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猫传》是2017至2018年之际一部由陈凯歌导演导的古装魔幻电影,其讲的是倭国僧人空海与白居易由猫妖探寻有关杨贵妃的一系列真相的故事。《猫妖传》在此之际也可谓是受尽关注,其关注点有很多,著名导演陈凯歌、斥资6.9亿、不容小觑的演员阵容都成为大家的热议点,但从2017年12月22日上映到2018年1月31日50天票房并不算高,只有5.30亿(百度糯米电影)。
对于这个结果,首先我并没有去电影院看,我是在别人的邀请下一起在网上看的,为什么呢?其实我觉得我的感受可能和很多观众的想法一样,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先从两大主角来谈,限时白居易,白居易是谁,是诗魔,是诗王,他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易被刻画的人物,如果将他拍成人物传记类电影,国内观众的接受度会更高,而现在电影讲的是什么呢?说白了是白居易和一个倭国僧人一起探寻一段和魔幻有关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的事,电影算是部悬疑电影,可以简单理解为白居易在办案,“办案”的形容并不准确,但却给了我一种白居易在做狄仁杰该做的事的感觉。所以电影里白居易除了对《长恨歌》的感情,其它人设并不符合中国人心里所普遍设想的,所以在看的时候不免在前半段会有出戏的感觉,而且会让人觉得与历史脱节。另一个主角,僧人空海,和我一起看电影的朋友在开篇前二十分钟的时候跟我讲:“为什么主角是个日本人?”,我后来只能告诉她这是由日本作家梦枕獏所作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编的电影。这反映了很多人看电影的情况,很多人看电影并不会去了解这电影的创作情况,而会有这种疑问。这种疑问并不是说中国人对日本人有意见,而是中国人对于那个朝代是骄傲的,长安,一个国际大都市,贤才遍地,这段带给中国人莫大荣耀的朝代的秘密却是由一个日本人,一个外国人揭开的,这对于家国观念比较重的中国人来说并不能为很多人所希望,中国人可以接受外国人在那个年代抱着仰望的态度感受中国那段历史,却不希望那段历史在那个朝代由“外国人”插手揭开。所以,我觉着这电影的设定在开始就不能特别好的吸引观众。
说了题材,下面是《妖猫传》之妙。我认为,《妖猫传》之妙在于长安,陈凯歌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基本重建了这座国际大都市——长安。开元盛世,一个令现今后世可望不可得的时代,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电影极尽长安之大气繁华,长安一草一木,百姓一言一行,都展现着那个年代的中国对全世界的海纳百川。陈凯歌导演在其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运用让人惊叹,他拍出了国人心中的大唐盛世。电影中,提及阿部仲麻吕在朝为官,在马嵬驿兵变时仍在唐玄宗李隆基身边,可见其身份之重。一个怎样的国家,才能让外籍人员如此受到其最高首领的重用,这需要有怎样的气阔。电影中再现了“极乐之宴”,是导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的巅峰,令人叹为观止。电影中的长安拍出了我所想看到的长安,拍出了令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荣耀。电影看罢,我在想该怎么形容那个时代,华丽都显得庸俗,只能用“大气”来论,国家之大气、民族之大气、皇帝之大气、百姓之大气······太多太多,任何辞藻都无法形容。
最后,我说一下《妖猫传》之败,我在讲题材的时候说到这是由日本作家梦枕獏所作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编的电影,我想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为什么说是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外国人的作品,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对外国人有意见,而是认为一个外国人并没有像中国人一样对这个国家文化的感悟。日本的历史和志异志怪紧密相关,什么八百万神明,百鬼夜行之类。而中国呢?儒家思想贯穿始终,讲究的是对神魔敬而远之。我想大家都会有所感觉,在中国,对于神魔的有个讲究,就是皇帝太子都是“天子”,妖魔都是近不了满身龙气的皇帝天子的身的,而电影开篇当朝皇帝太子就被妖猫所害死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神魔的逻辑。并且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上古三代,历史很少让妖魔参与进去,有所参与也不会像日本一样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在电影中神神幻幻的东西有点太过于玄妙了,到了后面长安之盛的震撼褪去,过多的神幻反倒导致我有点思想疲劳。简而言之,这就和中国人写莎士比亚一样,没有国家历史的浸染,再多的考察,如果不是像《末代皇帝》一样叙述历史,而是加上很多的主观情感时,往往会有一定历史环境所带来的思维空缺。
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简述,电影中有很多可谈的细节,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得来说,这部电影我感觉可以一看,抛去其他就谈这样一个繁盛大唐,我觉得就很值得。
PS:文章皆为一己之见,若有相同或不同想法,欢迎提出交流,若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但不喜勿喷,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