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鹅潭将美成啥样?规划揭开盖头)
现行规划确定了滨江观景长廊和白鹅潭V形城市客厅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
片区效果图。
核心商务区深化方案出炉,打造花园式滨水长廊
沿江一线建筑平均高度降至30米,住宅比例增加
“白鹅潭经济圈”提出至今已有10年之久。今年5月,占地4.8平方公里的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核心区被广州市政府授予“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聚焦发展产业金融,重点引入实体经济,实现白鹅潭复兴。作为该金融区的起步地块,新隆沙-陆居路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深化在日前的广州市规委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获通过。
根据方案,该片区将打造成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沿江一线建筑平均高度将降至30米,形成总体前低后高的整体空间形态。与此同时,商业商务建筑量减少住宅增加,优化商住比至71:29。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通讯员 穗国规宣 通讯员供图
概况 打造贯通滨江的公共空间
白鹅潭经济圈现行规划于2012年10月开始编制,并于2013年11月由广州市政府同意批复并公布实施。该规划范围为3平方公里,确定了滨江观景长廊和白鹅潭V形城市客厅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其中,白鹅潭核心商务区由两大地块的规划管理单元组成,分别是新隆沙(AF0201)地块和陆居路(AF0202)地块,占地106万平方米,主导属性为商业商务核心区,总建筑量为208.5万平方米。
此次深化涉及新隆沙和陆居路两个片区。新隆沙片区面积37.7公顷,其重点深化范围位于珠江隧道西侧、花地河东侧,除已建、已出让地块以外的范围,面积为19.7公顷。陆居路片区面积68.5公顷,其重点深化范围东至明心路、西至珠江隧道(除立白大厦以外),面积为14.2公顷,位于珠江隧道东侧、惠爱医院西侧。
现行控规中,两大地块的重点深化范围以商业商务设施用地为主,总建筑量为110.96万平方米。其中,新隆沙片区的商业商务用地为21.71万平方米,陆居路片区的为65.89万平方米。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新隆沙-陆居路片区所属的珠江西十公里严格控制沿江一线建筑高度,形成总体前低后高的整体空间形态;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贯通滨江的公共空间。
目前,新隆沙-陆居路片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正在全面开展,为确保居民安置和项目落地,开展本次深化工作。
方案 增加公共通廊形成慢行网络
新隆沙-陆居路片区的北岸是历史街区沙面,东岸洲头咀已作高层住宅(160米)开发。根据深化方案,落实广州总体城市设计要求,该片区将打造三江口地区的城市标志性场景,塑造具有空间统领作用的城市界面,实现建筑风貌与历史风貌相呼应。
具体而言,在城市形态深化方面,不增加片区建设总量的前提下,对城市形态进行调整。整体降低滨江地块建筑高度,从原来控高40-60米调整为平均建筑高度为30米,局部不超过35米。
与此同时,建设新时代的滨水商务商业区,通过小街区渗透式的空间布局,营造营养、活力、宜人的滨水公共空间。该片区将通过增加滨江地块内部公共通廊,形成渗透腹地的慢行网络。增加0.53公顷公园绿地及0.61公顷广场用地,并对建筑风格、材质进行控制,形成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
记者从规划图获悉,该片区靠北的临江带将被打造成滨江公共空间,其紧邻4个活力街区。新隆沙片区靠花地大道北处有一块“L”形公园绿地,陆居路片区东南角有个活力广场。值得关注的是,两个片区间将打造一条东西向的二层连廊空间,横跨花地大道北,连接两大片区。
方案提出,在总量不增、主导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安置和实施的需要,进行地块功能和指标优化。换言之,将增加商务区活力,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商住比优化为71:29,解决部分就近安置问题,推动实施。
详细来看,在重点深化范围内,建筑总量调整为110.34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减少0.6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商务建筑量76.75万平方米,比现行控规减少12.42万平方米;安置住宅建筑量9.42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增加3.15万平方米;出让住宅建筑了21.61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增加8.74万平方米。
