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易鸣天《人生必修的15堂课》(沈阳出版社)
如何理解“平衡”与“高级平衡”呢?现在,我们就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来讲点哲学。
为什么要讲哲学呢?原来,“平衡”这个概念已经跑到哲学江湖里兴风作浪了,所以,要在哲学领域中抓住它、掌控它,就要对哲学这个独特的领域有所了解。
在以往的哲学江湖,阴阳矛盾、系统论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平衡”这个概念一直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不论是教科书中的论述,还是通过百度搜索;不论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是当代西方哲学体系,都很难见到它的踪影,甚至连“百度百科”都没有将“平衡”作为专门的哲学概念作更多解释,可见它根本就没什么地位。
那么,什么是“平衡”和“高级平衡”,为什么它们会突然在哲学江湖中崭露头角呢?它们在哲学的领域中又能发挥哪些重要作用?这些问题对我们认识人生战略很有好处,所以来简单地讲一讲。
我在拙著《人生的根本目标与途径》与《文化江湖》两本书中都对“平衡”作了哲学上的解释。
所谓“平”,是考察“部分”或者“要素”的。通俗地讲,就如人体的各个器官,它们一个都不能少,但哪一个也不能长得太大、太小或者太异样,要适合这个“人”的要求。这是一种用系统观念看问题的方式,意思是说,系统的“各部分”要符合整体的要求,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而“衡”则是考察“关系”的。即各种关系要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就如同肝不能侵占肾的地盘,吃的欲望不能损害人体的营养需要一样。大家可以相互支持,但不能相互拆台,这就是“衡”。这是一种用矛盾观念看问题的方式。
综合来看,我们所谓的“平衡论”就是用系统和矛盾的观点结合起来看问题的方法。平衡、系统、矛盾这三种思想形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其中平衡论在上,系统论与矛盾论分列于下,形成一个简单的哲学构架。
而平衡论的作用,就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个简单三角体系的好处是既可以讲目标,也可以衡量现状。一方面,它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平衡,即方方面面都好,以及各种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来作为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即看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平衡这个哲学观念就拥有了类似于“判官”的地位。
用这个“判官”去看哲学问题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虽然也是以矛盾(阴阳)与系统(五行)的方法看问题,但阴阳和五行两者只是被勉强摆放到了一起,并没有真正的结合,所以它们在哲学上仍然是不完整的。而用“平衡
论”将两者结合后,我们就有了新的看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比单纯的“矛盾论”和“系统论”更深了一个层次。
用这个“判官”去看人生问题,就可以发现,原来人们追求的并不只是金钱、健康、甚至很高的地位,人们要的是“高级平衡”,它是一种综合的追求,包括了更多的内容,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平衡。
这就是平衡的哲学思想给人生带来的启示。
短暂的哲学课程就上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平衡论”走进凡间,用它来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