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话吧 关注:1,550贴子:8,786

常用常熟话土话词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别的地方贴过来的,虽然看起来比较吃力,不过还是全面的!
第一讲:常熟话方言举例
有一首儿歌,用正宗常熟话说唱,大多数外地人都听不懂:
泥塞啷个湿来搡乌里个藕,
乌荡里啊遛遛游扣伊游回,
舍廊你宁要啦舍仓里乡眯特一歇,
默敕头里雷整队嚯险哈飒宁个喂。
翻译成为普通话,说的是:
虞山上的水来尚湖里的鱼
湖塘里鸭子们游去又游回
船上女人要在船舱里休息一会
突然之间打雷闪电吓死人的呀
下面,我列举一些口无遮拦骂的堂娘娘给自己小孩说道的话,有的其实不是真骂,而是疼惜地做痴扮癫而已:
常熟话本义——(常熟话读音)——常熟话在普通话中的近义
小死人————(小西宁)————骂小孩的话。
小牌位————(小巴尾)————对不起祖宗。骂小孩的话。
小棺材————(小棺材)————找死。骂小孩的话。
小猢狲————(小活森)————找死。骂小孩的话。
小细娘————(小细娘)————小女孩,小姑娘。
小敕死————(小册西)————找死。骂小孩的话,也当“小敕佬(赤佬)”讲。“敕”:当“突然”、“马上”解。
小赤佬————(小敕佬)————小鬼。敕佬,鬼。
小脚色————(小甲色)————1、小角色;2、小孩。
小挑根————(小挑根)————断子绝孙。骂小孩的话。
小 鬼————(小 几)————小鬼。亲切地称小孩,前加“贼”(色)是骂人。
惹厌坯————(扎眼坯)————顽皮的讨厌鬼。
讨厌鬼————(讨厌几)————讨厌鬼。
捂空捏鼻头——(捂空捏鼻兑)——装腔作势。
胡 调————(和 调)————胡闹,人云亦云,胡说八道。
洋 伴————(洋伴儿)————做了傻事的人。
疯 子————(痴 仄)————疯子。
打相打————(挡相挡)————打架。
全堂空————(全荡空)————白做的。
拆烂糊————(拆赖痦)————敷衍了事,乱来。
屁枣经————(屁枣经)————什么也没有。
怕现世————(扑也湿)————害羞。
拆家败————(拆嘎罢)————总把家财产败坏;也有说“罢嘎精(家败精)”的。
小瘪三————(小瘪腮)————游手好闲者,居于流氓与叫花子之间。
小完秀————(小完秀)————有一完一者,居于流氓与叫花子之间。
戳壁脚————(戳壁脚)————在背后拆人台。
偎灶猫————(偎灶猫)————怕冷,病秧子。
痴头怪脑———(痴头寡脑)———没事瞎犯愁。
不来三哉———(否来塞哉)———已经不行了。
贼特兮兮———(色特嘻嘻)———鬼鬼祟祟。
贼骨油牵牵——(色骨油牵牵)——1、坐立不安,多动症;2、油腔滑调。
拍撒特你———(啪撒特嫩)———拍死你。
青肚皮猢狲——(青肚皮猢狲)——形容没有脑子、没有记性的人。
吃力否讨好——(切力否讨好)——做好事反受到批评。
黑铁嘛搭———(黑铁嘛搭)———黑得看不见。
吊毛本领———(陋里摸枣)———没什么本事。
老里巴早———(老里巴早)———很久以前。
野野歪歪———(讶讶哗哗)———无边无际。


1楼2017-11-29 12:52回复
    我再列举一些常熟方言中的常用语,如:
    结 棍————(结 棍)————厉害。
    铜 钿————(铜 钿)————钱。
    默敕头里———(默敕堆里)———突然间。
    四脚笔立直——(四甲笔立直)——死了。四肢僵直。
    方块块————(方魁魁)————立方体。
    冷势势————(浪湿湿)————冷得缩头缩脑。
    热累累————(涅累累)————热烘烘。
    知道了————(晓得哉)————知道了。
    吃否消————(切否消)————受不了。
    乡毋宁————(乡毋宁)————乡下人。
    眯特歇————(眯特歇)————打个盹,休息一会。
    脚指头————(甲节头)————脚趾。
    眼乌珠————(眼乌制)————眼睛。
    鼻头管————(鼻兑罐)————鼻子。
    腮唾水————(腮吐湿)————唾沫。
    险甲巫————(险甲巫)————差点。
    划呼跳————(哗呼跳)————翻跟斗。
    骷髅头————(骷榔堆)————脑袋。
    来三的————(来赛个)————好的,可以。“不来三”是其反义词。
    老母鸡————(老婆鸡)————母鸡。
    羊妈妈————(羊妈妈)————羊。
    鸭遛遛————(啊遛遛)————鸭。
    鸡姑姑————(鸡姑姑)————鸡。
    猪猡猡————(猪耨耨)————猪。
    狗噜噜————(狗噜噜)————狗。
    滴粒滚圆———(滴粒滚圆)———很圆。
