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儿童乐趣多吧 关注:9,770贴子:648,571
  • 24回复贴,共1

【新闻】数学痴汉大学肄业 回乡研究数论低保度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80年,江苏兴化戴南双沐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他叫刘汉清,当年16岁,考上了哈工大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那时候的大学生,比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海归派还要稀罕。
那时候,“天才少年”刘汉清是整个村子的骄傲。他去报到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为他送行。但是,刘汉清没能让乡亲们继续骄傲——他没有顺利毕业。
刘汉清痴迷数学,除了数学之外的其他功课,很多都荒废了。学校曾为他保留学籍,让他再学1年,他最终还是没能毕业。
留级的那年,刘汉清获得了去数学系旁听的机会。他依旧毫不理会专业。
当时在东南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陈国营,曾去看望刘汉清。结果发现,上课时间,刘汉清就痴坐在宿舍演算数学。陈国营劝他好好学习,刘汉清并不表态,温和地送走了他。
刘汉清说,数论里的很多东西很美,数字、数字规律很有美感。他之所以不努力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的课程,是想把原来的专业忘光,“那是杂念,对数学研究有害。”
或许是受陈景润事迹的影响,他也想摘取数学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却不得其门而入。或者说,他没有遇到千里马的赏识、引导,机遇女神也没有眷顾他。


IP属地:安徽1楼2017-12-01 12:44回复
    采访到这里,记者很佩服刘汉清。但与周围村民一聊,这种钦佩感立马荡然无存。
    “他就是一个**,烂事无用。”
    不止一个村民这么评价他,包括很多老人,他们更了解刘汉清的过去和现在。在村民眼里,大学没读完,就是一个失败者。
    回到村里不能面对现实,不去自谋职业,这么大岁数还在靠父母养活,就是好吃懒做,“烂泥扶不上墙”。
    一个现实的社会,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废人”存在?事后得知,刘汉清的那一大堆数学资料和研究“成果”,正是被他的弟媳妇烧掉的。
    不难理解。在农村,公公婆婆还在家中忙里忙外,丈夫也在为生活辛勤奔波,偏偏家里的大哥什么事也不做,“酱油瓶倒了也不去扶”。一把火烧掉那些让大哥痴迷的数学资料,或许是她最好的发泄方式。
    至此,这稿件还有必要写下去吗?记者犹豫了。
    进村以前,记者见到了匆匆下田干活的刘汉清的母亲。她已经76岁,依然操心自己54岁的儿子。而54岁的刘汉清,竟然只傻坐在家中,无所事事。

    刘汉清的父母在家。(周奕婷供图)


    IP属地:安徽4楼2017-12-01 12:46
    回复
      社会该怎样容忍“失败”
      心有不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决定到泰州请教《泰州晚报》总编翟明。一来,翟明长期关注刘汉清,更清楚事情的来由;二来,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更能客观地看待刘汉清。
      “我没法接受刘汉清的现实,尤其是当下,还执迷不悟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记者开诚布公地告诉翟明。
      “是啊,这个社会,总是习惯用‘有没有价值、成不成功’来衡量一个人。如果用这种标准来看,刘汉清肯定没法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翟明很坦率。
      翟明前两天还在和扬州的3位同学聊起刘汉清。这3位同学,同样是刘汉清的同学。他们现在分别是扬州大学副校长、扬州市副市长、苏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副校长刘祖松是研究算法的,他明确地告诉翟明,刘汉清是研究不出什么东西的,因为数学研究也讲究传承,自学数学很难成功。
      “我也知道,刘汉清连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都没有。但是,刘汉清选择了自己的一种活法。刘汉清的生活很简朴,但他没什么自卑,活得很纯粹。”“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付出一辈子,没有任何功利心,去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仅仅因为贫穷,就不能研究数学了吗?”翟明略带反问地说。
      “我们现在的朋友圈,一直在呼唤‘让脚步慢下来,等一等灵魂’,可当这样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却又在拼命反对、否定,这不是很滑稽吗?”翟明说,当下的社会,功利心太强太强。
      “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利字当头。刘汉清的出现,就是治疗这种社会病的一剂良药。我们当然不鼓励每个人都像刘汉清一样,但这个社会需要这样一面镜子。”
      记者顿时有点豁然的感觉,但翟明的论断颇有点“石破天惊”,记者只能且信且疑。
      疑云犹在,即使在与兴化市林湖乡党委书记刘荣柏闲聊的时候,记者依然忍不住提到刘汉清,寻求观点的碰撞。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叫《解密》的电视剧,里面就有个数学天才。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个傻子,但最终是靠他才破解了密码。”刘荣柏自言自语说道,“当然,这部电视剧,还是通过世俗的眼光来拍的,还是用成不成功来衡量的。如果这个傻子没有破解密码,他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傻子,自然不会成为电视剧的主人公。”
      刘荣柏突然对刘汉清的话题很感兴趣。“中国为什么难出‘大家’?因为每个人都想走成功的捷径,年纪轻轻就梦想功成名就,而少有人甘坐冷板凳,甘冒不成功的风险,去钻研一些基础学科。”
      “现在教育的孩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教育要允许专才的存在,否则就不会有人去攀登科学高峰了。有创新的人,肯定不会按既定模式去做,就看这个社会的容忍度有多大了。”
      记者仍然不能免俗地去思考刘汉清——万一他将来研究成功了呢?刘荣柏却说:“刘汉清纵然失败了,又有何谓呢?”


      IP属地:安徽6楼2017-12-01 12:46
      回复



        IP属地:安徽7楼2017-12-01 12:49
        回复
          我跟他是一种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12-01 12:52
          回复
            但我觉得他应该去做点事情 哪怕种地也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2-01 12:55
            收起回复
              如果是个画家或者学计算机的 现在真的已经发财了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12-01 13:11
              收起回复
                可见学历毫无用处,专科才是最符合成功标准的选择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7-12-01 18:54
                回复
                  淡然的当个啃老**没什么不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12-01 2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