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吧 关注:491,939贴子:7,414,955

【人物分析】无刃之剑,无碑之墓——深度解读罗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谈起罗辑,就不得不先提到叶文洁。叶文洁的分析,动笔在这篇之前,准确的说是两者原本打算写成一篇,叶文洁在前,罗辑在后;后发现单篇工程量很大,且亦可拆分,于是各成一篇。
  所以这两篇分析的【前后关联很大】,而且由于此篇的篇幅较长,不仅谈罗辑,还会涉及更多三体以及其他角色,是一个综合篇,暂时没空的推荐马克一下,【强烈建议看此篇前先阅读叶文洁篇】:
  【人物分析】盛世之终,暮落之始——解读关于叶文洁的五个问题
  https://tieba.baidu.com/p/5465874304


IP属地:重庆1楼2017-12-04 23:15回复
    【目录】
    ▼▼▼
    (一)三体中各角色的【塑造水平】
    (二)罗辑感情旧事与庄颜剧情【有何作用】
    (三)罗辑生命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
    (四)拯救人类的【动力】
    (五)常被忽略的建立黑森威慑和执剑的【操作难度】
    (六)罗辑对待人类的【态度】
    (七)罗辑对待工作的态度真的不负责吗——对救世方法的【执行力】和【工作能力】
    (八)领悟黑暗森林理论带来的影响——罗辑救世方法的【行动原则】
    (九)拯救人类的【动机】
    (十)关于【人格魅力】
    (十一)【坟墓】的意象——边缘化定位
    (十二)三体中的【贡献与历史】


    IP属地:重庆2楼2017-12-04 23:19
    回复
        【序】
        《三体》或者说它的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其三本剧情连贯,却有着既一脉相承又些许差异的文学风格。
        相同的是冰冷的笔触与记录式的描述性文字,人物为剧情服务,塑造单薄等等。
        不同的是三部有着相辅相成也不尽相同的侧重特色。
        《三体》(这里探讨的是第一章为【疯狂年代】的连载版)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叶文洁线带着特定时代风貌进入读者视野,然后很快从明线退入暗线。故事以38年后汪淼视角的明线为主要发生舞台,中间两段插叙引入叶文洁的暗线,明暗交织,以明衬暗,将两个时空连接起来,步步揭开真相。
        所以《三体》的特色是叙事顺序的悬念感与真实时代背景给科幻元素增添的强烈现实感。
        《黑暗森林》的特色是多视角多线叙事,描绘出了不同的人与人群在面临末日将至时的生活方式——人物群像,以及各种生活细节。且花了一半的容量写了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以让读者代入现阶段与现实极为相似的科幻背景,仿佛之后所描绘的未来科学技术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让读者随主要人物视角,体验从现代直达未来后看到的应用科学技术质的飞跃,从而产生代入感,认为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
        《死神永生》的特色一是时间跨度大给人带来架空历史的史诗感,二是个人视角与宏观视角双开一同看待架空的历史发展,增加架空历史带给读者的“可信度”。三是大量描述性文字给人以架空历史的厚重感。
        第一部带来【背景现实感】,第二部带来【背景代入感】,第三部带来【历史厚重感】,所以《三体》三部曲的整体文学风格的创作目的是:让读者觉得故事像真实发生的历史,而且可以感同身受。
        三部曲中最令读者称道的《黑暗森林》为什么能给人以【背景代入感】呢?
        作为【人物群像】,《黑暗森林》以两个角色的命运走向作为庞杂的多线叙事中的两条主线——【罗辑】和【章北海】。再细分的话,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两人交错的命运承载着不同的使命。
        而相对于时刻准备奔赴前线以保卫地球为己任的军人——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章北海,大刘的目光则更集中在毫无建树混吃混喝以及时行乐为原则的普通人——毫无社会责任感的罗辑身上。
        原因很简单,相比社会精英人士,普通人给读者的代入感更为强烈。而在这方面第一部就是反面例子。无论是主人公汪淼还是主角叶文洁,一个是研究纳米材料的中科院院士,另一个是天文物理学家兼ETO统帅,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样。相比起来身为清华社会学教授的罗辑空有科学素养却毫无上进心,思维方式也一点都不精英,反而非常“亲民”。不仅如此,其生活作风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放飞自我,所以精神*丝罗辑给人的代入感自然不是 叶文洁 汪淼 章北海 这些正经社会精英能比的。
        【“你们政治家动辄奢谈全人类,但我看不到全人类,我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人。我就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担负不起拯救全人类的责任,只希望过自己的生活。”】
        罗辑这个角色,代表了普罗大众对于末日将至时的一个普遍态度,不关心,不负责,继续过自己的生活,他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所以《黑暗森林》与以科学界精英视角叙事的上一部不同,放低姿态,关注普罗大众,把目光聚焦在小人物的视角上去勾勒出宇宙间黑暗森林格局的文明图景。


