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件精品展现鲜活古代生活画卷
北朝,我国已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斜拱;金代,人们就喝上了冰镇酒;元代,刀削面在山西地区已颇为流行……国内规模最大的壁画艺术原作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遴选的北朝和宋金元这两个时期的12组89件墓葬壁画精品,堪称一幅幅鲜活的古代生活画卷,向人们呈现了礼仪、风俗、建筑、饮食、服饰、音乐等诸多方面历史文化信息。这些稀世珍品,绝大多数是首次公开亮相。
北朝壁画,填补美术史上的空白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当时的绘画遗存极少,文献记载亦寡。本次展出的三组北朝时期的壁画,让人们见识了北朝绘画艺术“简易标美”的造型风范和“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
其中的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堪称古代绘画艺术杰作。作品线条流畅,人物气韵生动,骏马形神兼备,勾勒晕染极富艺术特色。以一幅“鞍马游骑图”为例,画家通过单层墨线勾画,平涂浓淡色彩和明暗映衬手法的运用,表现出马的健壮,尤其是马的眼神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观者变换位置,也能感觉到马的双眼炯炯有神,给人以“画龙不点睛,点则飞去”的
感觉。经专家研究考证,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很可能出自北齐“画圣”杨子华之手 。 著名绘画大师吴作人曾言: “北齐东安王娄叡墓的发掘, 使千百年徒凭籍志、 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 足见 《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的重要性:它们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
热闹的生活场景,见证鲜活历史
“无论从文化史还是社会史的角度,这些壁画精品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除了关注其艺术性,壁画所描绘的内容也相当精彩 。 比如 , 展览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件展品: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长3.2米,高3.5米,既描绘了神话故事中的奇禽怪兽、龙鹤仙人等形象,也有骑马围猎的雄宏场景,还有武士仪仗出行之缩影,充分揭示了北朝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该壁画还展现了古晋阳北朝木结构建筑的风采,画面中建筑斜拱的出现,将我国古建筑中斜拱的运用历史又提早了几百年。而气势恢宏的长卷式狩猎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墓葬壁画狩猎图。
相比之下, 此次展出的金元时期壁画作品的内容更为世俗化,所描绘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有夫妇对坐、 备茶、杂剧表演、驮运、马厩等。以《平定西关村M1壁画墓》 为例,东壁展现了“杂剧”演出场景:四人在表演, 一人在旁伴奏,画面人物形象生动,诙谐有趣。西壁为“进奉图”,一个头戴软脚帽、身穿圆领长袍的男子在前面引路,两名小厮抬着酒坛,一个小厮手捧酒具。酒坛中间,清晰可见一块块冰。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认为,由此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喝上了冰镇酒。而根据壁画“内宅”中男子髡发长辫的形象,表明墓主人可能为北方草原民族。《阳泉东村元墓壁画》 描绘的生活场景也很是热闹,其中,一男童边做刀削面边欣赏伎乐表演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它证实:在元代, 刀削面在山西地区已出现。
复原墓室,近距离欣赏艺术杰作
“壁画经过了上千年岁月的洗礼,是一种脆弱易损的文物。虽然壁画经揭取保护处理后初步达到了稳定状态,但它们对环境变化依然非常敏感。”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透露, 该馆藏有近万平方尺的墓葬壁画, 但如此大规模外出展示还是首次,有些壁画在自己的展馆也舍不得拿出来展出。
比如,本次展出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是首次公开亮相。为了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观赏到气势恢宏的杰作,工作人员在展厅内重新搭建复原了整座壁画墓。进入墓室的甬道较为狭窄,上海博物馆特别设计了一条通透的玻璃通道,顶部隐藏的LED灯带照明使得呈现效果更佳。而考虑到墓室内部仅七八平方米, 最多可同时容纳六人,上海博物馆从昨日起采取现场预约方式,引导观众分批次参观。
一半中国绘画史留存苍垣黄壁上
提及中国画,出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要么是逸笔草草的疏山淡水,要么是水气淋漓的红花墨叶,殊不知,这只是中国画在宋元以后的面貌。中国绘画史的一半书写在绢素纸张之中,另一半则留存在苍垣黄壁之上。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那些极其辉煌的作品多数绘制在宫观寺院以及墓室洞窟的墙壁之上,且呈现出中国画出人意料的绚烂的、浓烈的、热切的、热情的一面。
中国古代壁画有三种形式,一是石窟壁画, 莫高窟是最典型的例子; 二是寺观壁画, 最为著名的当属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满布三座大殿的960平方米元代壁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还有一种便是墓葬壁画。
石窟和寺观壁画题材多为宗教故事画和经变画,而墓葬壁画则更多地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能看到很多当时社会中流行的生活方式、服饰、建筑、饮食、民俗,甚至体育项目。
