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斯王朝吧 关注:94贴子:24,600
  • 16回复贴,共1

【于丹】霜降 | 霜叶红于二月花,最美的秋天来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
小径清幽烟霭霭,金风萧瑟野茫茫。
雁鸣长空排斜阵,花陨残荷对夕阳。
云淡天高陶菊傲,羊肥牛壮满粮仓。
——《霜降》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落叶缤纷。
回顾秋天的这些节气,白露,寒露,霜降,其实都是露水。人们用露水表示秋色的深浅。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是白露。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由露转霜。露水触手冰凉。再往后半个月,就是霜降,露水已凝结为霜。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IP属地:北京1楼2017-10-23 18:01回复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用人类的视角来看,就像是在“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人有敬畏之心,看豺捕猎都有敬畏之心。
    二候草木黄落。秋尽百草枯,霜落蝶飞舞。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而人的情感,也进入深沉的低谷。离愁别恨,凄风苦雨,尽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触及人心。
    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的美。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收获喜庆的秋,生命的轮回,又进入休眠的状态。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2楼2017-10-23 18:02
    回复
      霜降典故
      青女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的节气。青女,中国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山海经》的武罗是青女神话的原型之一。
      当年,武罗姑娘因协助黄帝收伏蚩尤的七十二弟兄有功,被封为青要山女神,掌管人间婚姻。她一心要广施爱心,造福人间,但刚刚大战之后,到处是血污腥风,山瘴毒雾,加上天无四季,终年炎热,于是百病滋生,瘟疫流行,世人还是难脱苦海。
      武罗女神为了驱邪除污,净化人寰,给人们消灾祛病,特地登上月亮,到广寒宫请来了降霜仙子——青女。
      青女本是月中吴刚大仙的妹妹,名叫吴洁,在广寒宫里她是专司降霜洒雪的仙子。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于是,邪气污秽,山瘴毒雾,顿时消失,人们的灾灾病病也就全无了。
      从那时起,每年三月十三日、九月十四日,青女要两次降霜。于是,九月霜,腊月雪,来年三月又霜,周而复始,四季乃分,百禾俱生。人们不仅能免灾祛病,而且可以丰衣足食了。
      或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文人墨客太多情,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宋代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清代姚鼐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关于霜的诗,流传最广还是李商隐的《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3楼2017-10-23 18:03
      回复
        霜降习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的。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
        赏红叶
        霜降时候草木黄落,尤其枫叶,经霜而红。盛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形容的就是霜降时候游子的所见所思。面对这样的秋色,不由自主的生出许多无奈与悲凉。
        在霜降时节到郊野看枫叶,是古人的深秋雅兴。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郊霜降时候枫叶层红的美景。这时候的红,少了春天的娇艳,却多了一份成熟和优雅。
        清代顾铁卿《清嘉录》中记载:“郡西天平山,为诸山枫林最胜处,冒霜叶赤,颜色鲜明……”。仇英的《秋江待渡图》,正是描写苏州人在霜降时节坐船往城外西郊天平山看枫叶的情景。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4楼2017-10-23 18:07
        回复
          霜降美食
          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加之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因此人们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板栗
          霜降吃栗子主要有两个功能。其一,板栗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开胃,气血调畅之后自然可以治疗气血亏虚。除此之外,板栗有一定的补肾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抵御风寒作用。
          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白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是“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期间喜食萝卜。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
          鸭子
          霜降要喝老鸭汤。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中医认为鸭肉性偏凉,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也是秋季祛燥、霜降吃啥:润肺的养生食材。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6楼2017-10-23 18:09
          收起回复
            秋尽冬来,你准备好了吗?
            秋尽冬来,大家准备好了吗?一切肃杀的时候,自己的内心还有没有一点多情,欣赏诗词,品鉴画卷,让自己内心的秋景也疏朗一点。准备好一份从容温暖的心情迎接冬天吧!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7楼2017-10-23 18:10
            回复
              呃呃呃。发帖了要召唤人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0-23 21:02
              收起回复
                秋天霜降后是丰收的时候,记得以前吃柿子经常一次吃7,8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0-23 21: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