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吧 关注:699,011贴子:13,007,776

五千年前一个神秘国家“禽国”存在和消亡的探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汝河南岸,正阳县境内有一个神秘的遗迹,揭开了一个五千年前的国家的存在的秘密。这个国家是我们驯养家禽的祖先。他们死的时候,喜爱用自己驯养的狗陪葬,这个国家就是禽国。可是这个国家在商代中期却神秘的消失。没有留下历史文献的记载。可它的国家印鉴‘‘亚禽铜玺’’却在安阳殷墟中发现,保存在台湾故宫中。
有关这个国家存在和消亡秘密的探索,和这个国家发现过程,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惜我上学时语文学的不好,我把素材提供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根据我提供的素材写一个能让人看懂的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IP属地:福建1楼2017-10-10 11:42回复
    《南方文物》2016年 第2期 丘山代,刘文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
    论文《河南正阳出土“禽”铭铜器初探》摘要:
    禽族是晚商王朝的一个重要方国和部族.他们的文化面貌如何、他们的聚居地在哪里、他们与商王朝是何等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在以前的著录中也有部分“禽”或“亚禽”铭文的青铜器资料①,由于资料少而零散,且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最近几年,在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发现一处商代墓地,出土一批商代青铜器,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青铜器上都有“禽”或“亚禽”铭文,为深入探讨该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将以正阳铜器群为基础,并结合传世中的禽铭铜器,对上述所提诸学术问题做初步探讨.


    IP属地:福建2楼2017-10-10 16:22
    回复
      2025-08-15 19:02: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河南正阳县出土商代铜器>
      <考古>1992年12期
      王文男孙亚轩
      摘要:<正> 1981年,河南正阳县傅寨乡伍庄村刘楼农民刘国松同志在村外汶水古河道南翻地时,犁出铜鼎1件。他发现器物出自一土坑中,便又掘出了铜觚、爵和戈3件器物。铜器显然出自窖藏中。


      IP属地:福建3楼2017-10-11 10:42
      回复
        从网上查“亚禽”和禽的有关信息,只查到两条,一个是台北故宫藏品“亚禽父乙尊”,没有说明藏品的来源,另一个是台北故宫藏品“亚禽氏玺”,上世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正阳县商代墓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青铜器上都有“禽”或“亚禽”铭文,它们和安阳殷墟的有什么联系,如果正阳县是禽族部落,商代禽方国的话,它的国家印章铜玺为什么会出现在商的都城安阳。这个禽方国的禽部落来至哪里,它们作为一个国家建立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灭亡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能力,去描绘这个伟大、美丽的国家。


        IP属地:福建4楼2017-10-11 15:40
        回复
          亚禽父乙尊 复合族徽“亚禽”,是铜尊与铜玺上共有的族氏标记。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精品


          IP属地:福建5楼2017-10-12 10:31
          回复

            这三方印为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印章。
            右:商玺“亚禽氏”;
            中:商玺“瞿甲”;
            左:商玺“子亘囗囗”。(徐畅释)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三方青铜“商玺”(瞿甲玺、亚禽氏玺、奇文玺)出现,当代考古学者徐畅考证后认为,它们是商代武丁到祖庚朝诸侯的权力信物,这说明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大传所载:商“汤以印与伊尹”一事,完全是事实。
            围绕殷墟出土的三方铜质瞿甲玺、亚禽氏玺、奇文玺讨论且多有争议。实际上,古玺印的起源应早于殷商。“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上的同文印迹说明了夏代亦在陶器上使用玺印了。古玺印是由印陶的陶拍演变成陶文的印模章,再到铜器的印模与铭文的印章,然后发展到作为“凭证”或“权利”的“印信”的印章。


            IP属地:福建7楼2017-10-13 09:55
            回复
              青铜爵在夏代已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青铜觚(gu)酒器,流行于商代,与爵等量成对使用,是为重要的礼器,即便在逝后也要随主人墓葬。不过普通的贵族只能有一、二套铜铸的觚和爵,平民则是陶质的。
              “商礼以酒器觚、爵的数目区分贵族身份。”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商周时期的用爵制度。我们知道,两周时期已有五等爵禄制,即《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对于一个奴隶制国家来说,青铜礼器尤其像鼎之类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国家的存亡,所以古书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对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及其家族来说,青铜礼器又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生前如此,死后埋葬也是如此。
              根据现有的资料以及相关考证,现今所见的最早的铜器铭文产生商代,而且几乎都作于盘庚迁殷以后。一般只有1至5、6个字。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内容较简单,多数为做器者的族氏或用途,以及被祭奠的人名。


