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吧 关注:45,197贴子:639,192

【古代服饰小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13 13:55回复
    很好,棒棒棒bang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1-13 19:04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1-13 19:05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15 21:31
        回复
          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
          周礼参考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15 21:35
          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总之,深衣之制,实为古衣之首,深衣之领袖群衣,不独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时间上,流行最久。与深衣同时出现的还有胡服,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赵武灵王为强化本国军队,在中原地区首先采取胡服作为戎装。由此,穿着胡服一时相沿成风。除此之外,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为扎紧,有人还常戴鸱角帽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等下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15 21:36
            回复
              深衣(shēn yī)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
              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
              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
              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
              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着襕及裙,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
              宋代又有仿古礼制作的深衣,为士大夫祭祀冠服的礼服。
              深衣作为一种服饰制度在礼法慎重的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亦俗称“袍服”。汉代以来的朝服绛纱袍也是深衣制。
              唐代朝服、祭服的中衣为深衣。
              深衣是汉代以来的女性大礼服。
              特点
              郑玄曰:“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15 21:37
              回复
                正在加载深衣意义图
                此衣名的由来是因为穿着时能拥蔽全身,将人体掩蔽严实的缘故。《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
                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至少从司马光所制的“温公深衣”开始,深衣面料就多为白纻细布,而腰带从出土文物和容像上可以看出,为大带。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15 21:39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15 21:41
                  回复
                    很棒,希望楼主可以继续更新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16 09:4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17 22:22
                      回复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始创于秦。是秦朝到明朝时期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追求质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衬于公服内,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28 13:53
                        回复
                          背子",又名"绣䘿",亦名"罩甲",背子始创于秦,渐为庶民所采用。关于褙子的名称,宋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背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背子。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也较方便。今即世俗相承,由于背子束结、行动灵活自如,渐为武士所用,并与铠甲配合,成为军服,为历代军士兵卒所穿用,亦称"戎服"。
                          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
                          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28 13:53
                          回复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其中霞帔、褙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褙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28 13:54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1-28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