      IP属地:重庆3楼2017-12-04 23:21
      收起回复
          一.【三体中各角色的塑造水平】
          【叶文洁】
          【刻画效率】:用最少的墨水勾勒出鲜明的角色形象。出场描写包涵的信息量大。个人认为三体中刻画效率最高的人物是叶文洁,其次是史强。
          叶文洁刻画的高效性在于一本书(占整三部曲不到五分之一内容)之内(第二部开头的关键剧情其戏份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以两名所用墨水不相伯仲的双线主角之一的戏份,生生刻画出了以下四点突出优势:
        ①三体中唯一解释了前因后果的人生轨迹,
        ②三体中最为复杂多层次且逻辑性最强(结合①)的人物弧光,
        ③是三体中内涵最深的人物之一,
        ④连载版的顺序能给人一定的代入感(结合①)。
          叶文洁属于集中式分阶段塑造,刻画紧凑,内涵和层次感强,其经历和设定使她的气质有一定辨识度,但个性依然不够突出,虽然不缺乏生活细节,却不够【人性化】,这也是大刘笔下大部分人物的通病,科学素养带来的理性思维方式压制了人物的【人情味】。
          她的女儿【杨冬】是这方面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完全就是一个架空角色,戏份过少,还是纯粹理想的化身,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形象单薄,这里不作过多讨论。
          【史强】
          史强的刻画高效性在于鲜明人物形象的快速建立。虽说是两部的重要配角,但其人物形象在第一部已经基本定型,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给读者留下高辨识度的印象,其优势在于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个性的【人性化】。大史拥有三体中唯一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语言风格。虽然流氓式的语言风格放眼文学界中毫不稀奇,但在三体中确实独树一帜,加上其【虽粗俗却背后隐藏大智慧,手段很辣却为人耿直,谨慎,稳重,务实,尽责,经验丰富以致高度洞察力与直觉性,人文关怀,值得信赖】的鲜明个性,使其人物形象在三体里有着高占比的科学人士们之中脱颖而出。史强是始终如一的非成长性角色,作为重要配角的他也不需要人物弧光。
          而【程心】则是刻画【人性化】时用力过猛的例子,虽然她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感性】得太过理想以致有些不真实。
          刻画高效的反面例子是【汪淼】,第一部明线主角,有着比叶文洁还略多一点的戏份,却沦为人形自走摄像机角色,只有功能性而几乎没有个性,可怜网瘾少年汪三水。功能性角色的另两个例子是庄颜和艾AA。由于【庄颜】有着比汪淼和艾AA都少得多的酱油戏份,所以刻画薄弱,人物形象极其苍白,给三水垫了个底,但庄颜的功能也不能忽视。【艾AA】的个性虽然比汪淼丰富,刻画没有庄颜那么苍白,但由于缺少细节仍然是一个架空角色。
          神奇的是:庄颜的功能虽然重要但终究比较单一,而艾AA不仅功能多,有时甚至能未卜先知,像作者之眼。
          【章北海】
          章北海是一个尽责到不真实的人,一切行动原则都以【人类群体】为出发点,在所有分叉节点上不计一切地做出能够延续人类生存的最优选择。他是信念的化身,在其身上看不到他作为人类对自己的精神与物质需求,也看不到丝毫感情波动,是一个几乎没有【人性化】的人。
          但章北海的刻画优势是①其极强的功能性可以转化为个性,②是三体中人格魅力刻画最突出的人物,所以虽然同样缺少生活细节,但人物形象并不缺乏层次感和内涵。不过章北海的大部分刻画都没有体现【人物弧光】,将真实目标隐藏得天衣无缝,一往无前地贯彻其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执行力,他是非成长性角色。生命最后一刻人性的柔软,反而让这个以信念化身的角色有了一丝人性的光辉,【没关系的,都一样】无疑是点睛之笔的升华,让这个贯彻信念到极致的人更像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类。


