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长安。繁花似锦,深宫之中,一个年仅36岁的女子逝世,一个男子凝视着去世的妻子,不禁泪流满面。随后建昭陵,建瞭望台,天天凝望不已。 一日,男子与一位老人在楼阁上,瞭望远方。男子指着前方,说:“你看。”老人面无表情地说;“皇上,老臣老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怎么会看不见?昭陵就在那儿啊!"男子说道。“哦,我还以为陛下让我看的是献陵呢,要是昭陵我早就 看到了。”老朽仿佛恍然大悟。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男子就是唐太宗,老人就是魏征。
刚看这段历史,我由衷佩服魏征能够如此劝诫太宗:父母之恩大于天,你现在思念妻子胜过思念父母,我们大唐以孝治理天下,你让天下人知道,天下人会怎么想?现在,我觉得我甚至很讨厌魏征,讨厌他为什么这么不解风情,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天下为重,但他却不明白在一个伟大帝王的心中,有一个女子,有一种灵魂在牵动着他,令他难以释怀。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对于现在的我们可能太早了,但在古代是很常见的。直到长孙皇后逝世,他们一起生活二十三年,李世民一生的大风大浪,都是长孙陪他走过来的,打天下、玄武门之变、开创贞观……可以说,李世民能有如此成就,和长孙皇后是密不可分的,而长孙皇后正是那个陪小李开创盛世的唯一女主角。很难想象,一对夫妻如此经历大风大浪,还没有深厚的感情及爱情,是怎么达到那种默契的。这种默契我坚信只有在长孙皇后和唐太宗之间才有,别的妃子都是不可能取代长孙的地位的。没有人会比长孙更了解李世民,也决不会有人比李世民更了解长孙,这是一种爱情的极高境界,双方产生的默契是非常人可比。
玄武门之变,她们夫妇生死与共,共同面对。她不爱干预政事,在玄武门之变前夜,她亲自安抚士兵,她为了他,放弃了她的性格的柔婉平静而是变为刚毅果断。
我很难想象,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够令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为她如此痛哭。
记得曾经有一个成语‘人走茶凉’,可是长孙一脉却并没有因此颓败,反而更加旺盛。我想有因必有果,长孙皇后生前一心向善,辅佐太宗,或许善因种善果,她早早逝去,上天将这份天意转换给她的幼子李治,兄长长孙无忌的不朽富贵以及夫君对他的一生眷恋。
长孙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是极为光辉的。小李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都是出于长孙,直至长孙去世前一年,她还生下小李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可见恩宠至死未断。我很喜欢文化中国中的一句话‘长孙皇后的去世,不仅带走了唐太宗的挚爱,也带走了他身上的某些东西’,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女子,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的言行影响了小李的一生,也影响了我们。我记得大唐风月中杨若眉对徐惠说过一句“何止深爱?她,之于陛下,便是心的全部”。我想,在昭陵,在瞭望台上的一幕幕,早已知晓答案。亦曾记得大唐风月中的一句;“那笑,为了那不曾辜负的江山,和那深深相负的女子”。可见,小李至死不忘那个曾经与他生死与共,给他一生温暖的女子,而这个女子的去世却是给了他一生的遗憾。在徐惠发现小李挚爱的无忧,而她只是一个替代,我觉得她同样幸福。
现在,网上有很多杨妃迷,我是属于长孙迷,曾经争论过,辩论过,但我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在如此,我们自己思想并不能取代别人的思想,逝者已矣,作为长孙迷,我们更应该不吵,毕竟长孙不是那种争名夺利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
盛世牡丹--长孙皇后,一生挚爱。![](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f4fe33aedcd7b89e96c3a8b3f254291/f26eeddde71190ef5d8e712fc51b9d16fcfa60a0.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c1f628548a98226b8c12b2fba80b97a/aa0f5e4e9258d109f4054942da58ccbf6d814d33.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0e1a50f30c79f3d8fe1e4388aa3cdbc/c54a9b13b07eca806ce4d9179a2397dda044833c.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5d4bbc616950a7b75354ecc3ad3625c/cdfac511728b4710d0ce1d3cc8cec3fdfd03233c.jpg)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男子就是唐太宗,老人就是魏征。
