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婴吧 关注:3,775贴子:290,846
  • 13回复贴,共1

大清驻军西藏:驱逐蒙古势力 确立中央管辖权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朝治藏,文武兼备,即推行“兴黄教”策略,极力利用和扶植格鲁派以益治藏,又为平息内乱和抵御外侮曾多次用兵,平定西藏,厘订章程,调整和改革藏事。清朝对西藏的军事始于康熙年间,发展和完善于雍正至乾隆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势渐衰,用兵西藏趋于势弱。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是清中央政府治藏的重要内容,是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开展政治、军事活动和保卫边疆、安定地方的重要举措。清代历次比较成功地用兵西藏,影响深远,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了西藏地方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推进了西藏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一重要课题,学术界专题性的深入研究似还不够,本文拟立足于新的视觉,宏观把握而总揽此事之始终与影响,逐次探研。




IP属地:湖南1楼2018-01-08 23:26回复
    (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渐失对藩属喜马拉雅诸山国的保护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从“康乾盛事”逐步衰败。清朝对西藏的统治亦趋于逐渐弱化。英帝国主义乘机向我西藏边界诸国加紧侵略,清朝则采取“不闻不问”、“少管闲事”的态度,藏边诸国渐对清朝表现离心和疏远。
    首先是尼泊尔的变化。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以不平等的《塞哥里条约》,侵占了廓尔喀南部平原地区。虽然廓尔喀国内反英斗争不断,廓尔喀军队也向英军展开反击,但均被英东印度公司出兵击败和镇压,廓尔喀君臣被迫屈服。廓尔喀曾多次向清朝政府求援,但腐朽的晚清政府却采取了“不干涉”外藩的政策,致使英国势力进而侵入到其他喜马拉雅诸山国。
    1844年至1846年(道光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廓尔喀国内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政变。奸臣忠格·巴哈杜尔受英国人的唆使诱杀了小王后的宠臣加甘。辛哈(Gagan Simha)。小王后下令追查凶手,忠格·巴哈杜尔于王宫中秘密布置军队,对首相及所有反对派进行了血腥屠杀(即“科特”大屠杀)。小王后被迫任命忠格·巴哈杜尔为首相兼总司令。不久,忠格,巴哈杜尔又驱逐小王后至贝拿勒斯,王后的儿子、国王也随之而去。1847年初,巴哈杜尔在英国唆使下,宣布废黜国王,立皇储苏伦德拉为王。是年,新王苏伦德拉按例遣使至清朝朝贡,但这不过是维持一种名义上与清朝的藩属关系,实际上被英国所控制,沦为其附庸。
    英国占据尼泊尔后,又于1848年至1860年之间出兵进攻哲孟雄(锡金),占其首府通朗(Toom long)。1861年3月29日,哲孟雄王被迫与东印度公司代表谈判,签署了一个使哲孟雄受英人控制又丧权辱国的《通朗条约》。英国由此打通了进入西藏的哲孟雄大门。清朝政府及其驻藏大臣对于英国在喜马拉雅诸山国的侵略活动,竟然无动于衷。英军入侵哲孟雄时,其王向驻藏大臣求救,驻藏大臣仅派一名委员前往江孜“探查”,不派一兵一卒援助,拱手将藩属哲孟雄让与英人,使之成为侵略不丹与西藏的桥头堡。
    不丹(史称“布鲁克巴”)为清朝的“藩属国”。从1841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兵逐渐侵占不丹领土。1863年12月,英印总督派遣艾登赴不丹谈判,双方签署一个条约。条约规定英国归还所占不丹全部土地,今后互不侵犯等条款。然而不久,英印政府立即变卦,撕毁条约。在1864年9月至1865年之间英印政府又派兵侵入不丹,1865年11月,不丹被迫与英在新曲拉签订不平等条约十款。不丹由此失地丧权,逐步沦为英国控制下的一个属地,成为其侵略中国西藏的又一基地。
    驻藏大臣景纹等在(《新曲拉条约》)签订后,才于1866年初,以检阅“春操”为名赶到边境帕里,遵照清廷谕令,“不动声色,将各隘口密为防范”,“俾两解释旧怨,敛兵回巢,永息争端”。就这样,到19世纪中叶,英国逐步控制了属于清朝“藩属”的喜马拉雅诸山国,形成了对西藏的包围。
    在中国西藏发生的这一严峻形势,直到1877年(光绪三年)才引起清朝统治者内部一些人的注意。四川总督丁宝桢上奏称:“英既占东南中三印度之半,窥伺后藏久矣。从前为布鲁克巴、廓尔喀之中界,哲孟雄部大山所阻,山极险峻,中通一线。道光年间,哲孟雄属于英,此山已为英所据……彼若此时将山开凿,即可长驱人藏。幸尚有布鲁克巴、廓尔喀界连前后藏足为我藩篱……今若不将布、廓两国极力笼络,英人必设法相与连合,则西藏一无屏蔽,而川省门户遂失……此时若将廓尔喀厚为羁縻,而密饬驻藏大臣,设法修好布鲁克巴,阴为外助,则自可以伐英人人藏之谋,此必然之势”。但清朝政府的腐朽,自顾无暇,已经无力去保护其藩属的喜马拉雅诸山国了。


