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吧 关注:17贴子:195
  • 0回复贴,共1

购物中心:逛街新体验时代的优化转型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购物中心越来越不像购物中心,更类似社交或者休闲娱乐空间。
  千百年前,张择端以一卷底色泛黄的绢本勾勒清明上河图,道尽北宋都城汴京街市商贸的繁华。及至21世纪的今天,曾经人与物都化作历史,由人们消费需求所造就的商贸氛围却依旧,只是熙熙攘攘的繁华街景,更多变为了购物中心里琳琅满目的橱窗。
  实际上,国内购物中心的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一新兴业态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发展壮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大中型购物中心项目数量已超过4000家,中国成为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
  来自一份全球购物中心报告则显示,2016年全球新建成购物中心1250万平方米,录得11.4%的增长,而中国以全年575万平方米的新建面积位列第一。全球十大新建购物中心城市中,中国热点一二线城市即占了七席,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南京、深圳和天津。
  今年这一态势仍在持续,预计全年国内17个主要零售物业市场新增供应体量将达800万平方米。毫无疑问,国内正处在购物中心发展的高峰期。
  逛街新体验时代,重新出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购物中心越来越不像购物中心,更类似社交或者休闲娱乐空间。
  这一切变化源于消费升级的加快,随着社会收入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年轻消费群体比重增加,人们对于消费的要求已从物质享受逐步转向服务及体验享受,需求端的改变让整个市场进入了消费升级阶段,国内购物中心亦在体验式消费大趋势下积极开始了转型之路。
  无论是内地的华润、大悦城、龙湖,抑或凯德、恒隆、新鸿基、九龙仓等规模较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近几年纷纷对旗下的购物中心主题定位、品牌结构、业态组合以及服务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来抓住更多消费者,获得收入及价值的提升,同时为购物中心带来新发展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0.4%,约为26.32万亿,意味着中国内零售市场已有所回暖。
  另一方面,商务部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表明,今年二季度购物中心租赁活跃度指数环比一季度减少了6.7至33.0,低于荣枯线17.0,“说明业主的运营成本继续上升,主要源于业主继续加大在营销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投入。”
  从数据可看出,国内购物中心宏观市场及租赁活跃度均保持向好的态势,但整体增速仍在放缓,而运营表现指数下滑的同时,成本控制持续低于50这一荣枯线。
  虽然社会零售消费回暖,但由于竞争加剧且消费需求改变,国内大部分购物中心都开始投入资金进行调整改造,使得成本在短期内增加,运营压力也依然较大。
  观点指数发现,目前国内各大购物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商场工程优化计划,范围包括主题定位、品牌结构、业态组合、服务等。
  城市选择,还是地段吗?
  从近两年国内购物中心开业的情况来看,上海、重庆已连续两年占据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最多的前两名,而零售物业存量较低,经济实力和人口吸引力较高的一线深圳,亦是让各大开发商看重的市场,过去两年共有35个购物中心先后开业。
  不过,在零售物业市场,供应量加大往往意味着消费人群的分流和竞争加剧,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因此空置率偏高,市场风险增大。
  数据显示,今年新增近800万平方米新入市零售物业面积中,四大一线城市占比为29%,其余的二线城市则占了71%,部分市场或因存量明显过剩面临更大的招商及运营难题。
  2015-2016年拟新开业购物中心中,超过一半存在延期至少6个月开业情况,预租周期亦相应延长了半年以上。分析指出,近年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开发及建设已进入高峰期,城市区域内大体量项目扎堆入市亦使得开发商租户招商竞争加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电商对实体零售有着巨大的冲击,却也无形中带动了三四线市场的零售品牌进驻度。
  三四线城市商圈相对闭合,购物中心项目选择少,而伴随电商网购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品牌借此打响了三四线市场认知度,类似昆明等离经济核心区较远、人口层级较低的城市也逐渐吸引了不少品牌的布局。


IP属地:重庆1楼2017-11-23 11: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