    嚓啦广新———(嚓啦广新)———崭新(也有说“嚓嗒广新”的)。
    吃香烟————(切香烟)————抽烟。
    完 结————(乃么好)————完蛋。特指刚刚做了一件坏事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乃么好”这句话外地人往往怎么也想不通。比如,河道里两船对面行使,即将出现两船相撞的危险前,船工和河岸上的老百姓焦急地大喊“否好哉!——否好哉!——蛇要撞哉!”此时两船并没有相撞。但是两船相撞的一刹那,老百姓会齐声大呼“乃么好!”,或者“乃么好哉!”在常熟方言中间“乃么”的意思是“现在”。
    [常熟话读音凡例]:
    [1]普通话发音[x],常熟话读音[si]。如:
    “小”——普通话发音[xiao]。常熟话读音[siao]。
    “谢谢”——普通话发音[xie-xie]。常熟话读音[sia-sia]。
    [2]普通话发音[y],常熟话读音[ng[([ng],[n]的后鼻音,下文用“[N]”来替代)如:
    “鱼”——普通话发音[yu] 。常熟话读音[Nei](也可以用常熟方言中的“月”作为声母,与“诶[ei])”作为韵母来反切。
    “月亮”——普通话发音[yue-liang]。常熟话读音[Ne-liang]。
    [3]“的”——普通话发音[de] 。常熟话读音[ge]。
    [4]有关常熟方言的读音凡例,将在以后各讲陆续推出。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11-29 13:11
    收起回复
      第二讲:常熟人对数字的读法
        为什么说这里是“正宗常熟话”呢?因为翻遍古今所有的介绍常熟方言的注音大部分是错的;因为大多数用的不是正宗普通话的注音。
      如果你是外地人可以容忍用常熟口音的“普通话”来标注“常熟方言”吗?结论是“No!”
        现在,本先生用讲了50多年的“常熟方言”和50多年的“普通话”(基本标准),加上曾经是苏州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古文基础,来演绎一段“正宗常熟话”吧。
      首先,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地连续地朗读一组词汇。“预备——开始——读!”
      椰—泥—赛—寺—嗯—裸—切—剥—纠—林
      哥—舌—巴—妾—买
      这是一组什么文字呢?第一,如果你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地朗读,窗外的常熟本地人一定认为你是“正宗的常熟人”;第二,这是一组数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和“个十百千万”。
      (注意:这里的“嗯”是读后鼻音“[ng]”([N]);“寺”读第二声阳平调;“买”也可以读做“反”的近音([fai],[vai])。
      下面,是一组带有数字或者与数量相关的方言用语
      常熟话本义——(常熟话读音)——常熟话在普通话中的近义
      一搭刮子———(耶塔刮子)———全部。
      夯巴郎当———(夯巴郎当)———全部。
      一道—————(耶道)—————全部。
      不二三么———(否泥赛么)———假如不行的话。
      不二不三———(否泥否赛)———不正经(可疑)。
      十三点嘻嘻——(舌赛点嘻嘻)——疑似疯癫。
      七嘴八舌———(切知剥舌)———七嘴八舌。
      七张八嘴———(切张剥知)———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剥面玲珑)———能说会道,吃得开。

      耶杯酒醉否摊待,两宁算命奔他方;
      赛气周瑜芦花荡,寺请徐达往给庄;
      嗯龙逼飒黄泥岗,洛国苏秦伴君王;
      切擒孟获诸葛亮,剥面威风白虎堂;
      纠返中原金兀术,舍面埋伏楚霸王。
      舌噎郎度战青面兽,舌腻裙促红楼盲。
      舌赛塔子林逢春。杜舌娘怒沉八宝箱。
      (注:童谣《戏曲名》)
      耶杯,一杯。两宁,二人。赛气,三气。寺请,四请。嗯龙,五龙。洛国,六国。切擒,七擒。剥面,八面。纠返,九返。舍面,十面。舌噎,十一。舌腻,十二。舌赛,十三。杜舌娘,杜十娘。八宝,百宝。梦,读盲。

      噎路哭来噎路行⑴,关照公婆两赛桑⑵,
      否⑶怪我心妇⑷赫⑸心肠,怪嫩⑹倪子⑺命太硬⑻。
      噎路哭来噎路行,关照赛岁小苟⑼赛俩声,
      跟娘总归比跟婆好,否知嫩买鸦⑽心哪夯⑾?
