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大神原著)
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不配合演出的投资人了。
一、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
这是所有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最原始,是基本的需求和呼声,大家多么希望上市公司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少讲一点故事,别设计那些有的没的情节。
懒是人的天性,每个投资人都希望全世界的资讯都归纳总结好排着队等待我的审阅,更恨不得有人可以简单地告诉他结论买哪支股票可以躺着赚钱。
财务报表的诞生何尝不是为了迎合大家的这个需求,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每天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太多了,需要有一种书面的语言简练地总结表达出来,让投资人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这种语言就是财务会计,写出来的作品就叫财务报表。
然而,一个完美的有效市场是不存在的。
是的,我们在做出某一个投资决策之前,都要从各种手段搜集信息来辅助我们进行决策,投资与赌博的区别正在于此。而财务报表则是获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比较便捷实惠的渠道而已,还有其他很多辅助的渠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上的信息都是高度凝练的,不管是人为还是非人为的因素,就像压缩一个视频一样,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的信息失真,而财报的阅读者就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努力还原出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目前资本市场这种标准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是相对来说高效和公平的,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也就是说,看财务报表只是投资分析的起点,而非终点。没办法,虽然大家都希望说话的方式简单点,但是事实却是资本市场就是双方在斗智斗勇,于是讲的故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懂,毕竟这样才好骗钱。
财报是用来证伪的,财报本身也是用来证伪的。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注重“证实”能力——各种证明题、实验题等——而不看重“证伪”能力,但是市场不是考题,它是复杂多变的。要在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里遨游,不需要我们像在学校里那样把某个答案证明出来,只需要排除危险的坑洞,框定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并在其中凭借经验和其它消息做出选择,剩下的——只能交给运气了。虽然在这个范围内仍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失误概率已小了许多。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成本效益原则,看财务报表就是一种平衡了成本与效益的模式。
二、没意见,我只想看看你怎么圆,你难过的太表面,像没天赋的演员
现在的作假水平确实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非从业人员已经很难看出端倪,有的即使专业人员也分辨不出问题的。不过,面对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和美化财报现象,掌握的排除法越多,掉入坑中的概率就越小。
至于财报的真实性方面,不能因为部分的虚假而否定整体的价值。
一方面,财报是不可能完全真实客观的,无论是折旧、公允价值,还是商誉、资产减值准备……财报中无法准确计算、必须估计的东西太多了。企业为了更漂亮的报表,就如同合理避税一样,动用手段也是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真正的造假作案、瞒天过海,也一定会在财报中留下蛛丝马迹。尤其容易出现造假问题的企业一般有五大类:冲刺上市的;业绩下滑保壳的;重组的;关联交易的;以及炒概念的。
而阅读财报的意义之一就是让我们有机会察觉这些造假企业的蛛丝马迹。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现在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分析的目标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除了排除企业外,阅读财报本身就是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巴菲特说过他大量时间花在阅读财报上,却没有说过他会阅读别人写的研究报告。因为再客观的研究报告在实际上都容易误导投资者。他要的是远离市场和独立思考,而读年报是最好的有引发独立思考的触发器。当然不是说研究报告没有用,只是对大多数没有独立分析能力的人来说,研究报告是其很好的辅助,但不能迷信研究报告的结论,投资还是要求自己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而用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技巧,去独立阅读财报,考察企业的前途,看出其中的修饰甚至虚假,这就是最好的独立思考判断,也是阅读财报的另一个意义。
美化造假手段之多,无法穷尽。账务造假犯罪成本太低,特别是IPO财务造假带来的可能是几十亿、上百亿财富,而罚款金额可谓九牛一毛,这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原因。而对投资者而言,一次对造假企业的错误信任可能就后悔莫及。所以如果对财报有疑问,在附注中也找不到答案,那么最好就对其避而远之。排除思维就是宁可错杀,不能让自己陷于险境。
一个拥有强大财务分析能力,又能辩证去伪的人,在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突发情况时也能更加从容。长期阅读财报,对企业对行业积累的认识与体会是无法用钱衡量的。阅读财报,是读者和公司的心理和数字的博弈,虽显枯燥,但也能乐在其中。
三、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顺着别人的谎言被动就不显得可怜
然而,话虽然这么说,但在一个博傻的市场中,顺应和配合这些拙劣的表演,似乎也可以赚到钱。在这个市场中投资靠信仰,投资基于的出发点在于判断更多的普罗大众是不是会相信这个谎言和故事,如果是,这就是风口,就可以赚钱。
那么阅读财务报表的意义在哪里呢?
或许聪明的投资人能够通过阅读财报在鼓点停止之前把花给传出去?