        IP属地:重庆4楼2017-12-04 23:24
        收起回复
            【维德】
            维德也是不断前行的非成长性角色,残忍,冰冷,有着不断受挫却不会停止的暴风般的意志,但他的刻画比章北海更加【人性化】(像真正的人类)。毕竟能够卖妈的不择手段+欣赏别人绝望,也是一种扭曲的个性。维德也在所有关键节点上做出后被证明的正确选择,但其行事过于高调,没有章北海那种深邃,使其执行能力倍受争议,缺乏人格魅力刻画也没有代入感的维德也不如章北海给读者带来的认同感强烈。但同样也是最后一刻的人物弧光让这个非成长性角色得到了升华,也让他的人物形象具有了层次感。
            【云天明】
            云天明作为第三部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亲民”。暗恋的设定与【既没有入世的能力,又没有出世的资本】这种对人生的迷茫让不少读者感同身受。身患绝症的情圣+暗恋未果反被女神坑入地狱的设定,更容易受到女性读者的青睐和同情。不同于有着清华教授身份的精神*丝罗辑,云天明是真正的*丝,他的大学本科学历在一众博士/教授/院士/科学家 主角们之中显得多么平凡。
            可惜大刘放弃了深入刻画云天明这个亲民的真正普通人角色,使其沦为一个戏份断层严重的线索性人物,对他的刻画完全停滞在地球的手术台上,与程心太空见面的再出场时其人物个性则跳跃性过大,完全无法衔接“死亡”前的人物形象。
            后期的小宇宙之类也完全没有任何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直接描写,云天明渐渐变成了纯粹为剧情服务的功能性角色。因为能够得知降维打击和黑域信息的小概率事件非常不可思议,而他在三体中的高地位也很难解释,这两点的合理性本身存疑,所以难以往云天明自身的厉害上想,反而觉得转变过于跳跃甚至奇幻。如果云天明的戏份发展能够正常不酱油,其代入感有望超过罗辑。
            【丁仪】的优势在于成为三体中少有的其刻画历经岁月流逝的人物之一,和史强一样戏份跨越两部的重要配角,在有限的戏份里看到他沧桑的人物弧光。
            【罗辑】的优势在于:与大史同为三体中最【人性化】的角色,与叶文洁同为三体中内涵最深的角色,也是三体中给人代入感最强的角色。但因为属于(第二部)撒网式+(第三部)断层式塑造,所以虽人物弧光的复杂性与层次感与叶文洁不相上下,但其逻辑性却不如交代清晰人生轨迹的叶文洁强。


          IP属地:重庆5楼2017-12-04 23:25
          收起回复
              二.【罗辑感情旧事与庄颜剧情有何作用?】
              与其他三体中塑造水平突出的角色不同,罗辑的【刻画效率】并不高,因为在一些与主线无关的剧情上花了不少篇幅,拉低了墨水所包含的平均信息量,甚至被有些读者认为白白浪费文字注水剧情。但这种降低刻画效率的“水剧情”做法,却恰恰造就了罗辑在三体中的两个稀有刻画优势:【代入感】和【人性化】。
              罗辑是三体中 私人间亲密关系/情感经历/生活细节 描写最多的人物。和自己写小说创造出来的完美女性人物谈恋爱,荒诞的同时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体验。在别的角色大谈攸关人类生死存亡问题的时候,罗辑却和读者分享了他的情感经历和私密体验。这能让人更深地涉入他的情感生活,从而加强与其的情感联系,增强【代入感】,让他成为一个可以亲近的角色。
              同时罗辑也是三体中生活细节最丰富的角色,丰富的细节为人物充分展示【个性】提供了可能。无论是和幻想女友冬日露营,还是凶手到访时一反套路装虚弱,无论是明目张胆滥用公权隐居享受人生找梦中情人(潜规则“下属”结婚生子),还是极力说服自己喝下十七世纪的葡萄酒(自己拍的酒,跪着也要喝下去),这一切可笑的甚至是犯傻的举动,让他不再“架空”,成为一个有私欲有情感需求同时也有趣的人,一个褪去光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人性化】的人。而【人性化】同样也能促进读者增加【代入感】。