      噎路哭来噎路行,关照姑娘⑿两赛声,
      小苟相骂⒀要拉拉开,否⒁酿给夺⒂档相当⒃。
      噎路哭来噎路行,席几个⒄棺材横头⒅哭两声,
      勿怪吾⒆登郎⒇呒心相①,则②怪恁自嘠③命否长。
      (注:常熟方言《寡妇行》)
      ⑴行,读航。⑵桑,声。⑶否,别。⑷心妇,媳妇。⑸赫,黑。⑹嫩,你。⑺倪子,儿子。⑻硬,读Nang。⑼小苟,小孩。⑽买鸦,后爹。⑾哪夯,怎么样。⑿姑娘,小姑。⒀相骂,吵架。⒁否,不要。⒂酿给夺,让他们。⒃档相当,打架。⒄席几个,死鬼的。⒅棺材横头,棺材边上。⒆勿怪吾,别怪我。⒇登郎,在这。①呒心相,没有心思。②则,只。③恁自嘠,你自己。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1-29 13:13
      回复
        第三讲:常熟人对文字声调的读法
        先讲个小故事:题目叫《“小伙子”与“小后生”》。
        你可不要听成为是《“小猴子”与“小猢狲”》啊。话说:有一外地客来到常熟城里,一时迷失了方向。在路边向一位正在下棋的年轻人问路:
        “小伙子,请问,尚湖怎么走?”
        “否卡棋,上午忙――西――炮”,年轻人回答,说完,顺手把一粒西边的“炮”吊中。
        外地客很诧异,一脸茫然的说,“我没有打扰你下棋呀!”原来,客人以为“否卡棋”是“不要打扰我下棋”,继续说:
        “你上午忙,可是我只是问个讯呀,下午我还有别的事”。
        年轻人听完,忙站起身,用普通话回答了客人的问话。
        旁边的老婆婆对年轻人说,“小后生,他骂你小猴子,你还对他这么客气干嘛?”
        客人听了老婆婆的话说“老奶奶,小伙子很懂礼貌,你怎么骂他小猢狲呢?”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言语不通,是会惹很多麻烦的哦!
        下面,我跟大家说说常熟方言的声调。
        如果你是外地人,只要你掌握了常熟人对文字发音的声调,即使暂时不会说常熟话,你也可以听个大概。
        我们知道,普通话的声调是有“四声”的。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但是,常熟话中间另外还保留了古汉语中的有“轻声”和“入声”,成为“六声”。所以常熟话是很难学习的。为了便于掌握,我在标注声调时除了正常的四声外,不标的为“轻声”加下划线的为“入声”
        一、“阴平”既有读“阴平”,有时变声为“去声”。
        通知(tōng-zhī),常熟话读做“[tōng-zhì]”
        中央(zhōng-yāng),常熟话读做“[zhōng-yàng]”
        当然也有例外变成“阳平”和“上声”的,如:
        猫咪(māo-mī),常熟话读做“[máo-mǐ]”
        二、“阳平”最难掌握,大多数变声为“去声” ,也有变成“阴平”“上声”、和“入声”的。
        食堂(shí-táng),常熟话读做“[she-dàng]”;
        社团(shè-tuán),常熟话读做“[zū-dèr]”;
        决定(jǘe-dìng),常熟话读做“[jǖo-díng]”;
        常熟(cháng-shú),常熟话读做“cháng-shǔo”。
        三、“上声”变声为“阴平”和“阳平”
        审查(shěn-chá),常熟话读做“[shēn-zù]”;
        司法(sī-fǎ),常熟话读做“[sī-fā”];
        管理(guǎn-lǐ),常熟话读做“[guér-li]”
        小组(xiǎo-zǔ),常熟话读做“[siáo-zou]”
        四、“去声”变声为“阳平”, “去声”也可读“入声”
        会议(hùi-yì),常熟话读做“[wěi-nī]”
        业务(yè-wù),常熟话读做“[nīe-fǔ]”
        事业(shì-yè),常熟话读做“[sí-nie]”
        五、在普通话中重复的词组中后面一个读“轻声”,但是常熟话是读“去声”的。
        天天([tiān-tiàn)向上
        蒸蒸([zhēng-zhèng]) 日上
        欣欣([xīin-xìn]) 向荣
        好好([hāo-hào]) 学习……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11-29 13:16
        回复
          第四讲:常熟人对无声母(韵母)词的读法 第四讲:常熟人对无声母(韵母)词的读法
