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认为群体编码就是大脑接受和处理信息的全部模式,那么这些并行的通路难道没有连接吗?难道这些通路是完全独立的吗?人脑所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难道只是由一些不相干的通路的输出的简单集合吗?这个问题暂且搁置。。。由于脑内神经纤维的存在,我选择相信上面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即联系是广泛存在的,甚至有一些意识活动是以其它意识活动为基础的。
想象意识是一种物态,就像固态,气态,离子态一样,,,,意识态的本质是某种按固定模式处理信息的物质结构,和其组分的空间距离无关,和其组分的物质构成无关,只和其组分的联系有关,,,,,如果是这样,理论上就可以编一个计算机程序,往内存里写入一些变量,按照大脑运作的方式以一定条件改变这些这些变量的值,这台计算机也是会产生意识的吧,它现在处于“意识态”。
。。。首要问题不是了解小到细胞这种围观层面的分子机制,而是弄清大脑感官输入的编码机制,怎样体现在神经元群放电的,以及高级皮层对这些编码做了怎样的处理,以及高级皮层之间可能的连接模式是什么样的,这才是意识态不同于其它物态的特征。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定量地,全面地衡量一个物体有没有意识,有多少意识,以及人的大脑与玻璃杯从意识的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否则我们只能乱猜一气,最终只好不负责任地假设玻璃杯,以及所有物质也都是有意识的。
想象意识是一种物态,就像固态,气态,离子态一样,,,,意识态的本质是某种按固定模式处理信息的物质结构,和其组分的空间距离无关,和其组分的物质构成无关,只和其组分的联系有关,,,,,如果是这样,理论上就可以编一个计算机程序,往内存里写入一些变量,按照大脑运作的方式以一定条件改变这些这些变量的值,这台计算机也是会产生意识的吧,它现在处于“意识态”。
。。。首要问题不是了解小到细胞这种围观层面的分子机制,而是弄清大脑感官输入的编码机制,怎样体现在神经元群放电的,以及高级皮层对这些编码做了怎样的处理,以及高级皮层之间可能的连接模式是什么样的,这才是意识态不同于其它物态的特征。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定量地,全面地衡量一个物体有没有意识,有多少意识,以及人的大脑与玻璃杯从意识的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否则我们只能乱猜一气,最终只好不负责任地假设玻璃杯,以及所有物质也都是有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