            IP属地:重庆6楼2017-12-04 23:26
            回复
                三.【罗辑生命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
                ⒈【叶文洁】
                虽然仅有一面之缘,但叶文洁在罗辑心中无异于精神导师的位置。因为叶文洁在不经意间给罗辑布置了两种【延承】的任务,对他的人生带来了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
                ①【黑森理论】:人类发现宇宙中的黑森格局,并非某一个人的功劳。
                叶文洁研究大半辈子宇宙社会学后提示罗辑的两条文明公理和两个名词+罗辑据此思考悟出猜想并得到实验证明=黑暗森林理论的全貌。(关于【叶罗见面时叶文洁没有推出黑森理论】的这个观点,已在上一帖叶文洁篇说明)
                叶文洁奠定了黑森的基础,罗辑根据这一基础悟出猜想,并用实验证明了此架空理论的存在。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给出了助力,这是一场接力赛,是一种关于【科学探索和人类生存希望】的延承。而正是这种延承,点亮了黑森,让人类首次窥见宇宙间的黑暗文明图景。
                ②【责任】:
                【“现在想想,我们今天真不该去见市长的,这个事,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就更没希望了,想想那两个面壁者的下场。”
                “我只是想【尽责任】而已。你说得对,真的是这样,希望我们都不要说出去,但你要说也行,就像【她所说的】:不管怎样,我都尽了责任。”】
                可见罗辑心中【责任】的种子,早已在与叶文见面时被埋下。
                叶文洁的出现,不仅仅是彻底改变了罗辑的人生轨迹,除【学术】层面的影响——启发他研究宇宙社会学之外,甚至连【个人行事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罗辑。罗辑也将叶文洁的【黑森(基础)】和【责任】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延承了下去。
                而这种【延承】在剧情上也有完美的对应。
                叶文洁与罗辑,一人为始,一人为终;一人预见了人类的落日,一人见证了人类的终末。


              IP属地:重庆7楼2017-12-04 23:27
              收起回复
                  ⒉【庄颜】
                  庄颜这个如梦幻般单薄苍白的人物,带给了罗辑两样东西——爱与责任。
                  【“我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自己都不想要孩子,哪他TM还在乎过人类文明的延续……为什么选中我?”】
                  见到庄颜之前,罗辑是一个生活态度浑浑噩噩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享乐主义者。虽然风流一时但仅仅把爱当作消遣玩乐而没有真正的感受爱本身。仅仅是在物质或者说身体上享受了爱,而没有在精神上感受爱,所以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的美,不会把爱当作一种责任(不想要孩子)。
                  【“爸爸说过,对大自然的美很敏感的人,本质上都是善良的,他们不善良,所以感受不到美。】
                  而庄颜的到来可以说才让罗辑第一次在现实中真正接触到了爱。庄颜的傻白甜神逻辑也给了罗辑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这五年来,他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特别是孩子的出生,使他忘却了外部世界的一切,对爱人和孩子的爱融汇在一起,使他的灵魂深深陶醉其中。】
                  爱的美让罗辑组建了家庭,五年与妻女的共同隐居生活,改变了罗辑太多。他变得不再浪荡,心灵不再漂泊,一反从前【不要孩子】的态度,为爱负起了责任。庄颜的到来是原本毫无社会责任感的罗辑【愿意守护之人】,而他也将这种由爱而起的责任覆盖到了整个家庭上(多了孩子)。因为感受到爱的美,所以推己及人,罗辑担负起对家庭的爱的责任也为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可能。
                  个人推测罗辑在以后的人生里由庄颜那句话衍生出了与自己相关变体,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拯救人类的动机之一:【能感受到爱的人是美的,而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的种族,就是值得拯救的。】
                  (这一点尽管现在看来比较匪夷所思,或者认为我是在胡扯,过度解读,请耐心看下去,我会在【后续】给出更有力的解释)
                  ⒊【责任的延承】
                  在毫不知情进入联合国大会堂(面壁计划启动)前,史强是此刻罗辑唯一的精神支柱。足以见得史强在罗辑心中的重要性。
                  【“史强沉默良久,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罗兄,我史家四百多年后的延承,就拜托你了。”】
                  史强进入冬眠前电话里的这句话,让罗辑感受到了史强也是这全人类中【一个一个的人】,是自己看见并接触的人类,鲜活且脆弱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串数字。在不可避免的末日面前,这样【一个一个的人】都在为后代的延续尽自己的责任,哪怕再艰难,哪怕再微小,哪怕再无望,依然希望自己再多做一点。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
                  史强的这番话给罗辑埋下了【社会责任感】的种子。
                  所以 叶文洁 庄颜 史强 三个人都为罗辑之后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出了阶段式的贡献,也算是一种【责任】的延承。


