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煤矿建校起始】
蛟河煤矿的教育工作,应该从1948年说起,这一年是起步年。解放后的矿山到处是欢腾的歌声,到处是喜悦的笑声,最响亮的还是朗朗的读书声。
蛟矿教育科干部与部分优秀教师
1948年5月起,矿里开办第一期职业业余学校,这是文化翻身运动的开始。
1950年1月,矿区召开“文教工作会议”,这一年是基础年。
1956年3月3日,蛟矿党委召开干部动员大会,掀开“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序幕。这一年是发展年。
1960年5月,全矿扫除青壮年文盲5700余名,实现了“无盲矿”。
1959年,吉林省煤炭管理局在蛟河煤矿召开“全省煤炭系统职工教育评比现场会”。
1958年参加文化培训的学员们
1959-1961年,连续两年吉林市政府在蛟河煤矿召开“吉林地区职工教育现场会”,《吉林日报》《吉林教育》多次发表报道,介绍蛟河煤矿职工教育工作经验;吉林人民出版社还就蛟河煤矿职工教育经验出版《蛟河煤矿扫盲经验》一书。
1959年,被评委吉林省煤炭系统职工教育红旗单位;
1960年5月,出息吉林省文教“群英会”,被授予“职工教育红旗单位”;
1960年6月,蛟河煤矿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红旗单位”,受到国务院的奖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蛟河煤矿第一座小学建立。地址在西窑地,土坯教室,12个教学班。
1950年矿决定建小学新校舍,投资5.4万元,学校位置在西山,校舍面积1105平方米,这所小学是矿区教育新起点,到1951年,在前窑和矿办院内增加两处分校。学生达到1250人。1952年,此学校正式定名“蛟河煤矿第一小学”,前窑分校定名为“第二小学”。
1953年,投资17.9万元,建设第三小学。新建立的三小是二层楼房,位置在东山;
1960年,在五井和乌林沟之间成立第四小学,建1000平方米校舍。
1962年,把原矿灯厂的厂房改造成学校,成立第五小学。
1964年,对前窑业余疗养院改建扩建1391平方米,成立第六小学。
1965年,二次改建矿灯厂600平方米,新建1200平方米,成立第七小学。
1972年,新建化工厂时,建400平方米校舍,成立第八小学。至此全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普及了小学教育。
1957年,教育由地方管理,蛟河县政府在矿区成立第一所中学--蛟河县第三中学(一中在蛟河镇,二中在新站镇)。1958年9月,蛟河县把学校教育移交给煤矿,这唯一的一所中学改名为蛟河煤矿职工子弟中学。
1965年,将矿子弟中学改名为“蛟河煤矿职工子弟第一中学”,并在山上(地名)成立了“蛟河煤矿职工子弟第二中学”。
1967年,成立蛟河煤矿第三中学。1968年成立蛟河煤矿第四中学。1972年,在大兴农场成立蛟河煤矿第五中学。1974年,把四井办公室会议室改造成蛟河煤矿第六中学。1977年7月22日,将原“第八小学”升格为蛟河煤矿第七中学。1978年8月,在原四砖厂附近建校3904平方米,成立蛟河煤矿第八中学。
八所小学、八所中学是蛟河煤矿教育的鼎盛时期,据蛟河煤矿矿志统计,1978年中小学校学生数为19913名。
蛟矿一中老师在讲“公开课”
矿教育科组织各种文化体育竞赛,有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召开全矿体育运动大会,底单在矿三中运动场,全矿参赛队六十多个,运动员三千多名。职工组、中学组、小学组,你刚赛完他登场,全矿一万多名职工家属观看比赛,简直成了矿山的重大节日。
参加运动会的检阅队伍
1963年矿一中的高考升学率为60%,1965年达到75%,荣登吉林省煤炭系统之首,这一年省煤炭局在蛟矿一中召开现场会,矿一中介绍了办学经验。1985年,矿一中理科考生李月君,语文成绩97分,名列全省理科考生第一名,升入北京大学。文科考生于瑞兴,数学成绩120分,名列全省文科考生第一名,升入南开大学。自1975年到1987年,全矿高中毕业生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共有1100余人。
