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鹤影吧 关注:33贴子:18,095

源吧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人物评论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源吧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人物评论贴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28 09:19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28 09:19
    回复
      虽然也许理解不够深刻,是我认为大方向上没有谬误的源氏物语观点文章,风格比较清新自然~小鹤,猫咪你们来看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28 09:21
      收起回复
        有不明白的及时提


        IP属地:北京4楼2017-11-28 15:26
        收起回复
          太一般。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29 23:58
          收起回复
            大略看了一篇,可以说,是有点浅极无聊,却大力吹捧。
            我觉得作为中国观众,为了解,扩充积累,欣赏外国名著,没什么不可以,但奉为圣经似的,就没必要了。
            圣经之所以成为圣经,主要还是因为有一群狂热的中学生的信徒。
            就说物哀吧,其实这个概念很简单,哀物而已,对月忧思,临风惆怅,怜惜花谢花飞,这都是惜物之情,哀物之生,物之荣,物之衰,物之死。叹缘之起,缘之灭。
            这都是物哀,也是性情之人都具备的情感。
            但如果扯了一面物哀的幌子,到处渔色,不得到就不罢休。这算什么物哀?这是给在侮辱物哀吧。
            什么恶人才会责怪源氏,之类的话,是不是太拍马屁了?
            说实话,一个人如果真的足够了解吸收了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会疯狂的迷恋异国的文化吗?
            不是瞧不起扶桑国,他毕竟受面积,地产,自然等条件限制,文化诞生的也晚。
            真比起来,中日两国谁的文化更灿烂悠久,更博大精深,面面俱到?
            大国比小国,未免胜之不武。说这个目的也不是为了比。而是诧异国人对异国所谓的物哀思想,过度吹捧感到诧异。
            真格的那连篇累牍的渔色史,虚伪的眼泪,虚伪的物哀,原不如诗经楚辞乐府等古风,几句简练的诗歌更让人触动心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一句话,哀万物之情,才是真正的物哀,是真性情,是大爱
            不停的流连美+色,以占有为目的的物哀,是可耻的,请走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01 07:23
            收起回复
              这么说吧,源氏物语,你沉迷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都由得你。但是要沉迷一辈子,就未免可笑了。是真的当了圣经了。
              《红楼梦》有庞大的粉丝群,有众多的红学家。
              不知物语有没有。在我看来,他没这个研究价值。因为它并无精深之处。耽迷男女之情,对其他事情感不感兴趣的女人的枕边读物还是可以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2-01 07:39
              回复
                我对物语的定位是,肯定尊重它的价值和意义。它值得日本人民为她骄傲。它成书较早。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男尊女卑的环境下,一个女人写出一部长篇巨著不容易。写了那么多和歌,也不容易。从林版翻译,难以见着水平。而丰子恺的翻译,让我觉得相当一部分质量不错。不过这有翻译的功力。不是母语,很难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另外,紫氏部,她本身是一个御+用的女文人。作品写出来本身就是为了谄媚+权贵的。这一点我就喜欢不起来。因为很多东西,情感,已经扭+曲了,不正常了。
                当时的大环境下,紫氏部作品风靡起来,是有理由的。毕竟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而现在不一样了。我本人也更本土化一些。我很难去深度的迷恋外国的文学作品。
                别看我现在,在翻译外国的作品,但那是翻译的乐趣,而非著作本身对我有多大的吸引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03 11:08
                回复
                  有红学自然也有源学,而且源学的历史更长久。《源氏》在世界上的版本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涵盖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语言。通常认为,此书未被译成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但近几年的情况本人不甚清楚,也许已经有人开始或已经译出。可以说,从欧美到亚洲,《源氏物语》的源学也像《红楼梦》的红学那样成立了各国专门的研究体系,其中不仅涉及了宗教、习俗,甚至扩大到文化领域,比如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还有通过引进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知识,从与平安朝的制度及习俗的关联上对《源氏》的特质进行的研究,虽然有些引进学科的成果是一时的,但这也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看书的视角。上世纪末,以东大为中心的“重建古典学”的研究项目就提出多元化的课题,进而希望让《源氏》之类的古典文学研究活跃起来。仅仅一个翻译版本学都可以出一本书了(中国出过一本有关的书,名字叫《世界语境中的<源氏物语>》)。


