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286贴子:10,066,353
  • 18回复贴,共1

吴本石头记我又想到一个新的推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都把目光聚集在吴葵酉本真伪上,但我突然想到一个事,谎言往往半真半假时最让人信服,也就是说有点真事,里面再套个假故事。也就是曹大说的:真作假时假亦真,其实这句话也是很能套在现代的
所以反过来看那个何莉莉的说辞,她说:解放前,祖父是山西人,这个本子是解放前祖父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的时候,祖母是随行护士,一个伤员交给他祖母的,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过录本,不知是别人凭记忆还原的还是直接抄的。
这里我觉得有几个可能是真点:民国,过录本。
而作假切入点是:解放前,祖父。
假点因为年龄不对,解放前他祖父当军医,以最小年纪算,他祖父活着也要90岁甚至100岁左右了,她自己年纪也是30岁左右。父母至少65以上的老人,而她后面说什么公布后家人骂他,叔叔带到台湾去那纯属就是吹牛了。30岁的人因为公布这个被骂不太可能,又不是幼稚小孩子,家里父母不注意拍两张照并不难,怎么可能发现。65岁以上的台湾叔叔更是谎言成分居多。
那么重新回来说真点:民国,过录本。
这个是有可能的,民国时代很多东西至今很多平民家都有珍藏,加上山西在清朝民国就是富商之地,所以祖上有富户拿到本清早期的初稿或草稿,觉得珍藏,当时局势又不能去公开用活字印,手抄录下来是很符合的。
那么这里就出了个矛盾问题了,何莉莉为何要作假,她明明可以偷偷拍真本内容的。
这个矛盾恰恰就是关键。
呃,这里额外撇出去一句,不是自夸自吹,我自己祖上也算小富,父亲小时候也算享受过富裕人家的生活。所以富不过三代那种有钱到破落之间的过渡,我父亲是有印象的,他说过有个最关键标志:东西莫名其妙就没了。不是典当卖掉,就是丢了。这就和虾须镯丢了差不多,而且都不是佣人干的,很可能是小孩子顺手就拿掉了。
甚至出现譬如兄弟间,不同房灌输自家儿子仗着年龄小去拿其他房东西的事。
所以熊孩子自古就有啊汗一个,很多传世古董珍品其实被幼童破坏掉的事例是占古物流失率很大比例的。
我为何要说这个,因为我突然想到了可能是这个情况:
何莉莉家也许真的有本民国真抄录本,但是被他们家给弄丢了。或者叫散失佚失。就像我小时候把西游记连环画不懂事,给撕毁掉落了好几本。
加上当时正值大家懂得那个,藏有古书的人家自己就人心慌慌,所以撕掉烧掉太简单了,而这本葵酉民国抄录本更惨点,已经散失的所存无几,大概就剩下个纸质比较硬的封面了(书的封面一般都比较好,便于保护整本书)和几页纸了。
那何莉莉为何不肯说真话呢,哪怕有个封面,至少也是重大发现了。
我觉得是愧疚心,懊悔心,加上怕人指责,所以不敢说真话了吧。而且以讹传讹中间也出了点夸大成分,让她干脆不敢讲出实话了
(这种以讹传讹很常见,譬如我舅曾经有一副扬州美院院长的画,后来那个特殊时期后遗失了,结果传到我舅妈嘴里就变成李可染的画,到了我妈嘴里居然成了齐白石……我估计再传几道手就变成吴道子了)


IP属地:上海1楼2018-01-30 13:31回复
    第二个疑点:何莉莉有没有记全葵酉本的内容?
    如果是一个儿童或少年翻看过,我觉得她可能记了一点,但是偏差很大。
    所以她有些记得的,或者说靠着仅存的那几页,她能写出来个大概,但是细致内容,她就不行了,只能瞎编。
    那有人说,她怎么偏偏记得回目内容?
    大家想下,有没有这种可能,民国时期已经有了目录这个概念,回目是贴在卷首的,如果她手上的那本只剩个封面和前几页纸,很可能恰恰回目倒被保留下来了。
    第三个疑点:她手里的是不是《石头记》?是不是吴梅村所著?
    她手上的吴氏葵酉本,我觉得采取有种说法,是红楼梦的前身,或者叫初稿,草稿本。就是《风月宝鉴》
    作者有可能也不是吴梅村,而是吴梅村同族人,这里又说道她那本真本已经散失,所以可能何莉莉自己也不知道是哪个吴姓作者,正好网上相传是吴梅村写的,她就借机引用过来了。


