打算。须知,要进攻江陵,就要打算消灭整个关羽集团,这显然属于重大的军事行动,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是不能轻意发动的。 
第二、《武帝纪》中的所谓“讨关羽”,并非指进攻江陵,仅有“抗击关羽”之意。 
 
 
 



1楼2009-01-30 23:19回复
    有理


    2楼2009-01-31 21:28
    回复
      不错~~~~~~


      3楼2009-02-13 23:39
      回复
        好文


        4楼2009-02-21 13:16
        回复


          5楼2009-08-23 08:24
          回复
            楼上的朋友,欢迎常来学习交流


            6楼2009-08-23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