也许吧。
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不配合演出的投资人了。
一、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
这是所有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最原始,是基本的需求和呼声,大家多么希望上市公司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少讲一点故事,别设计那些有的没的情节。
懒是人的天性,每个投资人都希望全世界的资讯都归纳总结好排着队等待我的审阅,更恨不得有人可以简单地告诉他结论买哪支股票可以躺着赚钱。
财务报表的诞生何尝不是为了迎合大家的这个需求,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每天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太多了,需要有一种书面的语言简练地总结表达出来,让投资人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这种语言就是财务会计,写出来的作品就叫财务报表。
然而,一个完美的有效市场是不存在的。
是的,我们在做出某一个投资决策之前,都要从各种手段搜集信息来辅助我们进行决策,投资与赌博的区别正在于此。而财务报表则是获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比较便捷实惠的渠道而已,还有其他很多辅助的渠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财务报表上的信息都是高度凝练的,不管是人为还是非人为的因素,就像压缩一个视频一样,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的信息失真,而财报的阅读者就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努力还原出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目前资本市场这种标准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是相对来说高效和公平的,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也就是说,看财务报表只是投资分析的起点,而非终点。没办法,虽然大家都希望说话的方式简单点,但是事实却是资本市场就是双方在斗智斗勇,于是讲的故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懂,毕竟这样才好骗钱。
财报是用来证伪的,财报本身也是用来证伪的。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注重“证实”能力——各种证明题、实验题等——而不看重“证伪”能力,但是市场不是考题,它是复杂多变的。要在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里遨游,不需要我们像在学校里那样把某个答案证明出来,只需要排除危险的坑洞,框定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并在其中凭借经验和其它消息做出选择,剩下的——只能交给运气了。虽然在这个范围内仍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失误概率已小了许多。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成本效益原则,看财务报表就是一种平衡了成本与效益的模式。
二、没意见,我只想看看你怎么圆,你难过的太表面,像没天赋的演员
现在的作假水平确实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非从业人员已经很难看出端倪,有的即使专业人员也分辨不出问题的。不过,面对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和美化财报现象,掌握的排除法越多,掉入坑中的概率就越小。
至于财报的真实性方面,不能因为部分的虚假而否定整体的价值。
一方面,财报是不可能完全真实客观的,无论是折旧、公允价值,还是商誉、资产减值准备……财报中无法准确计算、必须估计的东西太多了。企业为了更漂亮的报表,就如同合理避税一样,动用手段也是情理之中。另一方面,真正的造假作案、瞒天过海,也一定会在财报中留下蛛丝马迹。尤其容易出现造假问题的企业一般有五大类:冲刺上市的;业绩下滑保壳的;重组的;关联交易的;以及炒概念的。
而阅读财报的意义之一就是让我们有机会察觉这些造假企业的蛛丝马迹。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现在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分析的目标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除了排除企业外,阅读财报本身就是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巴菲特说过他大量时间花在阅读财报上,却没有说过他会阅读别人写的研究报告。因为再客观的研究报告在实际上都容易误导投资者。他要的是远离市场和独立思考,而读年报是最好的有引发独立思考的触发器。当然不是说研究报告没有用,只是对大多数没有独立分析能力的人来说,研究报告是其很好的辅助,但不能迷信研究报告的结论,投资还是要求自己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而用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技巧,去独立阅读财报,考察企业的前途,看出其中的修饰甚至虚假,这就是最好的独立思考判断,也是阅读财报的另一个意义。
美化造假手段之多,无法穷尽。账务造假犯罪成本太低,特别是IPO财务造假带来的可能是几十亿、上百亿财富,而罚款金额可谓九牛一毛,这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原因。而对投资者而言,一次对造假企业的错误信任可能就后悔莫及。所以如果对财报有疑问,在附注中也找不到答案,那么最好就对其避而远之。排除思维就是宁可错杀,不能让自己陷于险境。
一个拥有强大财务分析能力,又能辩证去伪的人,在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突发情况时也能更加从容。长期阅读财报,对企业对行业积累的认识与体会是无法用钱衡量的。阅读财报,是读者和公司的心理和数字的博弈,虽显枯燥,但也能乐在其中。
三、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顺着别人的谎言被动就不显得可怜
然而,话虽然这么说,但在一个博傻的市场中,顺应和配合这些拙劣的表演,似乎也可以赚到钱。在这个市场中投资靠信仰,投资基于的出发点在于判断更多的普罗大众是不是会相信这个谎言和故事,如果是,这就是风口,就可以赚钱。
那么阅读财务报表的意义在哪里呢?
或许聪明的投资人能够通过阅读财报在鼓点停止之前把花给传出去?
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