              IP属地:福建8楼2017-10-14 09:36
              回复
                正阳闰楼墓地发掘与出土文物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商文化的发展及当时当地的社会形态、生活、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闰楼商代古墓群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境内文殊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的傅寨乡傅寨村,距驻马店市区约40km。2008~200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商代墓葬160多座。墓葬以中型墓葬和小型墓葬为主,墓葬成组排列,多设有二层台及其腰坑,墓主头部有一陶器,或簋或鬲。殉狗之风盛行,一般2——6只,随葬器物组合为鼎、觚、爵、戈等。出土商代青铜器、玉器、骨器、石器、陶器等450余件。
                铜器有鼎、尊、觚、爵、钺、戈、矛、镞、刀、削、锛、凿等。其中三件铜器上发现有“亚禽”铭文。正阳闰楼墓地发掘与出土文物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商文化的发展及当时当地的社会形态、生活、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研究表明,此次闰楼墓葬出土的的铜器型制多样,铸造水平高超。器型与殷墟三、四期铜器相仿。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7-10-15 13:06
                回复
                  2025-08-15 18:5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阳属淮河冲积平原,远古的正阳境内有很多土山,一到汛期一片汪洋中呈现出一个个绿洲,洪水的冲刷使高山变成了丘陵和高台。使现在成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和隐约可见的丘陵高台。在这丘陵和高台附近经常可以拣到古生物化石:纳玛象、剑齿虎、箭猪、野猪、牛、马、獾的牙齿与骨骼以及大量的鹿角。当我们拣起这些古文化遗存的时候,即会想起当时这里森林葱郁,杂草丛生,有很多野生动物在森林野草中活动的情景:它们寻食、相斗、追逐要捕食的野兽以及被捕食者逃走和被惨杀的情景。
                  当时这里是否有人类?有,但时代很难确定。
                  推测这个时代,应为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期,距现在应在几十万年以前。这个时代是人类用双手开始同大自然进行搏斗的时代。他们手中只有粗糙的打制石器和棍棒,用石器和棍棒来猎捕野兽,用尖状器挖取植物的根茎,夏秋两季也采取植物的果实有种子。他们就是吃这些猎获的野兽肉和挖掘采摘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他们冬天穿着兽皮,夏天围着树叶,从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他们的生活也是极其艰难和危险的;因为猎获不到野兽就要挨饿,有时也会被猛兽咬伤、咬死,作为猛兽的食品。
                  1953年治理淮河流域大洪河段,让20万年前的纳玛象古化石重见天日,可窥一斑。后来一渔民打鱼时又捞出来一颗古象白齿化石,鉴定为第四纪纳玛象臼齿化石。



                  IP属地:福建10楼2017-10-16 11:27
                  回复
                    伏牛山脉伸入豫南中部,往东至正阳县熊寨镇西横山戛然而止。此山东北一脉直驱正阳宋店,成一宽平大顶,(是正阳最高点,海拔102米)。文殊河发源于宋店,现为正阳和汝南的界河,横山往东的一条余脉,傍文殊河南岸成一长径高岗,曲达寒冻,为正阳北边屏障。文殊河在寒冻流入汝河,入河口古时候叫汶水栅。唐朝时期,李愬曾与驻扎在这里的吴元济守军大战。是一个古战场遗址。
                    正阳闰楼商代晚期墓地是商代南土的一处重要墓地,闰楼商代古墓群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境内文殊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的傅寨乡傅寨村。商代的贵族们能安静的躺在这,保存的那么完美,没有被盗挖,真是个奇迹,同时也是个难解的谜团。


                    IP属地:福建11楼2017-10-17 11:13
                    回复
                      禽和酉的部落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虽然在殷墟中发现了亚禽铜玺,但对禽族部落存在的研究基本没有,人们根本不知道商代禽族部落生活在什么地方,是正阳闰楼商代贵族墓葬遗址没有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的战争,地动山摇,水火无情的自然灾害,使禽、酉部落文明消失。和世界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中国古蜀国、辽国等文明的消失一样。只有靠出土文物的解读来了解。如果不是1981年,河南正阳县傅寨乡伍庄村刘楼农民刘国松同志在村外汶水古河道南发现商代青铜器,谁也想不到在这里有商代的古墓葬,也不知道这里有一支文明程度很高的禽族部落。