          “凉额两,当当荡,周噶场浪好勃相,袭扎钉,当管枪,兜裤戳啦枪堆浪,王噶啊娘呒么牙此否来眍,张噶呣吗熬则藕丝倒来眍,眍来一身吼,者忾卡卡妈妈再来眍……”记得小时侯两三岁的时候,在周家场玩的时候经常唱着这首儿歌。
          其中,有不少是“零声母”“y”的词汇,如“额”、“牙”、“咬”、“藕”等等。
          什么是“零声母”呢?
          “零声母”是在普通话中只有韵母没有声母的词,a(啊),ao(袄),ai(哀),an(安),ang(盎),e(鹅),ei(诶),en(恩),i(衣),in(因),ing(应),ia(呀),ian(烟),iang(秧),u(乌),ua(蛙),ui(为),un(弯),ü(雨),ün晕,üan冤,等等。但是,“i”和“u”换上“Y”(i)和(ü)、“W”(u)就是“零声母”,“零声母”有三个,即但是在常熟话里却有四个,除了“Y”(i)、“W”(u)和(ü)以外,还有“N”(ng)。因为在普通话中间没有我们需要的这个声母,所以暂且用英语中的国际音标后鼻音[ng]大写的“N”来替代,有了这样一个声母,就可以拼读常熟方言了,简单又实用:
          “额”——月(读Ně),“牙”——牙(读 Ná),
          “咬”——敖(读Nǎo),“藕”——藕(读Něi)
          下面,我们就在这些“零声母”词汇中间拣出带有“N”(ng)的词汇来:
          a(啊)——仍旧读“a——啊”
          ao(袄)——棉袄,凹凸,澳洲,这些名词仍旧读ao(袄)。但是,熬煮,骄傲,这些带有动词和形容词性质的词汇,就必须加是常熟方言中特有的“零声母”——“N”(ng)了。熬煮,骄傲,鏖战,都读成为“Náo”。
          Ai(哀)——爱,哎,唉,蔼,皑仍旧读Ai(哀);挨,读做“à”,矮,读做“ā”;呆,癌,艾,加“零声母”“N”(ng),读做“Nai”;隘,碍,非本地语,比较特殊读做“hai”。
          e(哦)——讹,阿,遏,厄,呃,这些词仍旧读e;屙,读“n”;但是,其他的,如:鹅,蛾,俄,峨,娥,等,则一律加上常熟方言中特有的“零声母”——“N”(ng),读成为“Né”、饿“Ně”;颚“No”;额,则单独读 “Na”,比如“额外”读做“Na Nǎ”。
          an(安),在常熟方言中间是特例,单独讲。
          ang(盎),大多数仍旧读ang(盎),但是有一部分是加“零声母”——“N”(ng)的,如“昂”(Náng)
          ei(诶),en(恩),照旧。
          注:上面的童谣翻成普通话就是:“亮月亮,当当当,周家场上好白相(好玩),拾只钉,当管枪,短裤戳在枪头上,王家阿娘没有牙齿不来看,张家妈妈咬了藕丝倒来看,看得一身汗,回去擦擦妈妈(乳房)再来看……”。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1-29 13:23
          收起回复
            第五讲:常熟人对零声母“Y”的读法
            常熟人对零声母的读法变化万千,本次专题介绍零声母“y”(i)的读法。
            包含零声母“y”(i)的有词语:“i(衣)”,“ia(呀)”,“ian(烟)”,“iang(秧)”,“iao(腰)”,“ie(椰)”,“in(因)”,“ing(应)”,“io(哟)”,“ [iuo(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音:
            ①“i”,常熟话读“yie(椰)”;
            ②“i∶]”,常熟话读“yi(衣)”;
            ③“ü”在常熟话中是特例,读“[yü](雨)”的是近现代人、读“[you](有)”的是古文,原西门外山前街和小湖甸一带的人保留这一读法)、读“[Nei](鱼)”的是常熟特有的。下面,分别来辨别不同的音:
            一、“”和“[i∶]”的区别
            在普通话里“”和“[i:]”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衣”。但是常熟话里是有区别的。
            “”(读“[yie]椰”),读的时候嘴巴做发“[yi]”的姿势,舌尖抵住上牙,发音的时候突然松开牙齿,“”的短音(读“[yie]一)”脱口而出;如读“一样”的时候,重音落在“样”的上面,跟这个读音一致的有“乙”、“益”、“译”、“抑”、“佚”、“弈”、“羿”等。
            而发“[i:]”(读“yi衣”),读的时候嘴巴做发“yi”的姿势,舌尖抵住上牙,发音的时候舌尖始终抵住上牙,“[i:]”的长音(读“[yi]衣”)久久回荡。如读“衣裳”的时候,重音落在“衣”的上面;跟这个读音一致的有:“以”“亿”“移”“依”“医”“仪”“椅”“意”“姨”“怡”等。