根据方案,陆居路片区拟原址保护1处市级文物和真实性较高的5处历史建筑,迁移受损严重的明心书院建筑群旧址之一、之四(自编5号及3号)至明心文化广场进行集中保护,再现其核心价值。据悉,迁移建筑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园式的建筑群。
服务 轨道交通或增至四条地铁线
在道路交通深化方面,方案提出,将完善新隆沙西路上的桥、隧出入口的道路红线宽度;综合体北侧道路向南平移约25米,红线宽度保持15米不变;取消陆居路西侧的非限定道路,将东侧的非限定道路从10米修改为7米。
值得关注的是,该片区将在现有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基础上,南北向新增广州地铁二十八号线(规划)、二十二号线(规划),东西向新增十一号线(在建)。一号线和十一号线的换乘站芳村站也位于其中。
此外,考虑到城际站的选址迁移,公交枢纽站用地规模从7000平方米调整为5000平方米(内含公交首末站、非机动车停车场、出租车停泊位)。且为了协调历史建筑、文保建筑周边环境,将优化公交枢纽站的布局,结合地铁站上盖综合体进行集约建设;同时优化社会停车场,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保持配建量不变。
声音
“商减住增”比较实事求是
在专家讨论环节,市规委会委员袁奇峰表示,白鹅潭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现在适当地增加住宅、减少商务楼的面积,比较实事求是。但也要注意明确“最后的底线”,保持商务写字楼的基本量,留出一定的就业空间。
委员孙一民坦言,从滨江角度来看,每栋房子都收窄了横向展开,留给后面可持续景观,这方面挺好的。但从白鹅潭长远的提升来看,该片区旁边的广州市惠爱医院(即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与白鹅潭的“广州第二CBD”定位不符,且受医院限制,那块的用地比较零散。他建议,日后规划应往白鹅潭的定位推进,可以留下部分医疗设施。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9ad81d465061d957d4637304bf50a5d/988064fae6cd7b89eefdc26f042442a7db330ed4.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7af5c53abec08fa260013af69ef3d4d/e8881afbfbedab6483e3b52cfc36afc37b311ed4.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8f5bd1330c79f3d8fe1e4388aa3cdbc/63a9e8389b504fc2c4aa48e9eedde71192ef6de8.jpg)
现行规划确定了滨江观景长廊和白鹅潭V形城市客厅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
片区效果图。
核心商务区深化方案出炉,打造花园式滨水长廊
沿江一线建筑平均高度降至30米,住宅比例增加
“白鹅潭经济圈”提出至今已有10年之久。今年5月,占地4.8平方公里的白鹅潭中心商务区核心区被广州市政府授予“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聚焦发展产业金融,重点引入实体经济,实现白鹅潭复兴。作为该金融区的起步地块,新隆沙-陆居路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深化在日前的广州市规委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获通过。
根据方案,该片区将打造成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沿江一线建筑平均高度将降至30米,形成总体前低后高的整体空间形态。与此同时,商业商务建筑量减少住宅增加,优化商住比至71:29。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通讯员 穗国规宣 通讯员供图
概况 打造贯通滨江的公共空间
白鹅潭经济圈现行规划于2012年10月开始编制,并于2013年11月由广州市政府同意批复并公布实施。该规划范围为3平方公里,确定了滨江观景长廊和白鹅潭V形城市客厅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其中,白鹅潭核心商务区由两大地块的规划管理单元组成,分别是新隆沙(AF0201)地块和陆居路(AF0202)地块,占地106万平方米,主导属性为商业商务核心区,总建筑量为208.5万平方米。
此次深化涉及新隆沙和陆居路两个片区。新隆沙片区面积37.7公顷,其重点深化范围位于珠江隧道西侧、花地河东侧,除已建、已出让地块以外的范围,面积为19.7公顷。陆居路片区面积68.5公顷,其重点深化范围东至明心路、西至珠江隧道(除立白大厦以外),面积为14.2公顷,位于珠江隧道东侧、惠爱医院西侧。
现行控规中,两大地块的重点深化范围以商业商务设施用地为主,总建筑量为110.96万平方米。其中,新隆沙片区的商业商务用地为21.71万平方米,陆居路片区的为65.89万平方米。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新隆沙-陆居路片区所属的珠江西十公里严格控制沿江一线建筑高度,形成总体前低后高的整体空间形态;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贯通滨江的公共空间。