    IP属地:上海3楼2018-01-30 13:50
    收起回复
      2025-08-18 22:57: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以倒推过去,我觉得后28回为何散失真正原因?
      曹公应该很喜欢风月宝鉴前面的故事,但结局涉及赤巾动乱,曹公第一自己不喜欢这个结局,第二可能也觉得太扯淡。所以前面的内容没什么大的出入,就改动删减不大。但从七十几回后就开始大删减,大改编,几乎就是改成了完全不一致的故事。而因为结局删减改编工程太为繁复,所以曹公有两种可能1.刚刚改完就去世。2.他自己也没改完,就去世了。家里后辈好友根据他身前改动的草稿,帮他完成了最后的几章。
      而遗失真正原因就是在曹公去世后,他的结局草稿交给其他人润色过程中,遗失了。
      但无论如何,石头记的故事结局应该是有的,只是可能细节内容会不同点。
      那么这本吴氏葵酉本又是如何情况呢?
      有可能在曹公去世后,当时市面上《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本同时存在,石头记类似章回体连载形式,每过一段时间出几回更新,在曹公好友间传阅,再润色,最后定稿。
      然后在后二十八回左右,曹公去世了。曹家人就把曹公的后二十八回手稿交给了他的好友们继续润色
      当时朝中突然开始戒严,《风月宝鉴》首当其冲被封掉,各种抄本也被收缴销毁了。民间不再敢提《风月宝鉴》。而这时润色改编的《石头记》也因为这个关系,停止了。
      然后大家也不敢再多声张,但前八十回已经定稿的就保存在了曹家。至于后二十八回,曹家人也不敢去要了。
      到后来,官府解禁了,石头记手抄本就传出去又开始流传开来。
      而《风月宝鉴》是彻底被禁止了,《石头记》打了类似擦边球留着,有些人为了再抄录风月宝鉴,就用了现在我们常用的方法,改名字,改成《吴氏石头记》和《石头记》区分开来。但可惜《吴氏石头记》也没有流传下来。
      而这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有可能是后代对两个本的评价本,后面应该有非常多对比两本增加减少的地方,加以评论(类似脂批)
      但现在因为原书已经被何莉莉家弄丢了,就留了个封面,所以…………一切都无从考证了


      IP属地:上海4楼2018-01-30 14:41
      回复
        那最后的问题,何莉莉发的结局,有意义么?
        讲真,很多都改动了,其实《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可以看作是两个故事了。
        但在两者一个全部遗失,一个结尾遗失来看,只能说我们能看到《石头记》即红楼梦的蛛丝马迹,至少有了个脉络。
        所以细节内容或者中间章回记错都没有关系,关键我们要的几个要点能窥探到,也是大幸事了。
        第一个要点,黛玉之死
        确认黛玉确实是死了,而且是上吊死不是病死。
        我觉得曹公后面应该会改很多死的原因和中间发生的事,但是黛玉自杀结局是免不了了。
        第二个要点,宝玉婚姻
        宝玉应该能确定,钗黛都娶过了,按照福祸相倚原则,这是他的福,祸就不用说了,黛死钗改嫁。他应该是出家了
        第三个要点,宝钗结局
        宝钗应该是改嫁了,可能当时贾家衰败又卷入什么政治事件,宝钗就休离了。
        这个很正常的,古代就有夫家有难,妻子休离的事,也算是种保全吧。
        改嫁对象贾雨村有可能,毕竟同谱类似同族,做改嫁对象也合乎情理。但中间应该有什么故事,最后贾雨村被贬成了庶人,宝钗晚景凄凉。


        IP属地:上海5楼2018-01-30 15:02
        收起回复
          荒唐 全部是主观臆测 不可妄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31 11:01
          回复
            谁会带着红楼梦抄本上战场?而不是多带几梭子子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0-24 13:07
            收起回复
              推测挺有趣。。。其实我们普通读者,要相信红楼梦印刷本序言和原文中关于成书过程的说法。
              那就是曹雪芹是批阅增删分出章回前80回,高鹗是搜集整理,补充完整并理顺后40回。
              二者使用了同一个蓝本。而因为曹雪芹批阅十年增删五次,80回故事情节已经与原本相去甚远了。由此看来,高鹗的修补和理顺的工作非常艰难,其主题思想也与80回背离许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0-24 1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