                IP属地:重庆8楼2017-12-04 23:30
                收起回复
                    从这里开始,给大家抛出一个问题:罗辑真的是普通人吗?在接下来的后文里答案会渐渐明晰。
                    四.【拯救人类的动力】
                    个人将拯救人类的【动力】分为两种大类:理性——感性。
                    拟出两种普遍的【理性动力】:
                    【理想驱动】:以宏大的理想/长期的大范围难实现的目标 为动力支撑自己行动
                    【信念驱动】:以明确的信念/定期的可操作性强的明确范围目标 为动力支撑自己行动
                    叶文洁是典型的【理想驱动者】,章北海是以延续人类火种为既定明确目标的【信念驱动者】,维德是以不择手段前进为信念的【信念驱动者】。
                    不同于叶文洁 章北海 维德 三人的【理性动力】,罗辑既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宏大的【理想】来作精神支撑,自身又非一往无前或真的变态扭曲反人类人格,所以他拯救人类的动力只剩下一种:极不稳定的【爱驱动】——来自于对庄颜和孩子的爱,属于【感性动力】。
                    (来自1379号监听员与罗辑的对话)
                    【「对,虽然“爱”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涵义有些模糊,但你后面的一句话就不对了,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


                  IP属地:重庆9楼2017-12-04 23:32
                  收起回复
                      ⒉【执剑61年(其中面壁54年)】
                      我看到了一种说法:罗辑的执剑工作可以被替代,因为执剑***作难度不高,别人有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证据是:维德就有100%始终保持一条直线的威慑度。
                      ⑴ 罗辑的执剑工作真的换个人来做也无所谓吗?
                      我的答案是:恐怕没那么简单。
                      ①维德的100%威慑度是在【无剑】的情况下得出的数值,【执剑】和【无剑】完全是两个概念。真正【执剑】时心理状态会不会发生变化,是否还会测出同样的数值?【执剑】六十年后呢?谁也不知道,无法得出结论。
                      ②100%的威慑度是否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高威慑度,意味着高度的【个体不可预测性】。有吧友提出Joker的威慑度一定是100%,因为他是做事无逻辑+触发操作概率不可预测+说到做到的人,是一个危险的疯子。那么问题来了,谁能判断这样的人拿到引力波开关后不会直接按下去呢?
                      【威慑】的目的不在于【按或者不按】,而在于要让对方相信【你一定会按】。
                      所以让一个在【无剑】情况下测出最危险威慑度的人,不一定能做得更好。因为一个【心理因素】正常者会使数值呈现浮动曲线。这种毫无波动的数值,不是一种稳定,反而是一种【危险信号】,它表示着心理因素的绝对【不可预测】。我们知道他这一刻是一条直线,而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到底是直线还是曲线,甚至曲线的【波动范围】也是不可预测的。更不知道这样高危险的【威慑度】+异于常人的【心理因素】会不会让他直接按下去报复社会。
                      没人能预测这样的人【执剑】时会采取的行动,而执剑人【心理因素不稳定】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③如果100%威慑度的执剑人进一步让三体人妥协乖乖听话呢?
                      【早在威慑刚建立时,强硬派就主张向三体世界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企图彻底解除三体世界的武装。有些方案已经到了【荒唐】的地步,比如“裸移民”计划……】
                      为什么鹰派的主张是【荒唐】的,就是因为黑森威慑这种【终极威慑】是建立在弱小者对强大者 光脚不怕穿鞋 的条件之上。
                      一旦打破这种悬殊的技术水平/处境,这种同归于尽的【终极威慑】则无法成立。当三体被逼到一种境界,对自身生存造成了极大不公平待遇或者威胁,就会打破这种【威慑平衡】,产生就算【同归于尽】也比惨痛让步好的想法,甚至会反转成为【光脚】的那一方,反过来威慑地球人。
                      所以【威慑目标】的制定,也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终极威慑】终究是一种将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发丝之上的【恐怖平衡】。
                      所以罗辑执剑61年的工作,达到了一个很理想的效果。