    IP属地:湖南6楼2018-01-08 23:33
    回复
      三、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的历史影响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用兵和驻兵西藏的制度,是清朝管理边疆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和政治的管理,它对于西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建制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方面 清军进藏驻藏是清政府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清朝通过用兵,抵御了外敌的侵略,巩固了国防,保护了西藏人民的利益;平息了内乱,维护了西藏地方的稳定。通过用兵,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管理。用兵后,酌定善后事宜,颁布规章制度,不断整顿西藏地方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使清朝治藏政策基本上能够符合西藏的特点,有利于西藏的发展。清朝用兵西藏,进一步提高了清朝中央的威望,促进了西藏地方对清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作用。清朝用兵西藏又推进了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的发展。清军本身就是一支由满、汉、蒙等多民族组成的军队,清军驻藏,长期与藏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和交流。在清军中,官兵雇佣藏族妇女进行“喂马樵汲缝补之事,相沿已久。”藏族妇女与清兵“私相往来”,致使清军营中“弁兵奸生之子,在营食粮者,现已十居二三。”清兵与藏族通婚,渐成潮流,驻藏清兵适应了藏族生活,有的甚至愿意留居西藏。清朝统治者也提倡驻藏清兵“以糌粑为食”,“与番兵同甘苦。”这些情况,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军事方面 清朝用兵西藏,派遣军队驻守各个要隘,加强边境巡逻,整编藏军,加强西藏地方军事力量,威慑外敌,安定内部,形成定制。这些前已详述,此不赘述。清朝大规模用兵西藏,还波及川、滇、甘、青藏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清朝从进藏部队中抽调兵力的同时将其驻防于上述藏区,稳住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对西藏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同时对于这些地方的开发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方面 清兵进藏驻藏对西藏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清朝自康熙五十九年用兵西藏后,即打通了川藏、滇藏和青藏三条进藏主干驿路,沿途添设军站,设置粮台,派兵守护,保障了进藏交通的通畅。这有利于西藏与内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当时留驻中甸、打箭炉、巴塘、理塘、察木多、拉萨等地的汉人和商贸小贩日益增多。清朝每次用兵西藏,均动员了川、滇、青等藏区的僧俗民众、土司和部落头人,征调大量的人力、畜力和物力担当后勤供应,保障军需物资运藏。清朝官府对所征乌拉都付给脚价,对西藏地方政府的供应采取购买方式付给银两。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就西藏筹办军用粮饷事,驻藏大臣庆林奏称:“前在藏中办得口粮四千六百石,今据达赖喇嘛又办得一千一百只牛、一万只羊,情愿作为官兵口粮,不敢领价。”对此,乾隆帝下旨规定清军动用西藏地方所办口粮,“仍照数给价,俟陆续买得归补商上,以备养赡众喇嘛之用。”对于驻藏官兵的口粮供应,形式多样。如雍正帝曾下旨将驻藏官兵的口粮,由官府发给银两,到藏之日,由士兵“自行买备。”乾隆十八年以后又实行提前采买贮存,以免出现供粮危机。清军出钱在藏区购买数量庞大的军粮物资,多少带有商品买卖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刺激西藏农牧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兴起。
      推行军屯是清代就近解决戍边部队粮饷问题的又一办法。清自康熙年间用兵西藏后,逐渐在邻近的川(如大小金川)、滇(如中甸和维西)、青(如西宁至格尔木)等省藏区推行军屯。雍正九年,清廷即派兵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额色尔津地方筑城建廒,进行屯田。官府还发直隶、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5省军罪人犯到青海大通布隆吉尔等处,“令共开垦。”屯田地区除接受犯人之外,还吸引不少汉人向藏区迁移,官府给予屯田眷属的待遇。对投诚的藏民,官府也安插与汉人一体屯垦。屯田带有军民混合、汉藏结合的特点。这些屯田,支持了西藏,解决了驻藏清军的一部分养赡问题,减少了内地供粮的压力。屯田不仅是对藏区农牧业生产有示范效应,而且也有利于促进藏区的开发。
      文化方面 清军进藏和驻藏极大地推动了西藏与内地、藏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清军把军用物资、生活用品以及内地先进的农耕、畜牧、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技术带进西藏,又把西藏的文化及地方特产、各种艺术品等带回内地,形成广泛的交流。清军进藏后主动学习藏族文化,清统治者鼓励清军要“熟悉夷情”,士兵主动适应高原生活,甚至与藏族通婚。藏族也向清军学习先进的内地文化和生产技术。清军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在与藏族的接触中,留下了许多反映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遗迹。由清军建造的分布于拉萨等西藏各地的关帝庙就是其中的重要反映。拉萨的磨盘山关帝庙是西藏僧俗人民缅怀中央政府和清军历史功绩及祭祀关公的地方,每年驻藏绿营官兵、驻藏大臣衙门官员及随行人员、内地各族商人及其家属、当地藏族僧俗都会前去祭拜。人们祭祀关公以实现祈福、祛病、消灾、避祸、求官和佑安等愿望和要求。历史上磨盘山的香火四季不断,它是汉藏文化进行交流的一种体现。
      总之,清军进藏驻藏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是清朝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体现,它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安定西藏、保证西藏地方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抹。它推动了内地各族人民与西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IP属地:湖南9楼2018-01-08 23:36
      回复
        @凉州鬼魅 @宁玖雪 @回不去曾經 @同平章事七号 @黄无衣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於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IP属地:湖南10楼2018-01-08 23:37
        收起回复
          半生皆已过,走走又停停,
          谁行谁不行?患难见真情!
          是蛇一身冷,是鱼一身腥;
          水深静无声,失利人无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09 19:53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09 23:57
            回复
              祖宗基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10 09:49
              回复
                客观说有积极的历史贡献,但是说到中后期那段,我只能用无能这个词来概括清朝统治者了。另外再附一句整个清朝276年历史里,屈辱与血泪总是时刻相随。。。


                IP属地:江苏14楼2018-01-11 19:24
                回复
                  汉人少是关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04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