目前,新隆沙-陆居路片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正在全面开展,为确保居民安置和项目落地,开展本次深化工作。
方案 增加公共通廊形成慢行网络
新隆沙-陆居路片区的北岸是历史街区沙面,东岸洲头咀已作高层住宅(160米)开发。根据深化方案,落实广州总体城市设计要求,该片区将打造三江口地区的城市标志性场景,塑造具有空间统领作用的城市界面,实现建筑风貌与历史风貌相呼应。
具体而言,在城市形态深化方面,不增加片区建设总量的前提下,对城市形态进行调整。整体降低滨江地块建筑高度,从原来控高40-60米调整为平均建筑高度为30米,局部不超过35米。
与此同时,建设新时代的滨水商务商业区,通过小街区渗透式的空间布局,营造营养、活力、宜人的滨水公共空间。该片区将通过增加滨江地块内部公共通廊,形成渗透腹地的慢行网络。增加0.53公顷公园绿地及0.61公顷广场用地,并对建筑风格、材质进行控制,形成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
记者从规划图获悉,该片区靠北的临江带将被打造成滨江公共空间,其紧邻4个活力街区。新隆沙片区靠花地大道北处有一块“L”形公园绿地,陆居路片区东南角有个活力广场。值得关注的是,两个片区间将打造一条东西向的二层连廊空间,横跨花地大道北,连接两大片区。
方案提出,在总量不增、主导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安置和实施的需要,进行地块功能和指标优化。换言之,将增加商务区活力,优化用地功能布局,商住比优化为71:29,解决部分就近安置问题,推动实施。
详细来看,在重点深化范围内,建筑总量调整为110.34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减少0.6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商务建筑量76.75万平方米,比现行控规减少12.42万平方米;安置住宅建筑量9.42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增加3.15万平方米;出让住宅建筑了21.61万平方米,较现行控规增加8.74万平方米。
根据方案,陆居路片区拟原址保护1处市级文物和真实性较高的5处历史建筑,迁移受损严重的明心书院建筑群旧址之一、之四(自编5号及3号)至明心文化广场进行集中保护,再现其核心价值。据悉,迁移建筑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园式的建筑群。
服务 轨道交通或增至四条地铁线
在道路交通深化方面,方案提出,将完善新隆沙西路上的桥、隧出入口的道路红线宽度;综合体北侧道路向南平移约25米,红线宽度保持15米不变;取消陆居路西侧的非限定道路,将东侧的非限定道路从10米修改为7米。
值得关注的是,该片区将在现有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基础上,南北向新增广州地铁二十八号线(规划)、二十二号线(规划),东西向新增十一号线(在建)。一号线和十一号线的换乘站芳村站也位于其中。
此外,考虑到城际站的选址迁移,公交枢纽站用地规模从7000平方米调整为5000平方米(内含公交首末站、非机动车停车场、出租车停泊位)。且为了协调历史建筑、文保建筑周边环境,将优化公交枢纽站的布局,结合地铁站上盖综合体进行集约建设;同时优化社会停车场,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保持配建量不变。
声音
“商减住增”比较实事求是
在专家讨论环节,市规委会委员袁奇峰表示,白鹅潭的定位是城市副中心,现在适当地增加住宅、减少商务楼的面积,比较实事求是。但也要注意明确“最后的底线”,保持商务写字楼的基本量,留出一定的就业空间。
委员孙一民坦言,从滨江角度来看,每栋房子都收窄了横向展开,留给后面可持续景观,这方面挺好的。但从白鹅潭长远的提升来看,该片区旁边的广州市惠爱医院(即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与白鹅潭的“广州第二CBD”定位不符,且受医院限制,那块的用地比较零散。他建议,日后规划应往白鹅潭的定位推进,可以留下部分医疗设施。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9ad81d465061d957d4637304bf50a5d/988064fae6cd7b89eefdc26f042442a7db330ed4.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7af5c53abec08fa260013af69ef3d4d/e8881afbfbedab6483e3b52cfc36afc37b311ed4.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8f5bd1330c79f3d8fe1e4388aa3cdbc/63a9e8389b504fc2c4aa48e9eedde71192ef6de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