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有人在外求学,也有人在外工作,世界之大再舒服的床也不是家。但我们为了眼下的生活和远方的田野,总要经历一段远离家的时光。从离家到现在已有两年半载,说不想家都是假的。你会把现在住的宿舍称为家?我不会。因为在我的本能反应里,家应该有慈祥的奶奶,唠叨的妈妈,严厉的爸爸和可爱的弟弟,宿舍也很温馨,可是怎么可以和家相比?
其实,我们求学在外,遇到糟心的事,总是不愿父母操心,就算过得没有那么好,也还是会说自己过得很好。当你拿起电话,有很多话相对思念的人说,然而话到嘴边却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却问:“家里最近还好?”而那头的回答:“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你顾好自己。”其实不只是我们在外报喜不报忧,他们亦是如此。
有人说,“家是一座温馨的港湾。”听到这句话你可能觉得腻了。可是,我在网上搜索了无数的港湾,最戳心的那处,还是家。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讯设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远了距离,的确很矛盾,通过微信几秒钟就能看到对方的回复,也就少了份小心翼翼地等待,多了份方便快捷,似乎也体会不到老一辈们收集邮票的心情和为了一封家书焦急在路口徘徊的期待,我不愿意看到,最后的我们都忘记如何提笔对一个看不见的人诉说思念了。
在我的生命里,我极少通过纸质的媒介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也许是通讯设备的发展,也许是书信让我觉得很庄重很认真,可我对它有种莫名的执著。
曾经有写过一封家书,虽然是被逼无奈,也觉得很难为情,但是现在很感动老师的良苦用心。
曾经努力逃离父母的羽翼,过后就后悔了。
最后的最后,很想告诉他们,“我很想你们。”
有人在外求学,也有人在外工作,世界之大再舒服的床也不是家。但我们为了眼下的生活和远方的田野,总要经历一段远离家的时光。从离家到现在已有两年半载,说不想家都是假的。你会把现在住的宿舍称为家?我不会。因为在我的本能反应里,家应该有慈祥的奶奶,唠叨的妈妈,严厉的爸爸和可爱的弟弟,宿舍也很温馨,可是怎么可以和家相比?
其实,我们求学在外,遇到糟心的事,总是不愿父母操心,就算过得没有那么好,也还是会说自己过得很好。当你拿起电话,有很多话相对思念的人说,然而话到嘴边却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却问:“家里最近还好?”而那头的回答:“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你顾好自己。”其实不只是我们在外报喜不报忧,他们亦是如此。
有人说,“家是一座温馨的港湾。”听到这句话你可能觉得腻了。可是,我在网上搜索了无数的港湾,最戳心的那处,还是家。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讯设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远了距离,的确很矛盾,通过微信几秒钟就能看到对方的回复,也就少了份小心翼翼地等待,多了份方便快捷,似乎也体会不到老一辈们收集邮票的心情和为了一封家书焦急在路口徘徊的期待,我不愿意看到,最后的我们都忘记如何提笔对一个看不见的人诉说思念了。
在我的生命里,我极少通过纸质的媒介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也许是通讯设备的发展,也许是书信让我觉得很庄重很认真,可我对它有种莫名的执著。
曾经有写过一封家书,虽然是被逼无奈,也觉得很难为情,但是现在很感动老师的良苦用心。
曾经努力逃离父母的羽翼,过后就后悔了。
最后的最后,很想告诉他们,“我很想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