                    IP属地:重庆13楼2017-12-04 23:47
                    收起回复
                        ⑵ 【威慑度】是什么东西?
                        【黑暗森林威慑的成功,正是建立在罗辑个体的不可预测上。当威慑失败时,决定他行为的更多是他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因素】,即使是基于理智,他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威慑纪元初,两个世界对罗辑的全部人格特征进行了极其详尽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人类和三体世界的威慑博弈学者们得到了几乎相同的结果:依【威慑失败时的精神状态】不同,罗辑的威慑度在91.1%至98.4向量%之间【浮动】,三体世界绝对不敢冒这个险。】
                        【“知道吗?在我们的人格分析系统中,你的威慑度在百分之十【上下波动】,像一条爬行的小蚯蚓;罗辑的威慑度曲线像一条凶猛的眼镜蛇,在百分之九十【高度波动】;而维德……他根本没有【曲线】,在所有外部环境参数下,他的威慑度全顶在百分之一百,那个魔鬼!”】
                        根据书中对威慑度的描述,得出以下信息:
                      ①分析出威慑度所依据的是威慑失败时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和【心理因素】两大指标。
                      ②根据【波动】【曲线】等描述,威慑度应该是一个【实时监测】的数值。
                        有这么一种说法,(101岁)罗辑拥有90%的威慑度,剩下10%是因为庄颜。这个说法很正确,但忽略掉了一个关键问题:其实因庄颜而降低的10%威慑度才是正常的,而剩下那90%的威慑度才是不可思议且需要关注的。
                        极端性格的人比正常性格【更容易】达到【高威慑度】甚至将其保持一个异常的固定数值(直线)。而罗辑是一个正常性格的人,他拯救人类的动力也并非【理性动力】,而是【与威慑度相冲突】的极不稳定的感性动力——【爱驱动】,所以在罗辑威慑纪元初的威慑度才会是91.9%–98.4%之间浮动,101岁时为90%高度波动。
                        所以罗辑就是在所以在 无【信念】无【理想】无 一往无前/变‖态扭曲/真反社会人格 的情况下,在对他【人格特征】和【心理因素】的【实时监测】下,将【高威慑度】维持了61年。
                        在此期间面对鹰派和鸽派的不满甚至是欲加的审判,【罗辑对两者都没有理会。他只是握着引力波发射的开关,沉默地坚守着执剑人的岗位,坚守了半个世纪】,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罗辑的形象由救世主一天一天地变成了一个不可理喻的怪物和毁灭世界的暴君】。


                      IP属地:重庆14楼2017-12-04 23:50
                      收起回复
                          ⑶ 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推测罗辑是在执剑7年后发现与庄颜孩子的不到两年的相处时间,让他的【威慑度】变得不稳定甚至下降了【威慑度】,所以为了之后更好地完成执剑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隔绝情感】:因为【高幸福感】会下降威慑度,所以他与妻女(疑为永久性)分离,远离【家庭的幸福】。
                        ②【隔绝诱惑】:54年呆在一座“如坟墓般简洁”的房间里,每天对望一堵白墙,无娱乐无自由,过着最低限度的清苦生活。
                        ③【保持孤独】:54年未说一句话。不与人交流,也能减少三体可分析的指标,提高自己的【不可预测性】。
                          ①②②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持【低舒适度】和【低幸福感】,说白了就是不让自己过得舒坦,与世隔绝,这样才能做到【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进而达到【高威慑度】→【使自己变成一台威慑机器】。
                          ⑷ 那么是否只要采取这三项措施,谁都可以完成执剑工作?
                          所以我来揭示一下这三项措施的操作难度。
                          ①长期处于【低刺激】(不见日光+枯燥无味)的【封闭环境】中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时刻保持高度专注的人,有多大几率维持【心理状态】稳定而不会精神崩溃以至疯掉?
                          ↓
                          ②在【心理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又是否会因长期未等到【对决时刻】忍受不了孤独寂寞而按下按钮主动结束枯燥无望的执剑工作?
                          ↓
                          ③在好不容易既没疯掉又承受住了无人能理解的孤独的情况下,看到世人对自己这一切的付出没有买账,又会有多大几率依然坚持用自己的余生去守护这些将自己视为暴君和怪物,甚至还想审判自己的人类,而不会因此【放弃人类】或者【报复社会】?
                          ↓
                          ④此时又有多大概率经受住百分之百极权的诱惑,不会以独‖裁权力威胁人类对自己言听计从?可罗辑甚至没有用这种唾手可得的力量为自己谋得一点回报,而是任由他人唇舌形色。
                          ↓
                          ⑤为提高【威慑度】,而把历经艰难追求才得到的来之不易的幸福(妻女2年团聚)拒之门外的这一举措,同时也让作为支撑自己救世的唯一动力【爱驱动】降低了。
                          没有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又有多大几率才能做到【为守护人类而将自己处于与世不容的反人类境地】沉默走完这半个世纪如一日的坚守?
                          我还没算他失语几十年的痛苦。
                          结论:【执剑61年(其中面壁54年)】的这一任务,同样达到了【神级操作难度】。
                          而以【爱驱动】为救世动力的罗辑,完成【建立黑森威慑】和【执剑61年(其中面壁54年)】两项任务所需要的【精神力】,无疑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
                          书中有一段他和史强的对话。
                          【“你当时应该直接向三体发出威胁。”
                          “事情太诡异,当时我没法确定,必须先证实一下,反正时间还多。其实真正的原因在内心深处,我真的没有那个精神力量,我想别人也不会有。”】
                          罗辑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和预估一向很准确,但只有这点他说错了一半。这个【精神力】他确实有,且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强大太多,而别人不一定有。
                          从书中的这个极端设定和其描述来看,罗辑的【精神力】可能超越三体中的所有角色。


