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萱学院吧 关注:20贴子:608
  • 5回复贴,共1

【樱萱学院】♂作业存放处♀一年级一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02-09 15:39回复
    慕容雪樱的作业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3楼2009-02-09 15:56
    回复
      苏纤瑶的作业:
      唐朝建国后,继续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制及租庸调等制度,社会迅速发展。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此后政坛风云多变,并产生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历史。开元时期,唐朝国势登峰造极。安史之乱后,一方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又出现宦官专权与官僚势力激烈斗争的现象,逐渐削弱了唐帝国统治。黄巢农民大起义涌现后,唐朝很快走向灭亡。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粮食亩产量增加;手工业水平提高,产品更为丰富、精良;商业规模扩大,南北经济交流密切,并产生柜坊、飞钱。同时,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唐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遂作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屹立于世界之林。唐朝时期,文化异常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等领域成果辉煌,造就出李白、杜甫、玄奘、刘知几、僧一行及孙思邈等等杰出人物。另外,社会风气开放,民间生活多姿多彩,都使得唐朝呈现出高度的文明气象。


      4楼2009-02-09 16:03
      回复
        慕容雪樱的作业
        【摘要】法律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法律发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这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传统法律是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传统法律资源在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国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都十分注重选择、转化和利用传统法律资源。中国的法律传统源远流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存在着许多有待人们发掘的历史遗产。中国的法律现代化必须对传统资源给予充分的重视,在不牺牲法治根本价值的前提下,筛选传统法律的良性因素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


        7楼2009-02-10 14:22
        回复
          【于是、审核】
          ┈┈┈┈┈┈┈┈依┈┈┈┈┈┈┈┈
              林风绕梁间
               依人倚窗台  
                晨雨沥檐沟
                 美梦缠心头
          ┈┈┈┈┈┈┈┈晨┈┈┈┈┈┈┈┈


          8楼2009-02-10 14:24
          回复
            冰灵儿的作业(我是替灵儿发的)
             法律是人制定的,而且是为了管理人和人的活动而制定的,因此,法律天生就与“人”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就“人”与“法”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人治”,即主要依靠圣人、哲人、贤人来治理国家;第二种是“准法治”,即形式上的法治,虽然其强调法律的作用,但是其实质仍然是把法律作为少数人统治或者治理国家的工具;第三种是“法治”,即真正体现法律的平等、公正、民主等内在价值取向的、属于人民的“法治”。
             法律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然而,在我周围仍然有很多人执著地认为,法律就是“专政的工具”或者“统治的工具”。而且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中,既有管人的人,也有被人管的人。


            9楼2009-02-10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