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庙”的由来1938年 (民国2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淞南庙行附近土路基础上筑成煤渣路,行驶军车,初名张庙路,取名来自张华浜、庙行两端的地名,没有真正的称为“张庙”的庙。后定名为“大上海路”(现名为长江路、长江西路)。并强占土地50余亩,采取“以战养战”政策,建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炼钢厂(上海第一钢铁厂前身)
张庙一条街的兴建
1956年,吴淞列为扩散市区工业和疏解市区人口的近郊工业区之一,进入新一轮开发启动。这时,全市一批冶金、化工的重大建设项目纷纷在吴淞地区及周边落户,使吴淞地区沿长江路、逸仙路、同济路、泰和路一线成为一个工业带,形成了以冶金、化工为主的吴淞工业区的雏形。
与此同时,提出住宅建设要"成街成坊"、"先成街后成坊"、“就地生产、就地生活”的原则,在工厂成片区附近规划建设闵行一条街、张庙一条街等街坊,将住宅、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建筑综合规划设计,形成崭新的城市面貌。它对当时全国住宅建设规划曾发生深刻的影响。
张庙一条街由是于1958年开始筹备,1959年动工建设,由上海市住宅管理所统一规划、投资、施工、分配、管理,按“一条街”形式布置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当年完成建筑面积9.55万平方米,1960~1962年完成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居民大多数为附近企业单位的职工,由市区陆续迁来,既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又减少了交通拥挤,减轻了城市压力。长江西路自西新桥至爱辉路段,是著名的张庙一条街,道路宽阔、绿树成荫、环境优雅。
张庙一条街的兴建
1956年,吴淞列为扩散市区工业和疏解市区人口的近郊工业区之一,进入新一轮开发启动。这时,全市一批冶金、化工的重大建设项目纷纷在吴淞地区及周边落户,使吴淞地区沿长江路、逸仙路、同济路、泰和路一线成为一个工业带,形成了以冶金、化工为主的吴淞工业区的雏形。
与此同时,提出住宅建设要"成街成坊"、"先成街后成坊"、“就地生产、就地生活”的原则,在工厂成片区附近规划建设闵行一条街、张庙一条街等街坊,将住宅、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建筑综合规划设计,形成崭新的城市面貌。它对当时全国住宅建设规划曾发生深刻的影响。
张庙一条街由是于1958年开始筹备,1959年动工建设,由上海市住宅管理所统一规划、投资、施工、分配、管理,按“一条街”形式布置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当年完成建筑面积9.55万平方米,1960~1962年完成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居民大多数为附近企业单位的职工,由市区陆续迁来,既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又减少了交通拥挤,减轻了城市压力。长江西路自西新桥至爱辉路段,是著名的张庙一条街,道路宽阔、绿树成荫、环境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