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欢吧 关注:5贴子:6
  • 0回复贴,共1

儿童用药安全,值得一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儿童药品现状
1、儿童专用药品少
药品生产是我国质量安全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儿童药品质量应当更高。目前我国儿童药品数量严重不足,小儿使用成人药品早已是普遍现象,这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是导致儿童药品缺少的主要原因。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的开发,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处于尴尬境地。
2、给药剂量不准确
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对保证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剂量过小,难以达到有效目的;剂量过大,会引起严重毒副作用或不必要的浪费。临床上多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医生经验来决定儿童用药剂量。按照说明书用药应是医生遵循的准则,然而目前药品说明书上儿童用药部分存在严重漏项,儿童用药剂量确定困难。将成人剂量直接用到儿童身上,或简单地以成人药量进行折算用药,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3、剂型规格不全
目前我国3 0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供小儿使用的药物剂型仅有约60种(含中成药),即我国药品中98%以上没有儿童剂型。儿科最常用给药途径是口服和注射,片剂和胶囊都不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没有合适的剂型,将注射剂用于口服或外敷的现象时有发生,将药剂或胶囊分成数份更是司空见惯,须知缓释剂、控释剂和肠溶制剂等都是不能分割使用的,其后果是直接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和药效。国外儿童用药剂型较全,如咀嚼片、泡腾片、颗粒剂、糖浆剂等都有,相比之下我国需要加强开发儿童适用剂型,如儿童哮喘用的贴剂、镇静止惊用的肛门栓剂等,儿童剂量小包装(片剂和胶囊剂)更是迫切。
4、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
目前儿童用药基本上是经过成人临床试验或实践后外延至儿童的,即使参考国外儿童资料,也会因种族、地域研究差异而存在风险。由于缺乏儿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药品说明书中常会有这样的标识:“12岁以下儿童没有相关资料”。没有儿童用药的科学信息,何谈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其后果只能导致儿童ADR的增加,同时也会限制一些有价值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如阿奇霉素对儿童支原体感染非常有效,但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医生一般不会坚持使用,因为说明书上注明16岁以下安全性不明。
5、药品包装不达标
儿童具有天生好奇和善于模仿的本性,误用药物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小婴儿误用药物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除了提醒家长不要疏忽药物的存放管理外,还需要增加包装的安全性能。国外对儿童用药的包装十分重视,美国1970年就立法强制执行药品儿童安全包装,包括成人用的药品也采取了防儿童开启的安全措施。像泰诺林,除了色彩和口味迎合儿童心理,还具有防止小儿意外开启的保护功能。我国现有药品外观与包装比较简单,95%以上药品不具备儿童药品安全包装的功能。有些儿童用药还以大包装形式出厂,既造成浪费,又在分装后没了说明书,剥夺了病人的知情权,影响儿童用药安全。
儿童用药安全之常见问题
1、严格把握服药时间
不少家长习惯于餐后给幼儿服药,有时有的家长会问:“吃了好长时间的药,怎么效果不明显?”在交谈中不难发现:有的是漏服,有的是换药太勤,还有的是间隔时间太长,这都是不正确的。从医学角度讲,每种药均有自己的半衰期,它决定了药物的服用次数。服药(特别是消炎类药)见不见效,应连吃三天以上,或者再去看医生,家长一般不要自作主张换药。
2、严格控制药量
不少家长在给幼儿服药时,总认为剂量大些孩子会好得快,或者就按成人剂量减半,这都是不科学的。幼儿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对药物的吸收也比较好,解毒和排泄的功能较差,容易引起中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或根据说明书按小儿的实际体重来计算出每次服药的数量。
3、吃止痛药要留心
不少孩子在闹情绪或不愿上幼儿园时,或许会说“我肚子疼”;还有胃肠功能性的腹痛,比如吃了生冷的东西或夜间蹬被子,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吃止痛药。而有些家长见痛就治,甚至一天三次给孩子吃止痛药,这是错误的。
4、服糖浆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孩子因咳嗽吃药的占大多数,服用化痰止咳的糖浆效果也不错。大多数咳嗽的孩子都不同程度的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也就是说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是感冒的症状之一,是因咽喉部位炎症充血而引起咽部有痰和咳嗽。不要一见孩子咳嗽就服用抗生素。另外,在服止咳药的时候应该注意:每次服药时应先服治感冒的药物,再服化痰止咳的糖浆,服完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以增强化痰效果,缩短病程。
5、服抗组织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对过敏体质的幼儿或怀疑是过敏性咳嗽的幼儿,医生会给予抗过敏类药物,虽然此类药效果好,但它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精神欠佳,严重的伴嗜睡,这就得提醒家长在送幼儿入园时,要告诉老师,以保证幼儿在园安全。
6、耐心对待服药幼儿
对需服药的幼儿,家长要做好详细登记,孩子上幼儿园务必凭病历卡将幼儿姓名、班级、药名、剂量、服用方法详细登记在册,如果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请家长告诉保健医生,以供保健医生给孩子正确安全服药。
婴幼儿药物使用的4项原则
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就1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药水为主,不但用量精确,宝宝也更易于接受。
2、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虽然大部分婴幼儿用药对肠胃的伤害都很小,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但具体的使用方法仍需经过医师确认,才能保证收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将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尽量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把药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也建议避免并用。
4、不自行服用药物
使用药物最忌吃别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类似的症状,但只要不是专业医师,在判断上也很容易出错,毕竟前后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况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种种问题,实在不适合继续使用。
除非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比如宝宝高烧不退,已经影响到神智清醒,否则在送到医院诊断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医师的诊断。尤其是退烧药,只能让孩子暂时性退烧,并不会让病痊愈,如果一直使用药物反复退烧,就很容易给孩子的肝肾增加负担,建议不要经常使用,还是由医师先确认病因,然后再对症用药。


1楼2017-12-15 11: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