                      IP属地:福建14楼2017-10-18 21:10
                      回复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人类在不断进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动听的神话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通过历史学家对文物和历史文献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又向前推了几千年。同样正阳的文明也要向前推。
                        在正阳这块土地上人类活动的遗迹到处都是,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变,人越来越多,而能猎杀的动物越来越少,树上的野果也填不饱肚子,鱼猎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渔猎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化是历史的必然。在正阳县凉马台遗址发现6000年前的稻壳遗存,可以证明人类在正阳用火耕水耨的方式种植水稻的历史。就是说,在稻秧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水淹没农田,溺杀杂草。由于淮河流域降水量波动大,河流的流量不稳定,要推行火耕水耨,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水源,在开垦水田时,或者有天然的陂泽可以利用,或者以人力修建陂塘。这钟方式一直沿用到人类应用机械抽水之前。正阳县志详细记载全县陂塘的位置。
                        在这些遗址上,难免令人想起人们住着茅草盖的房舍,穿着麻布做的衣服,按时播种收割五谷,朝夕放牧牲畜家禽,他们在一个小村落里和平相处,过着安定的生活。夕阳西下,云霞满天,也常有人背着猎获的野兽与捕捉的鱼虾从晚霞中归来。


                        IP属地:福建15楼2017-10-19 19:39
                        回复
                          在正阳县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禽”、“酉”二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在正阳活动的这个部落是以驯养家禽为主的族群。
                          正阳文化馆馆藏文物癸酉鼎和斛的铭文“癸酉”二个金文,有的说是‘亚酉“。
                          据《史记·五帝本纪》汜载:“黄帝: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十四姓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姑、儇、衣等。酉人是最早驯养鸡鸭的部族。酉姓在黄帝25子中为首姓,即大酉、小酉。酉人酿酒。亚指方国的地位仅次于中央政府。
                          说明正阳古墓主人与黄帝的后人酉姓有关,它们是驯养家禽和酿酒的部落。酉族部落和禽族部落属于同一部落。故在古墓出土的青铜器中的铭文同时出现”亚禽“和”亚酉“。
                          驯鸟成鸡 鸡是鸟的一种,家鸡原本是野鸡。奚仲是人类第一个养鸡的人,也许是鸡、吉谐音的缘故。尧舜时代人们喜欢把猎获的野鸡当做须向馈赠的厚礼。奚仲喜欢它们喂养它们,还叽叽叽的召唤它们。鸡生蛋,蛋生鸡,天长日久,鸡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取之不尽得 美味,直到如今。


                          IP属地:福建16楼2017-10-20 15:26
                          回复
                            族徽作为家族的标志,铸制在青铜器上,后人称其为族徽。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国名”,它与家族的称号“氏”有密切关系。
                            复合族徽:两个字以上的族徽,如闰楼古墓出土 青铜器上的亚禽,是官名和族名的组合型,亚是官名,禽是族名。
                            历史文献记载正阳县古时候属于挚地,禽、酉部落应与挚地(国)有一定的关系,上楼提到夏奚仲的发明除马车以外还有驯养家禽,所以我们研究禽、酉部落必须了解挚的有关历史记载,
                            挚国是中国车辆的发源地,世界车辆的发明也能在这里找到源头。但挚国究竟在哪里?长期以来史志学界皆感困惑。
                            1979年出版的《辞海》说:挚国,任姓,“其地不可考”。同年出版的《辞源》也说:“挚,古诸侯,国名,夏奚仲之后,即薛。”
                            成书于1988年的《汉语大字典》曰:“挚,古国名,在今天河南省汝南东南。”
                            挚国,是夏代黄帝之孙少昊后裔建立的国家。少昊名挚,其后裔奚仲,以“挚”名国,号称“挚国”。


                            IP属地:福建17楼2017-10-21 10:34
                            回复
                              2025-08-15 18:5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挚国在平舆奚仲是平舆人。
                              挚国都城位于今河南省平舆县古槐镇西塔寺。汉时尚有挚亭存在。由于这里流传有奚仲造车的故事,所以称“舆”,又因这里地势平坦,以“平”字冠名,后称“平舆”(尚景熙《河南地名漫录》)。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塔寺附近发现了商代挚国古城遗址。
                              2:薛国在枣庄滕州市奚仲枣庄滕州市人
                              枣庄滕州市:奚仲,造车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国的祖先。奚仲故里在今山东滕州市一带。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3、夏时,造车鼻祖奚仲被夏王封于薛(今河南省正阳县汝南埠镇)。商初,奚仲后代仲虺为商汤的右相,世袭薛地。
                              商中期武丁继位后,在贤臣傅说和祖己的帮助下,修政行徳,出现了商代中期的“武丁中兴”。祖己因辅佑武丁有功,被商王再封于薛。(摘自百度挚国百度百科)
                              薛寺遗址(战国、汉代),位于正阳县城东30公里汝南埠镇大温村薛寺北300米,北距阮庄100米。1985年6月2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是薛国遗迹。
                              有关薛国的遗址全国不止一个,到底那个是真的,意义不大,只要给地方带来声誉就好。


                              IP属地:福建18楼2017-10-22 1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