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苗子吧 关注:64贴子:3,076
  • 3回复贴,共1

《文似看山喜不平》——评浅紫大的展昭同人《拨云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y:江湖救急


1楼2009-02-02 18:51回复
    当然这文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文章脉络和构架,《拨云间》的主线是讲述陈州的案子,顺带着写了惠民河因豪门建筑侵占阻塞河道泛滥一事,在陈州案子结束后又另起炉灶写了与小王爷赵捷之妾张氏的父亲张方平有关的杀人一案。这三个案子,虽说因为涉案人员之间的关系稍有联系,但其实并不怎么相干,作者之所以会写,多半是因为除陈州一案外的另两个案子均涉及到了也算是展昭好友之一的小王爷赵捷。
    从文中的描述来看,作者很偏爱笔下这一人物,有些明明可以一笔带过的事件,如赵捷是如何纳张方平之女的,完全可以写成某人在茶余饭后,提到那件事,而作者用了整整一章的笔墨来叙述艳遇的经过。这对于仅七万多字的篇幅来说,显然是为了HC赵捷为人行事作风而写过了头。虽然那一章的确让人对赵捷这位小王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于整个案件来说,赵捷并非关键人物。有时写文会对笔下的某些原创配角产生兴趣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觉得仍然应该有个取舍。不然情节显得有些分散,冲淡了主线,对整篇文而言减了几分酣畅淋漓。
    另外,文中其他人物安排的侧重点也不够明确,换言之,详略上有些不当。全文出场人物众多,实在没有必要各个都交待得十分清楚,有些完全可以略写。就好比造房子,如果一座房子,每一处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一时之间倒感受不到最有特点的一处了。
    在情节安排上,也有些类似人物设置方面主线支线不分的弊病。
    写展昭同人,在前十二章中,有近五章的内容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展昭。作者基本上HC到哪里就落地生根写到哪里,如上述所提“赵捷那一章”,之后“包拯金殿弹劾触犯龙颜被入狱”更是花去了两章多的篇幅。当然,从中也能揣度出几分作者的心思——因为涉及到许多史料背景,所以不希望就这么草草带过。(不知是否猜对了呢?^_^)但是,这毕竟是一篇展昭同人,这种写法难免有跑题之嫌……


    3楼2009-02-02 18:52
    回复
      2025-08-08 17:56: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外,涉及历史之处,怎样把历史事件和小说和啊谐地相融在一起,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为了不让文章枯燥,其实可以有非常多的角度去写,有些事,如果不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无须花太多笔墨的,完全可以通过直述,倒叙,穿插等方式来完成。比如:包拯在金殿弹劾最终被下狱,金殿与张尧佐舌战这一段其实可以简写,不必从头写到尾。包拯被下狱的结果可以事后通过公孙策和其他人商议对策于对话中体现,小龙对此事的看法和为什么要如此处置,也可以在他回到宫中用设计某个情节用倒叙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将整个事件分散穿插各处描写而不是归在一起用长长的两章来平铺直述。虽然能理解作者在解读历史的时候,有一种兴奋,想要把这些都写出来,但对读者而言,这种行文的方式,看起来是会比较枯燥的。


      4楼2009-02-02 18:53
      回复
        《拨云间》的番外《邀得清酒浓半山》,是一篇读来很清爽、轻松的文,比起正文,更多了几分散文游记的隽永。展昭、白玉堂及任长风三人一段切磋武功的场面写得极其大气;还有吟诗那一节——展昭的含蓄,小白的灵动以及任长风的豪放,一个个都借由不同诗句表达了出来,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这篇番外语言上也比正剧更幽默一些,鼠猫相处更加“和啊谐”,结尾处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无限想象的空间。
        最后的最后,浅紫的文在七五同人中是比较出色的,所以相对而言对她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拍砖之处可能有些过了的地方,那是因为怎么说来着,“爱之深,责之切”,><。
        总之,希望看到浅紫大人更加精彩的作品~~


        6楼2009-02-02 1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