                        IP属地:重庆15楼2017-12-04 23:52
                        收起回复
                            从以上罗辑的面壁工作流程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①罗辑的【心理素质】异于常人,厚颜无耻。
                          ②【线索】才是使罗辑开始工作的真正【契机】,而不是【“妻女相逼”】。

                          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自知之明】。

                          只有他认为这件任务【有头绪/把握/希望】后他才会对这件任务投入思考/精力等,展开工作。
                          ③能做到半个世纪的坚守并非偶然,罗辑早就做好了在地下度过余生的觉悟,尽管执剑生涯迟到了那么一段时间。

                          一旦开始真正工作就会负责到底。
                          ④【有能力时】尽全力工作,负责到底,
                          【无能为力时】不操那份闲心,该怎么玩就怎么玩,态度潇洒,没有心理负担。
                            通过信息推导出以下结论:
                            与身为理想主义者的泰勒所不同,罗辑是一个不会被现实所击垮、拿的起放的下、安于接受现实的【现实主义者】,宁愿滥用资源用来享受生活也不会做无谓的尝试以浪费资源。
                            但一旦开始工作,甚至不会比【勤奋者】干得差,能够把工作完成得很好。
                            因为他没有浪费任何【工作时间】和【自身精力】,是一个拥有很高【工作效率】的【“节能主义”者】。
                            所以与普遍印象不同,罗辑并非对工作不负责,而且他的【工作能力】很强。
                            而造成这一普遍印象的原因是罗辑对救世方法的【执行力】趋向为【消极】——这种被动来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活在当下,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也就没有足够执行的动力。
                            而消极的执行力趋向是一回事,执行起来是否能做好又是另一回事:他不会主动工作,但一旦工作起来能做得很好。
                            只不过很多读者因为只看到了他消极态度,而忽略/否定了他高效的【工作能力】。
                            再回头看黑暗森林的开头部分罗辑对自己短期女友的“吹嘘”。
                            【“到现在没什么建树,那是【因为我不屑于努力】,其实我这人充满灵感,有时候我随便转一下脑子都比某些人穷经皓首一辈子强……”】
                            可见罗辑称至今没建树只是因为自己【不屑于努力】这话没有撒谎——这也解释了罗辑年纪轻轻就“混”成了清华社会学教授的原因。还又一次佐证了罗辑对自己能力评价一贯的正确性。
                            由此见得,罗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而是一个【生活态度普通】,却【天赋异禀】(高心理素质+高工作能力+极强精神力)的人,一个看似精神*丝的真正精英。


