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孙氏吧 关注:8贴子:82
  • 11回复贴,共1

地方志书中关于孙肇兴的记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莘县乡土志》 乡宦 十八页
孙肇兴,字振宗,明天启壬戌进士,授山阳令。升工部虞衡司主事,以正直忤当道,下狱。因公论得白,复兵部主事。国朝擢天津兵备、山西督学,升江南右藩、广西左藩,因病归。奉世祖皇帝召至京,临轩问治平之策,兴立试用人惩贪奏疏称,旨受宗人府府丞。升工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以老乞归。祀乡贤。


1楼2017-11-29 22:24回复

    《山阳县志》卷三 水利
    伏龙洞,又名地洞口。明时,运河以西田皆膏腴,有当道以私憾凿永济新河,自杨家庙达河口。东西筑堤,积水无所泄,田沉釜底。邑令孙肇兴乃捐俸购良木,为木洞中空,高广各三尺长三十五丈,横掘漕渠而瘞之,名曰伏龙洞。西出西堤以吞、东出东堤以吐,上甃石加土,穿漕渠底浚堤东为渠,引水入宝带河达涧河。于是湖西复为良田。


    2楼2017-11-29 22:26
    回复

      ===================================
      《山阳县志》卷三 水利
      龙光闸并关文渠
      城东南。明天启中知府宋祖舜、知县孙肇兴采士民公议开凿,引宝带河水入城,明末堵闭。


      3楼2017-11-29 22:27
      回复

        ==============================
        《山阳县志》卷五 职官
        孙肇兴,莘县人,进士。天启初任。高才邃学,实心爱民,孜孜于剔弊兴利。时邑屡被河患,阡陌无稽,侵占争执讼无虚日。肇兴通行丈量,定明京田、时田之制,民始不争。至今遵之。
        运河西田皆膏腴,有当道以私憾凿永济新河,自杨家庙达河口。东西筑堤,积水无所出,田沉釜底,民苦逋负。肇兴周览咨嗟谕父老曰:“吾欲乘挑河之隙,穿漕河底,使漕堤以西之水,从涧河东泄于海。若辈能以畚锸助否?”众稽首欢呼。肇兴捐俸购良木,请邑人何世爵董其事,为木洞瘞之,名曰伏龙洞(详见水利)。西出西堤以吞、东出东堤以吐,洞上甃石,石上加土四尺,而后漕渠底浚堤东为渠,引水合许家闸以入涧河工竣始报成事于上官。于是河西千顷之涛复为良田。
        又精于训课,文教以兴。肇兴仁足以兴利,才足以治事,古良吏不能过也。淮人肖像于魁斗宫祀之。历官工部尚书。


        4楼2017-11-29 22:29
        回复


          光绪年修《淮安府志》卷二十七 仕迹
          孙肇兴,天启初知山阳县。高才邃学,实心爱民,孜孜以剔弊兴利是急。时山阳县被河患浊流淤垫,阡陌无稽,侵占争执讼无虚日。肇兴诚信素孚,乃通行丈量,正其疆界。遵明旧制,合沙碱斥卤硗瘠之地与萑苇沮洳道路沟渠共得时田四万余顷,时田者,小田也。准京田一万四千余顷,京田者,大田也。输纳无异,民始不争。其说详见田赋志中。
          运河以西田皆膏腴,有当道以私憾凿永济新河,自杨家庙达河口。东西筑堤,积水无所泄,田沉釜底,民苦逋负。肇兴周览咨嗟谕父老曰:“吾欲乘挑河之隙,穿漕河底,使漕堤以西之水,从涧河东泄于海。若辈能以畚锸助否?”众稽首欢呼。肇兴捐俸购良木,请乡官何世爵董其事,为木洞中空,高广各三尺长三十五丈,横掘漕渠而瘞之,名曰伏龙洞。西出西堤以吞、东出东堤以吐,洞上甃石,石上加土四尺,而后漕渠底浚堤东为渠,引水合许家闸以入涧河。工竣始报成事于上官。于是河西千顷之涛复为良田。
          肇兴仁足以兴利,才足以治事,古良吏不能过也。至于振兴文教,训课士子,人才蔚兴。淮人塑像魁斗宫内其课士地也。官至工部尚书(今杨家庙有地洞口险工一段,即伏龙洞旧处)。


          5楼2017-11-29 22:30
          回复
            《江南通志》
            江南右布政使
            孙肇兴 山东莘县进士。三年任。八年七月,转广西左布政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08 07:02
            回复
              《江南通志》
              江南右布政使
              孙肇兴 山东莘县进士。三年任。八年七月,转广西左布政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2-08 07:02
              回复
                《明史纪事本末》
                罢工部郎中孙肇兴。肇兴监督盔甲厂,以帑诎,疏劾张彝宪。上怒,落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2-10 14:20
                回复
                  《明实录崇祯实录》
                  (四年)  是月(八月),罢工部郎中孙肇兴。肇兴监督盔甲厂,以帑诎、且积负商人,因疏劾监督太监张彝宪;上怒,令肇兴同监造太监刘守干回奏,肇兴落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10 14:21
                  回复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
                    彝宪益骄纵,故勒边镇军器不发。管盔甲主事孙肇兴恐稽滞军事, 因劾其误国。帝命回奏,罪至遣戍。主事金铉、周镳皆以谏斥去。工部尚书周士朴 以不赴彝宪期,被诘问,罢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2-10 14:22
                    回复
                      孙玉泽,肇兴子。康熙九年庚戍科。任河间府静海县知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5-14 20:22
                      回复

                        清顺治六年,奉天牟廷撰修、吴怀忠篆《淮安府实录备草·卷二铨除》(清抄本)
                        “山阳县知县孙肇兴,山东东昌府莘县人,壬戌进士,天启四年任(原文误,应作二年)任。主开巽关,兴起文运,丈量田地、均摊徭差,士民之戴德者深矣。
                        丁卯分校乡闱,咸获名隽,而首选夏曰瑚,登辛未科探花,衡鉴可谓精矣。
                        漕河堤岸惟近郡城者素患崩溃,议造石工,费钜金多,兴烧砖包砌,迄今永赖。鞭粮立提户之法,罔敢后时延欠欺蒙,递年不得包揽,以下户为鱼肉。
                        县治当冲要之地,驿递繁困,差马倒损,马户苦于倾家赔垫,兴搭盖马厂,喂养马匹,不惟省穷民之物力,并可免差使之需索,制何善也。才猷辉霍,政治精明,诚良令之足纪者。(个别文字据清抄七卷存本改,有雪注)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3-23 1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