刚看这段历史,我由衷佩服魏征能够如此劝诫太宗:父母之恩大于天,你现在思念妻子胜过思念父母,我们大唐以孝治理天下,你让天下人知道,天下人会怎么想?现在,我觉得我甚至很讨厌魏征,讨厌他为什么这么不解风情,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天下为重,但他却不明白在一个伟大帝王的心中,有一个女子,有一种灵魂在牵动着他,令他难以释怀。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对于现在的我们可能太早了,但在古代是很常见的。直到长孙皇后逝世,他们一起生活二十三年,李世民一生的大风大浪,都是长孙陪他走过来的,打天下、玄武门之变、开创贞观……可以说,李世民能有如此成就,和长孙皇后是密不可分的,而长孙皇后正是那个陪小李开创盛世的唯一女主角。很难想象,一对夫妻如此经历大风大浪,还没有深厚的感情及爱情,是怎么达到那种默契的。这种默契我坚信只有在长孙皇后和唐太宗之间才有,别的妃子都是不可能取代长孙的地位的。没有人会比长孙更了解李世民,也决不会有人比李世民更了解长孙,这是一种爱情的极高境界,双方产生的默契是非常人可比。
玄武门之变,她们夫妇生死与共,共同面对。她不爱干预政事,在玄武门之变前夜,她亲自安抚士兵,她为了他,放弃了她的性格的柔婉平静而是变为刚毅果断。
我很难想象,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够令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为她如此痛哭。
记得曾经有一个成语‘人走茶凉’,可是长孙一脉却并没有因此颓败,反而更加旺盛。我想有因必有果,长孙皇后生前一心向善,辅佐太宗,或许善因种善果,她早早逝去,上天将这份天意转换给她的幼子李治,兄长长孙无忌的不朽富贵以及夫君对他的一生眷恋。
长孙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是极为光辉的。小李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都是出于长孙,直至长孙去世前一年,她还生下小李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可见恩宠至死未断。我很喜欢文化中国中的一句话‘长孙皇后的去世,不仅带走了唐太宗的挚爱,也带走了他身上的某些东西’,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女子,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的言行影响了小李的一生,也影响了我们。我记得大唐风月中杨若眉对徐惠说过一句“何止深爱?她,之于陛下,便是心的全部”。我想,在昭陵,在瞭望台上的一幕幕,早已知晓答案。亦曾记得大唐风月中的一句;“那笑,为了那不曾辜负的江山,和那深深相负的女子”。可见,小李至死不忘那个曾经与他生死与共,给他一生温暖的女子,而这个女子的去世却是给了他一生的遗憾。在徐惠发现小李挚爱的无忧,而她只是一个替代,我觉得她同样幸福。
现在,网上有很多杨妃迷,我是属于长孙迷,曾经争论过,辩论过,但我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在如此,我们自己思想并不能取代别人的思想,逝者已矣,作为长孙迷,我们更应该不吵,毕竟长孙不是那种争名夺利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
盛世牡丹--长孙皇后,一生挚爱。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f4fe33aedcd7b89e96c3a8b3f254291/f26eeddde71190ef5d8e712fc51b9d16fcfa60a0.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c1f628548a98226b8c12b2fba80b97a/aa0f5e4e9258d109f4054942da58ccbf6d814d33.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0e1a50f30c79f3d8fe1e4388aa3cdbc/c54a9b13b07eca806ce4d9179a2397dda044833c.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5d4bbc616950a7b75354ecc3ad3625c/cdfac511728b4710d0ce1d3cc8cec3fdfd03233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