                          IP属地:重庆18楼2017-12-05 00:02
                          收起回复
                              八.【领悟黑暗森林理论带来的影响——罗辑救世方法的【行动原则】】
                              领悟黑暗森林理论能带来什么呢?
                              (这里的【领悟】是指有思考有研究的【得知】,和威慑纪元时人类群体的仅仅【简单得知黑森格局】不是一个概念)
                              ⒈带来【行动原则】的【消极主义】。从宇宙尺度上纵观思考,会感到人类与自身的渺小,因此会站在无关任何文明立场——置身事外的视角上看待问题,达到真正的透彻与超然。
                              这也就是【执剑人】所需的【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
                              ⒉那么从得知三体真相后有可能领悟黑森的叶文洁的【自虐爬山感慨人类落日】的行为上看,她似乎没有做到【对真相释然】为什么?
                              两个原因:
                              ①实现理想的【方法】导致的严重【后果】违背了理想的【初衷】,人类的必然毁灭并非叶文洁想看到的,所以她【无法释然】。
                              ②也是其根本原因是,叶文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既有其目标,必有所执念,做不到无欲无求,也就无法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因为理想主义的根本行动原则为【积极主义】,这与领悟黑森后必然带来的【消极主义】完全相悖。
                              所以身为理想主义者的叶文洁永远做不到真正的【透彻与超然】。
                              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叶文洁最接近【透彻与超然】态度的就是在杨冬墓前提示罗辑的时候了。
                              【“怕没有机会了……或者,你就当我随便说说,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尽了责任。”】
                              这是一种矛盾的,又有所积极又有所消极,既充满对未知文明的理性探索欲,又被岁月所累淡然沧桑的心情。
                              叶文洁对待人类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罗辑,而最为主要的是【领悟黑森】后持有【透彻与超然】的态度是一种必然,所以在【看待事物态度】的层面上,领悟黑森后的罗辑,和那时在杨冬墓前与他仅一面之缘的叶文洁很像。这无意间成了【黑森】除【学术】以外的又一种【延承】——超然态度的延承。


                            IP属地:重庆19楼2017-12-05 00:03
                            回复
                                ⒊而后期罗辑看待事物的态度,就不仅仅是所延承的【超然】了,而是书中描述有迹可循的真正的【透彻与超然】。
                                事实上罗辑能够做到这种态度,绝非是一种为了给主角加金手指的开挂设定,而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设定。
                                【建立黑森威慑】这一救世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暂时的妥协】与【维持】,是一个短期目标——缓兵之计。由此可见所罗辑救世方法的【行动原则】就是【消极主义】。
                                这个续命方法【极不稳定】且具有【极高风险】,不是能让人高枕无忧的【最终方法】,但这是特定情景下的【最优解】,是当时能让全人类免于立刻毁灭的【唯一方法】【必须手段】。
                                无理想无信念的【现实主义】+执行力的【消极趋向】+行动原则的【消极主义】,为达到真正的【透彻与超然】提供了条件。
                                所以只有罗辑这样胸无大志,活在当下,行事态度消极的人,得到了特定契机(叶文洁的提示),再加上【极端经历】(建黑森威/执剑)和极端经历所体现出的他自己从未发现的【高心理素质】和【极强精神力】,才能做到【放下一切】→【看淡一切】,最终【看透一切】并【超然物外】。
                                所以他才会【感觉现在自己不是人类的一员】,达到【执剑人】所必需的【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
                                所以【透彻与超然】的态度是罗辑原本性格+经历所构成的一种【必然】。
                                ⒋这使得【罗辑为什么会交出引力波开关】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①对人类【置身事外】的态度本身就是他为了【守护人类】的隐藏目的而达到的【高威慑度】的根基。
                                这同样是一个无解的矛盾。他为了【去守护人类】而使自己达到【不在乎人类】的状态,如果他 扣下开关不交出 一定会破坏【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的平衡,达到【两种利益相契合】,也就是【在乎了人类】,这一定会导致【威慑度】下降。
                                ②领悟黑森带来的【消极主义】让他从宇宙尺度和置身事外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建立黑森威慑的他比谁都清楚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恐怖平衡】坍塌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而人类对此却毫无警觉,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傲慢】,注定了人类的毁灭,而自己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
                                ①②两点原因汇成:
                                罗辑只会做自认为【有希望】的事,他发现人类【没救】,早晚要死【都一样】,就没必要做【多余的】工作。【积极】地强行续命并非自己的行事风格,所以他就秉承自己一贯的【消极】执行力,以顺应人类群体(历史)的选择。
                                ↓
                                让我工作我就好好工作,要辞退我也乖乖不干,不闹不忧不扰,卸下重担继续自己的生活。大概是【无论怎样,我都圆满完成了沉重的使命,尽了责任】这种态度。
                                这也完全符合罗辑的性格,而不是【对人类失望】。他要是对人类失望,早该失望了,而不是苦苦等到半个世纪后的这天,而且从【威慑度在90%高度波动】来看,他的【心理状态】好得很,所以也不是【累了】。这种工作一旦累了就会懈怠=威慑度下降。


                              IP属地:重庆20楼2017-12-05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