原矿一中校门
蛟河煤矿的教育工作,应该从1948年说起,这一年是起步年。解放后的矿山到处是欢腾的歌声,到处是喜悦的笑声,最响亮的还是朗朗的读书声。
蛟矿教育科干部与部分优秀教师
1948年5月起,矿里开办第一期职业业余学校,这是文化翻身运动的开始。
1950年1月,矿区召开“文教工作会议”,这一年是基础年。
1956年3月3日,蛟矿党委召开干部动员大会,掀开“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序幕。这一年是发展年。
1960年5月,全矿扫除青壮年文盲5700余名,实现了“无盲矿”。
1959年,吉林省煤炭管理局在蛟河煤矿召开“全省煤炭系统职工教育评比现场会”。
1958年参加文化培训的学员们
1959-1961年,连续两年吉林市政府在蛟河煤矿召开“吉林地区职工教育现场会”,《吉林日报》《吉林教育》多次发表报道,介绍蛟河煤矿职工教育工作经验;吉林人民出版社还就蛟河煤矿职工教育经验出版《蛟河煤矿扫盲经验》一书。
1959年,被评委吉林省煤炭系统职工教育红旗单位;
1960年5月,出息吉林省文教“群英会”,被授予“职工教育红旗单位”;
1960年6月,蛟河煤矿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红旗单位”,受到国务院的奖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蛟河煤矿第一座小学建立。地址在西窑地,土坯教室,12个教学班。
1950年矿决定建小学新校舍,投资5.4万元,学校位置在西山,校舍面积1105平方米,这所小学是矿区教育新起点,到1951年,在前窑和矿办院内增加两处分校。学生达到1250人。1952年,此学校正式定名“蛟河煤矿第一小学”,前窑分校定名为“第二小学”。
1953年,投资17.9万元,建设第三小学。新建立的三小是二层楼房,位置在东山;
1960年,在五井和乌林沟之间成立第四小学,建1000平方米校舍。
1962年,把原矿灯厂的厂房改造成学校,成立第五小学。
1964年,对前窑业余疗养院改建扩建1391平方米,成立第六小学。
1965年,二次改建矿灯厂600平方米,新建1200平方米,成立第七小学。
1972年,新建化工厂时,建400平方米校舍,成立第八小学。至此全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普及了小学教育。
1957年,教育由地方管理,蛟河县政府在矿区成立第一所中学--蛟河县第三中学(一中在蛟河镇,二中在新站镇)。1958年9月,蛟河县把学校教育移交给煤矿,这唯一的一所中学改名为蛟河煤矿职工子弟中学。
1965年,将矿子弟中学改名为“蛟河煤矿职工子弟第一中学”,并在山上(地名)成立了“蛟河煤矿职工子弟第二中学”。
1967年,成立蛟河煤矿第三中学。1968年成立蛟河煤矿第四中学。1972年,在大兴农场成立蛟河煤矿第五中学。1974年,把四井办公室会议室改造成蛟河煤矿第六中学。1977年7月22日,将原“第八小学”升格为蛟河煤矿第七中学。1978年8月,在原四砖厂附近建校3904平方米,成立蛟河煤矿第八中学。
八所小学、八所中学是蛟河煤矿教育的鼎盛时期,据蛟河煤矿矿志统计,1978年中小学校学生数为19913名。
蛟矿一中老师在讲“公开课”
矿教育科组织各种文化体育竞赛,有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召开全矿体育运动大会,底单在矿三中运动场,全矿参赛队六十多个,运动员三千多名。职工组、中学组、小学组,你刚赛完他登场,全矿一万多名职工家属观看比赛,简直成了矿山的重大节日。
参加运动会的检阅队伍
1963年矿一中的高考升学率为60%,1965年达到75%,荣登吉林省煤炭系统之首,这一年省煤炭局在蛟矿一中召开现场会,矿一中介绍了办学经验。1985年,矿一中理科考生李月君,语文成绩97分,名列全省理科考生第一名,升入北京大学。文科考生于瑞兴,数学成绩120分,名列全省文科考生第一名,升入南开大学。自1975年到1987年,全矿高中毕业生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共有1100余人。
原矿一中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