            另外,“”的读法也有变化,有读做“[ni]”的。如:“议论”、“毅力”、“意义”、“疑问”、“蚂蚁”、“友谊”、“文艺”等。还有读做“[yo]”的,如:“防疫”
            二、零声母(Y)的去、留、加、变
            1) [ia](呀)
            [留]:读“[ya]”的有“亚洲”、“雅致”、“哎呀”;
            [去]:读“[a]”的有“压榨”、“鸭子”、“押租”;
            [加]:读“[Na]”的有“牙齿”、“发芽”、“衙门”;
            [变]:读“[wu]”的有“丫头”、“哑子”、“老鸦”、“树桠”; 读“[ga]”的有“轧”等。
            2) [ian](烟)带“an(安)”的在常熟方言中间比较特殊,下文单独说明。
            3) [iang](秧),比较特殊的有两个字,就是“王”和“旺”,在常熟方言中读“[y i:ǎng]”(仰),为什么我在拼音中间加个“[i:]”呢?这就是读这个字的特征。例如:王市,读做“[yi:ǎng-si]”(扬寺);越烧越旺读做“[yio-shao-yio-yi:ǎng]”。
            4) iao(腰)
            [留]:读“[yiao]”的有“要”(阴平)、“摇”(阳平)、“耀”(上声)、“邀”(去声)、“舀”(入声);
            [加]:读“[Nao]”的有“咬”、
            [变]:读“[ya]”的有“药”、“钥”,韵母变化了。
            5) [ie](椰)
            [留]:读“[ye]”的有“掖”、“耶”、“噎”、“烨”;
            [变]:读“[ya]”的有“也”、“爷”、“夜”、“冶”、“野”(韵母变化了);读“[nie]”的有“业”、“邺”(声母韵母都变化了)。
            6) [in](因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11-29 13:24
            回复
              6) [in](因)和[ing](应),这两个前鼻音和后鼻音在常熟方言中间很少区别开来。倒是有几个字比较特别:前鼻音“[in](因)”中的“银”、“吟”、“垠”和后鼻音中的“迎”,在常熟方言中读做“[nín]”;后鼻音中的“荧”和“萤”读做“[yong]”,“映”,有的地区读“[yang]”;后鼻音中的“硬”更加怪异,读做“[Nang]”(“软”,读做“[Neng]”)。
              7) [io](哟)和iuo(优)的变异比较小,但是也有。如“越”、“阅”、“乐”、“悦”、“曰”、“育”……加入了“[io](哟)”的行列;“[iou](优)”中的“又”、“囿”、“宥”逃脱了,变成了“[yǚ](雨)”。
              8) 最怪的应该是“[yǘ]”
              “鱼”,在常熟方言读“[Néi]”,是无法用汉语拼音表达的;
              “娱乐”、“虞山”、“愚蠢”、“语录”、“遇见”都读“[ní](泥)”;
              “美玉”的“玉”和“牛肉”的“肉”是一个音,读做“[niǒ]”
              “洗浴”的“浴”和“区域”的“域”,还有“欲望”的“欲”还有“教育”的“育”,都读成为“[yiǒ]”;
              9)[üan](园),[üe](月),[ün](晕)[iong[(拥)等其他
              [üan](园),带“[an]”的另列专题讲。
              [üe](月),与“[an]”一样,常熟方言中间没有普通话中间“üe(月)”读音。那么,这个字怎么读法呢?有读“[yio]”的如“越”、“阅”、“乐”、“曰”、“粤”;有读“[Ne]”的如“月”、“刖”;有读“[No]”的如“岳”;有读“[ya]”的如“约”、“钥”等。
              [ün](晕)和iong(拥),一律读“[iong]”:用晕允韵,拥孕运云,允雍永熨,酝芸匀耘。也是常熟方言的一大特色。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1-29 13:25
              回复
                第六讲:常熟人对零声母“W”的读法
                下面,专题介绍零声母“[W]”()在常熟方言中的读法。
