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之吧 关注:10贴子:613
  • 1回复贴,共1

刘备的民间形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 刘备的民间形象——得民心者得天下(该章节参考《刘备不是传说》)
有人说,历史是个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历史书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些东西不管书本上怎样美化、怎样改变,实事是不会随着文字而改变的。不管日本教科书怎样扭曲事实,南京大屠杀终究是发生过。史书记载的不一定可信,公道自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述:“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残暴狡诈的人一定会被人唾骂,仁德忠义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刘备,在许多人心中就是仁义的化身。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上面说刘备的“携民渡江”是“挟民渡江”,百姓之所以会跟着刘备走,是因为刘备散布曹操会屠城的虚假消息,还说刘备在荆州驻扎的时间过短,其恩泽根不足以布施到民众。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一是低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二是低估了百姓的智商。刘备能在一顿饭的时间,将前来刺杀他的刺客感化,他在荆州足足呆了七年,《三国志》记载“荆州豪杰日归先主者甚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再者说,百姓们又不是纯情少女,一忽悠就跟着走了?荆州一直是乱世中的避风港,曹操当年屠徐州时侥幸逃脱的民众,大部分都在荆州避难。官渡之战刚刚坑杀十万降卒的消息早已传遍。曹操为了盗墓所设置的“摸金校尉”就在那里堂而皇之的设立着。这些已成事实,百姓怎么可能会不闻不问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刘备是假仁假义,荆州的人民不会自愿跟着他走,历代人民更不会颂扬他长达一千八百多年。
正因为人心和道义,十多万百姓才一心追随刘备。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仅有这一次,唐玄宗从长安逃往四川时,人民没有跟随。宋高宗被金国赶到江南的时候,人民也没跟随。人民只会跟着仁德与道义走,所以人民才会选择了刘备,因为他是“仁德”最合适的代名词。难民拖慢了行军速度,有人建议刘备放弃民众,独自逃生。刘备俨然大义的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危难之际见真情,这句话表露了刘备的真实心境,感动了当时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也感动了古往今来无数看到这句话的人。一百多年后,晋人习凿齿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被深深地感动,并写下了著名的评论: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刘表)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在习凿齿看来,刘备如此重情重义,信义昭著,必然深得人心,日后终成大业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的确,这样的一个人不得民心,谁能得民心?这样一个人不成功,谁又能成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为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备以他一生的作为,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践行着自己的理念。终其一生,庶几无愧。如果说孔明的一生值得人尊敬,曹操的一生值得人佩服。那么刘备的一生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0-25 10:02回复
    不错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9-01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