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吧 关注:643贴子:6,660
  • 0回复贴,共1

京剧折子戏《金钱豹》《锁五龙》《洪洋洞》观后杂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老年观众我很喜欢看空中剧院播出的折子戏专场,因为有各种行当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像整本戏,看到底的时间有些长,如“四”“龙”“红”“白”等等播出频率高审美易疲劳。刚还看过新编剧《贞观盛事》,当看到国舅与西域美女翩翩起交谊舞时就感觉不太像京剧而想转台了,全凭想听听关栋天现在嗓子怎样才坚持下来。
   鲁荐忠的《金钱豹》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基本功不错,身手敏捷,过桌轻松,“飞脚”尤出色。培养青年武生人才不遗余力,要为“上京”点赞。陈麟、郝帅、王玺龙、赵宏远、季永鑫、张帅、刘潇、郭士铭、鲁荐忠、阎润蕾等等一批又一批,只要你肯努力、勤学苦练总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好!《金钱豹》这出武生基本戏,“京朝”杨宗师的经典不用说了,“外江”数李兰亭一派影响最大。梁慧超、袁金凯、李元春等名家无不以此叫座,青年李少春向李兰亭学戏也曾是“勇猛武生”,贴演《金钱豹》每每满座。文革后,开演较早且影响较大的是“北京”张四全,当年还制成录像带出版。那时张正当盛年,演得威猛武功扎实,“单腿串翻身”可来七个,“旋子”正反各十一个,“飞脚过桌”虽然两张但后面还有两桌高的“铁门槛”下,而且桌子都是以布景遮住,有画面感。张的演出本完整,结尾改为豹子给猴子打死,因为按老的演法豹子无损还要“回山哪!”,人们不禁要担心邓员外一家被“秋后算账”。唯张四全的发套不是长的。其实《金钱豹》这出戏主要看气势是否“威猛”,“旋子”飞脚”“扫堂”“下高”“甩发”“飞叉”等等武功技巧。鲁荐忠在“威猛”的气势上还是要下功夫,“甩发”上有两次用手帮助是欠缺,甩这种长发在《蜈蚣岭》等戏中都有考验。“国京”的孙亮演此戏不错,他的身高脸型很适合金钱豹的造型,加上能演出气势来,甩发和飞叉干净利索。并且戏的安排很紧凑,先金钱豹旋风样出场,从红梅山上下来后直接又上一山岗,于是看见邓员外一家。“上京”这次安排邓员外家中一场,麒派老生唱吹腔有点勉为其难。“天京”的李秀成演此剧也值得一看。在此我再推荐大家一段台湾版的《金钱豹》,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成的京剧舞台影片,“仿原生态”。舞台是“出将入相”并有“场面”“捡场”,一切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布置和演出,但又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加快节奏。演金钱豹的是“李圜春”演孙悟空的是“张义鹏”想必是宝岛的京剧名家,不知是否也系李万春或盖叫天家族?节目可由“搜狐视频”搜得,输入“京剧电影《金钱豹》《界牌关》”,在其中你还可领略南派孙悟空的风格,猴步活灵活现。
   《锁五龙》是裘派经典,很喜欢康万生的演唱,因为康的演唱总是还带一点金派味道。康的嗓子本来就适合唱金派,不过在“十净九裘”的年代从年轻就学习裘派最后到今天的成功,说明道路是选对了。京剧中花脸跟老生一般代表不同的性格,花脸的演唱一定要粗旷一些,带一定的炸音,不然就剩下一个脸谱的区别了。现在的裘派优秀继承者各有特色,康的奔放、邓的稳健、孟的高亢、安的激情。但是再年轻一代,就明显欠缺了,总体都唱得比较柔。我们是不是需要再发扬一下金派,弥补花脸领域之不足?
   《洪洋洞》以杨派最动听,李军这次努力继承杨派,但是行腔和表演均略微有些过。李军初到上海,我很看好他,并感到他也是文武老生的好料子,特别欣赏他的《战太平》,当时还用录像机从电视中录下来。后来他向余、杨发展,但渐渐觉得他嗓子不最稳定,嗓子好的又爱耍一些花腔,嗓子不好的时候就让人听起来费劲。像张克、张建国等嗓音也有波动的时候,但是能一股道上坚持,继承杨奚就成最优秀者。因为老生这行当,四大须生加上麒、言、高、唐,几乎囊括了所有嗓音特色,你再要探索发展就很难很难。关正明先生就是一个例子。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梨园少将》是李军演得最出色的一出戏”,新腔新调在新编剧中试水最合适。


IP属地:江苏1楼2018-01-24 10: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