                (乌),[ua](蛙),[ui](为),[un](弯),[ü](雨),[ün]晕,[üan]冤”都是用零声母“[W]”()来领衔的词汇。零声母“[W]”()在常熟方言中的读法也令人刮目。
                首先是“(乌)”:
                “[W]”()很是奇怪:
                “特[tie]务[wu] ”和“豆[duo]腐[fu]”中的“务”和“腐”在普通话中声母不同,但是在常熟方言里是一样读“[vu]”的。“特务”读“[de-vu] ”,“豆腐”读[[dui-vu]。
                真正读“[wu]:(乌)”的有:“呜”、“捂”、“污”、“伍”、“午”、“侮”、“诬”、“晤”等;
                “无”,读闭口鼻音[m];“五”,读后鼻音[N] ;而“吾”、“误”、“悟”、“梧”等读做“[Ně]”。
                还有,“屋”读[wo];“物”、“勿”,读[fo];“舞”、“毋”、“雾”、“巫”、“武”,读[vu] ;“恶”,读[o];“忤”,读[hu]。
                “吴”,除了读[wu]以外,在地名读时是读后鼻音“[N]”的第二声(阳平),也有变化为读[óng]的(类似于“红”,但是这是不带声母[h]的),如“吴江”、“吴县”、“吴市”等。
                其次是“[ua](娃)”:
                “哇”、“挖”、“洼”,读“[wa]”,比较接近普通话;而“瓦”,则读“[Nu]”;“蛙”,读“[wu]”;“凹”,读“[ao]”;“袜”,读“[ma]”。
                第三是“[ui](为)”:
                读“[wei]”的还是最多,有“委”、“威”、“尉”,“违”,“为”、“位”、“伪”、“畏”、“韦”、“伟”、“卫”、“危”、“魏”、“胃”,“偎”、“煨”;
                读“[vi]”的有:“薇”、“帷”、“潍”、“惟”、“唯”、“维”、“微”、 “未”;“味”,还有读“[mi]”的;
                读“[yǘ]”的有:围巾,围餐,喂小干,喂娜娜,遗赠,姓尉,圩岸,等;
                还有更加奇怪的,读“[ni]”,“尾巴”读[ni bu]。
                第四是“[un](弯)”:带[an]音的比较特殊,另例说明。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11-29 13:27
                回复
                  第七讲:常熟人对声母“r”的读法
                  r,即“ㄖ”:古之“日”字的象形字。读“ㄖ”,取其“ㄖ”声。但是,在常熟方言中间,不读“r”(ㄖ),而是大多数读“[nie]”(涅)。
                  在开讲之前,首先来一个常熟方言小片段:
                  说的是一个外地小伙子帮村里一个残疾人做了一件好事,一位老好婆在说道:
                  “卡卡里嫩安眍见?飒嫩个涅堆涅辣辣个天!嫩否口给寺个雅宁,比吾俚常熟宁呀否嚓几乎,而且寺个涅心堆宁。嫩且刚眍好,吾保证给总归为寺俚常熟宁个涅素女婿个。”
                  这一个方言片段用普通话翻译,就是:
                  “刚才你有没有看见?这样的日头热辣辣的天!你不要看他是个外地人,比我们常熟人呀差不了多少,而且是个热心肠人,你暂且记着,我保证他总归会是我们常熟人的上门女婿的。”
                  上面这段话里有三个词读一个音,即“涅堆”、“涅辣辣”、“涅素”的“涅”。
                  第一个,“涅堆”,说的是“日头”,太阳;
                  第二个,“涅辣辣”,说的是“热辣辣”;
                  第三个,“涅素女婿”,说的是“逆宿女婿”,逆送女婿,上门女婿。
                  “逆宿”的“宿”,就是住宿,“逆”,一般传统的婚姻,按照习惯是女方住到男方家里,而男方住到女方家里则认为不合规矩,称为“逆”。也称“上门女婿”。这里,好多常熟人自己也不懂其中奥妙,把“逆送”写成“日晒”,这样的女婿,不是会被晒干了?这是题外话。
                  [re]——热,读[nie](涅,与常熟话的“日”同音);惹,读[zha](扎)、[zhe ];若,读[shuo](熟)。
                  [ren]——人民 ,任务,韧带,缝纫,烹饪,读[ren](人);这人,任阳(姓氏、地名),忍住,杏仁,认得,读[ning](宁)。
                  [reng]——仍,扔,读[zheng]。[例如]:否来褶,嫩俚支么丝吾整来临远剥扎甲!(不要来惹,你这种东西我扔得老远老远!)