                  IP属地:北京10楼2017-12-05 15:20
                  收起回复
                    猫咪个人喜欢看情感,命运,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冲突,因此更能欣赏中国传统的作品。猫咪不喜单纯的描写美女,焦仲卿爱刘兰芝,是因为她是他“结发同枕席”的妻子,不是因为她比秦罗敷好看。孟姜女祝英台是否美女已不可考。贾宝玉责备茗烟不知卍儿年纪,是因为他尊重体谅卍儿,并非因为卍儿漂亮或者他看上了卍儿。猫咪爱对人的爱,对于对美女的爱,不大欣赏得来。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2-05 19:25
                    收起回复
                      回复 天然绿色猫咪 :为什么日本的色情业发展的好?那是有祖宗的。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美好的作品,哪一个不比《源氏物语》格调高?《花木兰》,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与美色无关。《孔雀东南飞》,爱情坚贞不渝,又与美色何干?《三言二拍》《醒世通言》,一个个发人深省又真实的故事。没有打动你的故事?他涉及的文化,不比一个物语差吧。
                      好,你爱和歌,和歌的局限性,基本上没有一首不是言情的。而且是一个男人跟不同的女人。而中国的诗歌,却是歌咏万物的。无物不可以入诗。
                      这种风格,是物语能比之一二的吗?可惜你又没感觉。
                      当说到不同的视角的时候,我仿佛忽然开悟明白了什么。
                      怎么说呢?特想问一个问题,是否有人教过你立场,对错,是非,这些概念?而这些概念在你心里又有几分几两?
                      好比一件东西,有人能忍着他恶人的气味,甚至浑然不觉其臭,对它进行多角度研究。而有的人则忍不了,一分钟也不能忍。
                      这和人的生活工作恐怕也密切相关。有的人,必须找正经活赚钱糊口,有的人则无所谓了。什么钱都赚。打游戏,作黄牛,等等。
                      又说到历史长短问题。我特想告诉你,基督教比佛教人多,不是因为它包含的学问大。而是因为它太浅了。基本没文化,适合普通人学习,一懵就懵住了。
                      事实上它跟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一比,根本就是弱爆了有没有?
                      然而这正比佛教普及更广的基本原因。
                      而红楼与源氏物语的比较,跟佛家与基督教的相比,颇有类似之处。
                      你读不懂的东西,你当然无法推崇。而你读的懂,其实很浅的东西。那些所谓的好处,我真心说,被你放大了。而放大的伟大,并不是真的伟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2-05 21:02
                      收起回复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源氏对着不同的女人,痛哭流涕的说——我对您是真心的,您怎么能认为我是花心薄情的人呢?
                        有的人见此已经快吐了。而有的人却置若罔闻,不以为意。——你懂啥?我在从不同的视角看文章呢。我在分析房子的建筑,化妆,纸门,屏风,大黑牙,大白脸……
                        拜托,你专门找本建筑,化妆的书去看呗。这是一本言情书,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谈情说爱的书。有的人看两个故事已经腻歪了。有的人还接着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05 21:14
                        收起回复
                          虽然我也没完全理解【物哀】的概念,但是我只能说,叶子对物哀的理解不对,物哀不是你所理解的对事物的哀思,更多地是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比如,桐壶更衣死后,弘徽殿女御独自在殿内丝竹取乐,不去陪伴桐壶帝,行事完全不顾及桐壶帝的想法,这是不懂得【物哀】。再比如,夕颜那章里,起因是源氏去探望因病退隐的乳母,其中提到,乳母缠绵病榻,依然挣扎着起身想要见一见自己奶大的孩子,源氏见到当初健康有活力的乳母如今因病退隐,家中也受到影响【收入家世都会降低,生活水准也会降低】,为乳母的不幸和乳母家人家道中落【可以这么说吧】而落泪,这不是虚伪假意,的确是真心实意,乳母家人看到源氏顾念旧情来看望他们,感动的落泪,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啊!源氏地位较高,就算他不顾念旧恩了也没人会责怪,没有必要去虚情假意做慈善为自己沽名钓誉,他去探望乳母,是真心实意。这一点也是【物哀】,物哀有很多种理解,不是对事物的哀思这一种。
                          另外,这是一部日本的名著,日本人虽然师从我们,但是毕竟现在日本是个国家,不是中国的日本省,他们的思维和处事和中国依然不一样,不要以中国人的思维和办事方式去揣度异国人。把日本人的方式和欧美人的方式比较一下,会发现有异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2-06 22:19
                          收起回复
                            日人认为,哀与美是想通的。
                            物哀,是见物而生感触,流露真情,发自内心。这些真情,包括喜悦,感叹,愤怒,悲伤。
                            而悲伤,或者哀伤,则是物哀的最重要的精髓部分。
                            日人喜欢樱花。因为她美,而坠落的瞬间,也是最美。
                            可惜,这瞬间的美丽又是如此的短暂,让人欣喜与悲伤共存。
                            对万物的理解,其实是物哀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不理解,对之陌生无知,何来哀呢?这种平静而又含蓄的悲伤需要建立在对物的理解的基础上。
                            但是如果你说『物哀』是对万物的理解。如此言之凿凿的定义,那我劝你再学习学习,然后再来吹捧物哀美学,和源氏物语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2-07 00:57
                            回复
                              物哀应该是一种情感或情绪,而非一种认知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2-07 09: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