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赵括】
今天破例提前写几个战国的人物,比如有相当争议的括神(滑稽
mod因为以春秋人物为主,所以这次评价没有他的截图。
我对赵括的评价是“裨将之才”。在我看来,不论是括吹,还是括黑,实际上都毫无意义。
赵括这一生指挥的唯一一场战役,便是决定赵国国运的长平之战。所以我接下来先做一个简略的说明。
首先,赵国在长平之战有没有机会不会败得那么惨呢?我认为,有机会。
其次,如果赵国规避了长平的惨败,秦国还能否吞灭六国呢?我说,能。
总结,长平之战不论胜败,秦强之局也无法改变,六国还是会灭亡——这是我的结论。
然后一群人骂赵括是傻X。赵括:
exm????
普青辉哥曰:我不太懂你们业界啊。
———————————分割线———————————————————————
那好,接下来我们还要稍微分析一下。
我们先说秦赵两国。这两国的实力才是大前提。
秦赵两国,我用我很不客观也很不客气的角度来评论,就是“这两国国力差得远,除了军事以外”。
我把军事分出来说,就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经济不能完全决定军事,甚至Z治有时候都不可以。从经济方面看,秦国有关中、有巴蜀、有河东等等,还有商鞅变法给老秦人上buff。巴蜀有李冰和都江堰,秦昭王时期巴蜀的土地也已彻底能够为秦国所用了。可以想见秦国在长平之战时的人力、财力有多么强大。
反观赵国,或许是有民风的影响,邯郸成长为了赫赫有名的商业大都市。可你看人老韩阳翟、新郑都是商业大都市,韩昭侯死后还不是被邻居们吊起来打?更何况赵国除了早期公仲连做了一点微小的努力【0】,令赵国有了一个钱袋子以外,赵国还有什么经济上的变革吗?
邯郸保卫战的时候赵国还要向齐国讨粮,而秦国在长平之战后没过多久就包围你大赵邯郸了!【1】
——我对赵国的定义:一个有着枪杆子、钱袋子的决定性强国。
赵国不是霸国,也永远没资格称得上霸国。
有钱没粮,那你的钱就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战国时期,土地、粮食才是根本。
有人会说我之前提到“经济不能完全决定军事”来反驳我对赵国国力的看法。然而我要强调一点,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位是不是想说战国人是不要吃饭的?
再看军事,秦国有军功爵制度鼓励士兵作战,赵国则是有胡服骑射,赵人的单兵素质似乎也值得肯定。那接下来《史记》里的一段话看起来就很豹笑了:
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白起王翦列传》
王龁带的秦兵和“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带的赵兵,按道理赵兵没理由输,至少不会输得特别惨。结果是你赵一个裨将被反杀,对面还是秦国斥候。我只想说,豹不想笑了。【2】
至于Z治制度,那还要说吗?赵括被围困,赵王懵然不知(或者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只不过没被记载),而另一方则是调集了河内十五岁以上的所有成年男子上战场支援白起【3】。对比之下,差距立显。
————————————————————————————————————
经济、军事、Z治都分析过了,我们进入长平之战的正题。
依我之见,长平之战是一场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战争。说它是情理之内,是因为秦国不管是要统一天下,还是要东进掠夺土地,都是会和赵国开战的;而且上党郡作为一块军事要地,秦赵都想拿到手,虽然理由不一样。【4】
说它是意料之外,是因为不论秦赵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想打这么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尤其是在“长平之战”那一段时期。
而导致这个“意料之外”的,除开秦赵两个君主外,罪魁祸首便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名将廉颇老先生。(这也是我黑廉颇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知道有不少人认为廉颇坚守是正确的判断,某种程度上我认可这个意见,不过我要在此基础上阐述一下我的看法。廉颇一开始面对的对手是谁?是已经取下上党郡土地的王龁【5】。廉颇面对王龁,没有取胜,于是选择深沟高垒与之不战【6】,这其实不算明智之举。
因为廉颇老将军将一场救援战给打成了添油战,从而让秦国看到了吃掉赵国主力的机会【7】。虽然说王龁后来是作为进攻方作战的,但问题是廉颇在当时只是面对的王龁军队。比起王龁,还有个重量级选手还没亮剑!
——后人呼为杀神的白起。
白起那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是屯兵于野王。【8】
————————————————————————————————————————
以下是
@十月的独步走 关于长平之战粮食问题的看法:
因为辉哥大大讨厌我引用大段的史料与论文,所以小女子就长话短说了。
有人曾质疑秦赵的粮道问题,我在此可以稍微进行解说。秦国大多数的粮产地固然距离前线比较远,但有一个地方是相当近的,那就是河东。河东(河内)在战国初期是魏国苦心运作的领土,有人口,有良田,更有盐池!秦国当年可也是下了大功夫经营这块土地的,长平之战时抽调人力也是从这里抽。至于河东,距离长平远吗?各位心中有数。当然,秦国在粮食方面还有其它一些需要提的地方,在此我就不掠人之美了,请辉哥大大自行解说吧。
而赵国的廉颇据说是挖了运河的,依靠丹水构筑防线与粮道。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廉颇建立的防线比较稳固,但他所构想的水路运粮路线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白起所屯兵的野王不仅控制韩国新郑与上党之间的道路,同时也控制了丹水。。。。
长平之战的粮食问题,其实本质上还是只有一矿的赵国熬不过有二矿甚至三矿四矿的秦国而已。这个问题并非是立即发作的,而是隐性的、一直存在的,直到邯郸之战才彻底爆发。
附:我手头没有地图,所以请见谅啦(∩_∩)
——————————————————————————————————————————
注解:
【0】《史记·赵世家》: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公仲曰:“诺。”不与。居一月,烈侯从代来,问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乃称疾不朝。番吾君自代来,谓公仲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今公仲相赵,於今四年,亦有进士乎?”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进三人。及朝,烈侯复问:“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择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逌然。言牛畜以仁义约以王道,故止歌者田。攸攸,气行貌,宽缓也。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君说。烈侯使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赐相国衣二袭。
【1】《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四年)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郸。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赵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
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还,楚来救,及魏公子无忌亦来救,秦围邯郸乃解。
【2】这里是针对某些人认为在长平之战时,赵兵与秦兵军事水准持平,乃至于比秦兵强的观点而发
【3】《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4】理由之后会说
【5】《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6】《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7】这是我在逼乎看到的。有人认为廉颇坚守的原因有二:1、守住长平,使秦军不能攻打上党郡的其它地方。(廉颇只达成了前半句,即守住长平)2、不和秦国打战略决战。
然而正是廉颇坚守所导致的相持与添油才将长平之战一点一点的变为战略决战,最后赵军由于赵括的莽进而被一口吃掉,多么滑稽。
【8】《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