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嵩,籍贯湖南营道人(现道县四马桥镇),豫章平都侯相。东汉蒋横后裔。出生地:山东青州。也有传说出生地为东汉交州(现为越南)。原籍陕西杜陵,为湖南道县四马桥镇的建村之祖。
蒋嵩,湖南营道(今道县四马桥镇)人,初任郡五官椽功曹、计椽,继而以郎官授豫章平都侯相。[1]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营道县,隶属于长沙国零陵郡。县治为大阳溪(今宁远县天堂镇大阳洞村)县域是以现宁远县西南部、南部,道县东部、东南部为主的九嶷山地区。新莽王朝时,更名为九嶷亭。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恢复营道县名。故蒋嵩为营道人。【永兴元年汉恒帝祭祀,建安二十二年汉献帝追封为英齐王,唐广德二年为敇其庙为麒麟庙,宋建隆三年加封为显灵护国都相,德祐元年加封为灵应英济王(可能为蒋琬谥号,蒋氏族人误把蒋嵩当作蒋琬)】。蒋嵩为定居道县四马桥有史载的第一人。四马桥村名的出处就来源于汉永兴元年,董卓之侄考证蒋蒿之功:安车驷马,黄金五百。四马桥原名蒋居村,其周边良田称蒋居大洞,其山称蒋居山(塘坪村社头村一带山脉),皆以平都候蒋居士命名。也有一说为:蒋嵩定居清坪圩(现为四马桥镇)后,其六世孙蒋锯(音同居)封西晋大将军,在居住地,出生地开垦荒地终成良田。后人称其村落为蒋居村,万亩良田为蒋居大洞。蒋嵩定居的地方出土了战国双纹耳铁鼎及西汉银饼。据《湖广通志》载:“汉平都侯蒋嵩,原籍杜陵人。曰翊者,为兖州刺史。诩之孙横,辅光武帝平赤眉有功。横之后交州刺史者,嵩之祖也。有交趾都尉者,嵩之从父也,还至营道卒,因家焉。故嵩为营道人……自郎官出为豫章平都侯。今子孙甚蕃,其乡名曰蒋居乡。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1280卷陵墓附:得于州治之土中。汉碑永郡存者,甚少。蜀汉丞相蒋琬墓 在州南三十里荆山(现道县石马神村荆山麒麟庙),有碑并石兽,今考魏钟会与琬子斌书云:巴蜀文武多矣,足下与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今欲奉瞻尊君,墓奉词致敬,愿告所在。斌答书曰:先考昔遭疾疢亡于涪陵,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属驾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会得书嘉叹义意如此,则琬卒于涪,葬于涪矣。今云蒋琬存疑可也(据考道县石马神村非蒋嵩墓,蒋琬墓同样存疑)。或曰:即平都侯蒋嵩墓。平都侯蒋嵩墓 在州南四十里蒋居山,有碑。
《大清一统志》钦定大清一统志巻二百八十三卷:蒋嵩墓:在道州东南四十里蒋居山。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三卷
永州府山川考二
蒋居山 在州东南四十里,地名四眼桥,山极险阻,亦名大尖岭,联络九嶷、苍梧之墟,其深阻不可穷尽,往时土寇据为渊薮,故设立滴水、靖边、洪塘、周塘、中军五营以统之,令千百户一员防守,今悉废止,原立猺官,应故事而已。
故平都侯蒋嵩定居现道县四马桥,葬于现道县四马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