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灾难以来,超级风暴“桑迪”和一系列较小的沿海风暴迫使一些沿海社区通过提升住房和关键基础设施、建造人工沙丘、扩大海滩和建立或提高海墙来保卫自己。
但是随着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地的大都市中的高层建筑显然不能被加高,况且地铁和火车隧道都像是涡轮增压的水槽一样,当数百万加仑的雨水冲过它们时,大水就会喷涌而入。
答案是有些城市已经决定使用硬软混合的障碍物; 有些使用绿色基础设施,以捕获雨水和吸收雨水;有些开拓径流的临时储存空间;还有些要大大增加抽水措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地正在采取的一些步骤:
洛杉矶
除了增加物理障碍和扩大海滩,洛杉矶正在种植树木,并铺设一些具有较冷表面材料的道路,从而反射较少的热量。他们和其他城市也将可持续性和弹性问题放在了城市政策的制定和开展上。
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才担任该市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员的Matt Petersen表示:“这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我们不能一直靠防海墙来解决问题,但我们可以采取减轻问题的长期方案。有1.5亿美国人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城市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洛杉矶港最近增加了6英寸(152毫米)到建议的威尔明顿海滨长廊的高度,以补偿预期的海平面上升。
巴尔的摩
巴尔的摩要求新的建设额外增加两英尺高度,一些现有的建筑物已经被提高。城市使用舱壁,并将公园整合到绿色空间的洪水吸收区域。巴尔的摩也正在考虑城市某些脆弱地区的防护墙。
伦敦
伦敦的部分由泰晤士河上的一座大闸门保护,可以阻挡北极的异常高潮或风暴潮。风暴防御升高了11英里(17.7公里)的河边。
洪水闸和堤防有助于保护中国上海城市。在中国其他地方,武汉市正在进行一项试验项目,使其成为能够通过各种绿色方式吸收雨水的“海绵城市”,包括捕获雨水并将其用于自己的用水需求。
该“海绵城市”计划于2015年在16个城市启动,旨在通过在目标地区更均匀地增加和分配吸收能力来减少雨水径流的强度。由此产生的地下水补给,增加了各种用途的水的供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洪水,还可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城市临港的案例,说明了典型的海绵城市措施。这些包括植物覆盖的屋顶、能够储藏雨水的风景优美的湿地景区,以及存储过多的径流水并允许蒸发温度调节的渗透型路面。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绵城市项目,临港市政府投入了1.19亿美元的改造和创新,可以成为缺乏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的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典范。
中国城市正在做出突出贡献。为了扩大城市绿地覆盖面,上海宣布在2016年初建成40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
该项目是城市监管机构、业主和工程师之间的协同努力。厦门和武汉的海绵城项目在大雨中表现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