北朝,我国已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斜拱;金代,人们就喝上了冰镇酒;元代,刀削面在山西地区已颇为流行……国内规模最大的壁画艺术原作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遴选的北朝和宋金元这两个时期的12组89件墓葬壁画精品,堪称一幅幅鲜活的古代生活画卷,向人们呈现了礼仪、风俗、建筑、饮食、服饰、音乐等诸多方面历史文化信息。这些稀世珍品,绝大多数是首次公开亮相。
北朝壁画,填补美术史上的空白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当时的绘画遗存极少,文献记载亦寡。本次展出的三组北朝时期的壁画,让人们见识了北朝绘画艺术“简易标美”的造型风范和“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
其中的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堪称古代绘画艺术杰作。作品线条流畅,人物气韵生动,骏马形神兼备,勾勒晕染极富艺术特色。以一幅“鞍马游骑图”为例,画家通过单层墨线勾画,平涂浓淡色彩和明暗映衬手法的运用,表现出马的健壮,尤其是马的眼神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观者变换位置,也能感觉到马的双眼炯炯有神,给人以“画龙不点睛,点则飞去”的
感觉。经专家研究考证,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很可能出自北齐“画圣”杨子华之手 。 著名绘画大师吴作人曾言: “北齐东安王娄叡墓的发掘, 使千百年徒凭籍志、 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 足见 《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 的重要性:它们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
热闹的生活场景,见证鲜活历史
“无论从文化史还是社会史的角度,这些壁画精品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除了关注其艺术性,壁画所描绘的内容也相当精彩 。 比如 , 展览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件展品: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长3.2米,高3.5米,既描绘了神话故事中的奇禽怪兽、龙鹤仙人等形象,也有骑马围猎的雄宏场景,还有武士仪仗出行之缩影,充分揭示了北朝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该壁画还展现了古晋阳北朝木结构建筑的风采,画面中建筑斜拱的出现,将我国古建筑中斜拱的运用历史又提早了几百年。而气势恢宏的长卷式狩猎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墓葬壁画狩猎图。
相比之下, 此次展出的金元时期壁画作品的内容更为世俗化,所描绘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有夫妇对坐、 备茶、杂剧表演、驮运、马厩等。以《平定西关村M1壁画墓》 为例,东壁展现了“杂剧”演出场景:四人在表演, 一人在旁伴奏,画面人物形象生动,诙谐有趣。西壁为“进奉图”,一个头戴软脚帽、身穿圆领长袍的男子在前面引路,两名小厮抬着酒坛,一个小厮手捧酒具。酒坛中间,清晰可见一块块冰。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认为,由此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喝上了冰镇酒。而根据壁画“内宅”中男子髡发长辫的形象,表明墓主人可能为北方草原民族。《阳泉东村元墓壁画》 描绘的生活场景也很是热闹,其中,一男童边做刀削面边欣赏伎乐表演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它证实:在元代, 刀削面在山西地区已出现。
复原墓室,近距离欣赏艺术杰作
“壁画经过了上千年岁月的洗礼,是一种脆弱易损的文物。虽然壁画经揭取保护处理后初步达到了稳定状态,但它们对环境变化依然非常敏感。”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透露, 该馆藏有近万平方尺的墓葬壁画, 但如此大规模外出展示还是首次,有些壁画在自己的展馆也舍不得拿出来展出。
比如,本次展出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是首次公开亮相。为了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观赏到气势恢宏的杰作,工作人员在展厅内重新搭建复原了整座壁画墓。进入墓室的甬道较为狭窄,上海博物馆特别设计了一条通透的玻璃通道,顶部隐藏的LED灯带照明使得呈现效果更佳。而考虑到墓室内部仅七八平方米, 最多可同时容纳六人,上海博物馆从昨日起采取现场预约方式,引导观众分批次参观。
一半中国绘画史留存苍垣黄壁上
提及中国画,出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要么是逸笔草草的疏山淡水,要么是水气淋漓的红花墨叶,殊不知,这只是中国画在宋元以后的面貌。中国绘画史的一半书写在绢素纸张之中,另一半则留存在苍垣黄壁之上。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那些极其辉煌的作品多数绘制在宫观寺院以及墓室洞窟的墙壁之上,且呈现出中国画出人意料的绚烂的、浓烈的、热切的、热情的一面。
中国古代壁画有三种形式,一是石窟壁画, 莫高窟是最典型的例子; 二是寺观壁画, 最为著名的当属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满布三座大殿的960平方米元代壁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还有一种便是墓葬壁画。
石窟和寺观壁画题材多为宗教故事画和经变画,而墓葬壁画则更多地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能看到很多当时社会中流行的生活方式、服饰、建筑、饮食、民俗,甚至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