                  [ran]——冉,苒,蚺,髯,读[ran];燃,然。读 [she](舍);染缸,读[nie](蹑,碾)。
                  [rang]——嚷,读[rang];让,壤,读[niang](酿);攘,禳,穰,读[siang](箱),瓤,读[nang](囊)。[例如]:俚囊西雇酿吾切吧?(这一瓤西瓜让我吃吧?)
                  [rao]——荛,娆,读[rao];桡,读[nao](挠);扰,读[shao](韶)与[zhao](兆)之间的音;饶,绕,读[niao](鸟)。
                  [rong]——融(人名),读[rong];融恰,容易,溶器,熔岩,荣誉,峥嵘,榕树,椰蓉,读[yong](甬);绒线,拨冗,戎装,读[niong](浓);鹿茸,读[song](颂)。
                  [rou]——柔软,读[chou](仇);揉,读[nou](耨);肉松,精肉,泼肉,读[nio](肉),与常熟话中的“被褥”、“褥子”的“褥”和“玉器”、“宝玉”的“玉”是一个读音。
                  [ru]——如,孺,蠕,读[shi](蚀);入,读[she](舌);乳,读[zhi](稚);褥,读[nio](肉);辱,读[shuo]硕。
                  [ruan]——阮(姓),读[ruan];软,读[Nen]。
                  [rui]——瑞,蕊,芮,蕤,枘,睿,都读 [zei]、[zui](最);而锐,则读[sui](岁)。
                  [run]——润,读[shen](读音在顺与甚之间)
                  [ruo]——若,弱,偌,箬,读[shuo],其读音近于硕与熟之间。
                  结语:汉语拼音中的[r],在常熟方言中间读的很少,往往用“[ni]”(泥)、“[si]”(寺)、“[zhi]”(支)、“[shi]”(师)、“[chi]”(尺)等声母来替代了,然而最让外来者搞不清的还是。“软[ruan”,要读“[Nen]”;而“硬[ying]”,要读“Nang”(常熟话“昂”的读音,即后鼻音[ng]([N])做声母,与韵母“[ang]”的拼音)。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1-29 13:30
                  回复
                    第八讲:常熟方言中的特殊声母“[N]”(1)
                    有人认为这段时间的课太枯燥,要求这一讲带点趣味的。马上要七夕了,我就先把后面的课,提到前面来上。
                    首先来一段我刚刚编写的“常熟童谣”,题目叫《排排坐,吃巧果》。
                    从创作的角度说,这首“童谣”,是讲方言的发散性思维的。“童谣”从“排排坐”的“小朋友“吃巧果”、“看银河”, 到端了“小排排”,坐着“小巴巴”听故事;再从“我看牛郎织女”到“牛郎织女来看我”,进行人间和天堂的比对。既带点趣味,又容易记忆,还有点意义。
                    《排排坐,吃巧果》。
                    排排坐,吃巧果,牛郎织女来眍吾;
                    牛郎眍吾真寂寞,织女眍吾真辛苦;
                    牛郎教吾修地球,织女女红手把手;
                    手巧心灵靠双手,天下世界福满多。
                    排排坐,吃巧果,牛郎织女来眍吾;
                    巧果香,巧果甜,牛郎下凡来种田;
                    巧果脆,巧果硬,引来牛郎挑呢扛;
                    银河相望星星闪,一座天桥当空座。
                    排排坐,吃巧果,牛郎织女来眍吾;
                    巧果碎,巧果软,织女下凡来眍嫩;
                    巧果有,巧果呒,织女变仄新媳妇。
                    大家一年啦一道,子孙满堂享清福。
                    排排坐,吃巧果,牛郎织女来眍吾;
                    巧果小,巧果大,巧哥巧妹相思多;
                    巧果少,巧果多,遥遥相对几时休,
                    天堂啊比人间好,牛郎织女两个窠;
                    排排坐,吃巧果,牛郎织女来眍吾;
