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纽约出版的世界周刊有报道我写的文章: ●張建明:買家趨向理性收藏
亞帝娜拍賣公司副董事長、中美收藏家協會常務主任張建明表示,這次紐約蘇富比,佳士德兩個有代表性的拍賣公司,總體拍賣成績不樂觀,他在看拍賣預展現場時,雖然現場很熱鬧,但中國來的買家不多。「這與近年中國經濟走向有關,以及買家已趨向理性收藏」。
張建明指出,十年前,很多收藏人士盲目炒骨董,真假不分,結果資金被套牢,很多人撐得很辛苦,急著套現。但現在市場情況是賣貨的多,買家少。他認為,這也是事物發展規律的必然性,凡事總有高低起伏,這對骨董行業長遠發展是好事,讓市場回歸真正懂得骨董藝術品的人。
他強調,根據幾年來做拍賣生意的經驗,他微略領悟一些道理,一件大眾認可、好賣的骨董藝術品,必須具備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流通價值、歷史價值,否則最老、最真的東西也乏人問津。首先是藝術價值,一件東西看上去要有美感,工藝性強、具文化價值或有時代背景的東西,例如商周時期有銘文的青銅器、宋徽宗時期的書畫;流通價值是現在什麼東西領導市場,例如曾經一度熱賣的唐三彩,現在成交不多,反之這兩年明永樂宣德青花賣得不錯。
有的收藏家手上也有很好的、或國寶級的東西,但在想出手時,達不到理想價位。「我是這樣認為的:你花了大錢,買到一件心儀骨董,這只是做了三成工作;餘下七成是怎樣把東西成功推銷。記得有位骨董老行尊跟我說:骨董買賣行業是掰洋蔥生意,芯內部分才是自己的,其他都要分享給買出過程中的所有經手人。」
亞帝娜拍賣公司副董事長、中美收藏家協會常務主任張建明表示,這次紐約蘇富比,佳士德兩個有代表性的拍賣公司,總體拍賣成績不樂觀,他在看拍賣預展現場時,雖然現場很熱鬧,但中國來的買家不多。「這與近年中國經濟走向有關,以及買家已趨向理性收藏」。
張建明指出,十年前,很多收藏人士盲目炒骨董,真假不分,結果資金被套牢,很多人撐得很辛苦,急著套現。但現在市場情況是賣貨的多,買家少。他認為,這也是事物發展規律的必然性,凡事總有高低起伏,這對骨董行業長遠發展是好事,讓市場回歸真正懂得骨董藝術品的人。
他強調,根據幾年來做拍賣生意的經驗,他微略領悟一些道理,一件大眾認可、好賣的骨董藝術品,必須具備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流通價值、歷史價值,否則最老、最真的東西也乏人問津。首先是藝術價值,一件東西看上去要有美感,工藝性強、具文化價值或有時代背景的東西,例如商周時期有銘文的青銅器、宋徽宗時期的書畫;流通價值是現在什麼東西領導市場,例如曾經一度熱賣的唐三彩,現在成交不多,反之這兩年明永樂宣德青花賣得不錯。
有的收藏家手上也有很好的、或國寶級的東西,但在想出手時,達不到理想價位。「我是這樣認為的:你花了大錢,買到一件心儀骨董,這只是做了三成工作;餘下七成是怎樣把東西成功推銷。記得有位骨董老行尊跟我說:骨董買賣行業是掰洋蔥生意,芯內部分才是自己的,其他都要分享給買出過程中的所有經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