                    吾眍牛郎真寂寞,吾眍织女真辛苦;
                    端只巴巴眍银河,吃则巧果讲故事;
                    闻仄巧果香喷喷,呱啦松脆乐呵呵。
                    言归正传,这一讲主要是说特殊声母“[N]”的,这一讲是分了几课讲的。我们来看一看特殊声母“[N]”,这是我在本文中间通篇贯通,自创的一个声母,它的发音,采用了后鼻音“ng”的大写方式“[N]”标注常熟方言中的这一特殊声母。如果没有特殊声母“[N]”,那么,就没有办法读出常熟方言中的 “牙”[Na]、“咬”[Nao]、“我”[Ner]、“月”[Ne]、“颚”[Nu]、“鱼”([Nei] ,苏州话是读纯前鼻音 [n] 的)等文字的发音了。
                    一、[N]与[a]的拼读
                    [Nā] 的第一声(阴平):“高牙”,就是“聊天”,有时还带有“论理”的意思,表示“论理”读“高牙”的“牙”音时,就是用的“[Nā]” 的第一声(阴平)。
                    [例句]“嫩否口搭给高牙哉呀,愈杠否通个咯!”
                    (你不要去跟他论理了呀,又讲不通的!)
                    [Ná] 的第二声(阳平):“牙玉唛”,就是“啃玉米”。这里的“牙”是“啃”的意思。读“牙玉唛”的“呀”音时,就是用的“[Ná]”的第二声(阳平)。
                    [例句]“嫩眍呐盖,给牙刺夸来呀,牙玉唛象锉锭子恁刚。”
                    (你看他呢,他牙齿锋利得很,啃玉米象车锭子一样。)
                    [Nǎ] 的第三声(上声):“牙牙好”,就是“嵌嵌好”, 读“牙牙好”的“牙”音时,就是用的“[Nǎ]” 的第三声(上声)。
                    [例句]“告嫩牙牙好牙牙好!嫩盖眍乃,牙桑口个紫筋洒灰赛落则舞来哉外。”
                    (叫你嵌嵌好嵌嵌好!你就看吧,嵌上去的纸筋石灰全掉下来了哟。)
                    [Nà] 的第四声(去声):“高牙”,就是“聊天”、“敷衍”,有时还带有“论理”的意思,表示“聊天”读“高牙”的“牙”音时,就是用的“[Nà]”的第四声(去声)。
                    [例句]“两噶兑高牙则长远哉呀”。
                    (两个人敷衍了很长时间了。)
                    [Na] 的第五声(轻声):常熟城里好象没有相匹配的词语,不知哪个乡镇存在不?。
                    [Na] 的第六声(入声):“额特”,就是“降下”,在买卖时的还价语言。读“额特”的“额”音时,就是用的“[Na]” 的第六声(入声)。
                    [例句]“嫩再额特一滴滴,私噶种个逾否值陋拈个呀!”
                    (你再降下一点,自己种的又不值什么钱的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11-29 13:31
                    回复
                      我竟然忘了贴个链接,在这复制了半天http://tieba.baidu.com/p/916647049?pid=10034255591&see_lz=1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11-29 13:5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11-29 13:51
                        回复
                          重在了解发音规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29 14:42
                          回复
                            鹤怎么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1-27 21:19
                            回复
                              可以语音教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3-01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