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吧 关注:1,199贴子:44,208

拿骚的莫里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8-02-13 22:41回复
    简介
    拿骚的莫里斯(Maurice of Nassau;1567年11月13日~1625年4月23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1585-1625)他发展了军事战略、战术和军事工程学,使荷兰军队成为当时欧洲最现代化的军队。


    IP属地:辽宁2楼2018-02-13 22:42
    回复
      人物生平
      拿骚的莫里斯,或者叫做奥兰治的莫里斯亲王。著名的军事改革家和将领,他重新在欧洲复活了职业军队。被公认为近代欧洲职业化军队的鼻祖。


      IP属地:辽宁4楼2018-02-13 22:43
      回复
        荷兰语全名Maurits, Prins (Prince) van Oranje, Graaf (Count) van Nassau沉默的威廉次子,由叔叔拿骚的约翰一手带大。他和堂哥Willem Lodewijk一起在海德堡读书,后来才到莱顿跟他的大哥菲利普一起学习。在那里,他得到了工程师数学家西蒙·斯蒂文的教导。 由于他父亲在投入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中,用掉了所毕生的财富,他的教育费是由荷兰省及泽兰省支付的。1585年父亲死时,莫里斯仅有16岁。正在莱顿大学求学,由于长兄在西班牙做人质,不顾法国的亨利四世和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反对,他立即被荷兰省议会选为执政(最高行政长官)。后来还陆续被选为泽兰、乌德勒支、上阿尔瑟和海兰德兰等省的执政。在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的政治支持下,他们两人和莫里斯的弟弟腓特烈·亨利一同组成强有力的三人执政团。


        IP属地:辽宁5楼2018-02-13 22:43
        回复
          在他们的强有力领导下,巩固了尼德兰北部各省反对西班牙的力量,使它们成为贸易和船运中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主持内政和外交,他担任军队总司令,由弟弟亨利辅佐。莫里斯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数学 、弹道学和军事工程学。任总司令后,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他首先缩小军队的编制和改进军队的组织,使士兵得到良好训练和充足的军饷。并加强正规训练,他精通包围战艺术。


          IP属地:辽宁6楼2018-02-13 22:44
          回复
            16世纪90年代,他不断攻占敌人的堡垒。经过一系列战斗,西班牙人从各条战线上龟缩回去,荷兰共和国开始有今天的局面。荷兰各城镇开始向他的救星表示敬意。在赢得蒂伦豪特战役与尼乌波特战役两大骑兵战之后,莫里斯的军事才华获得全欧洲的认同;莫里斯曾试图重新统一由于西班牙征服而陷于分裂的尼德兰南北两部。他率部进入弗兰德,但遭到彻底的失败,被迫在1609年同西班牙签定十二年休战协定。尼德兰仍处于分裂状态。


            IP属地:辽宁7楼2018-02-13 22:44
            回复
              此后,莫里斯和奥尔登巴内费尔特展开了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他耐心等待时机,悄悄巩固自己的势力,1618年8月将奥尔登巴内费尔特逮捕,次年5月处死后,他便拥有极大的权利,成为奥兰治亲王和拿骚伯爵,1620年,堂哥Willem Lodewijk去世后,格罗宁根、德伦特省也落入了莫里斯的手中。他在实质上成为国王。然而,他只是一个伟大的军人,并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在1590年---1609年曾经击退西班牙人,扩展并保卫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疆界,然而他不但未能重新统一整个尼德兰,而且使荷兰共和国永久的分裂为奥兰冶派和反奥兰治派。


              IP属地:辽宁8楼2018-02-13 22:45
              回复
                莫里斯虽然跟Margaretha van Mechelen以及Anna van de Kelder都有私生子女,但他没有结婚,也就没有合法子女,执政的位置由他弟弟腓特烈·亨利和侄子威廉二世继承。


                IP属地:辽宁9楼2018-02-13 22:45
                回复
                  军事改革
                  莫里斯21 岁时被推选为联省共和国的军事长官。莫里斯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他对经典军事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在后来的军事实践中,作为出色、高明的军事将领而受到人们的称赞。他不仅能领兵打仗,而且创造出了一套新的战术,对整个欧洲的军事发展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IP属地:辽宁10楼2018-02-13 22:45
                  回复
                    莫里斯的军事改革,首先是把荷兰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军队组成常备军。军队的成员仍然是日耳曼雇佣军及苏格兰、英国、法国等国的志愿兵,但莫里斯坚持实行长期的服役制度,从而克服了士兵短期内解散或轮换的不足。莫里斯严格军纪,给军队定期发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士兵因军饷延误而逃跑或发生兵变,从而使军心更加稳定。


                    IP属地:辽宁11楼2018-02-13 22:45
                    回复
                      其次,莫里斯对步兵队形进行了改革。他对战争艺术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从最佳角度使用兵力。他采用的战斗单位,要比西班牙的方阵小得多。西班牙人的战斗单位是团,摩里斯改革后的步兵战斗单位是连。每一连从旧建制的150 人减少到115 人,后来又减少到80 人,滑膛枪步兵和长矛兵各占一半。他还把火枪兵的纵深行列减少到10 列,战线加宽到最大宽度为250 米。莫里斯发明的战斗队形,称为“莫里斯横队”。这一战斗队形是他根据16 世纪战争的经验,在古代罗马人军团体制基础上发明的。


                      IP属地:辽宁12楼2018-02-13 22:45
                      回复
                        他减少了步兵编队的纵深,经过严格训练,这种战斗队形更加灵活,更具有战斗力。他的横队横排数只有5 排,因此使得所有的士兵能一次把手中全部的兵器投向敌军。但如果像西班牙方阵那么多的排数(40 排或20 排),则不可能把兵器一次投向敌兵。莫里斯横队每一排大约有50 名长矛兵,士兵间距为1 米左右。莫里斯改革后的战斗队形,与西班牙人完全不同。


                        IP属地:辽宁13楼2018-02-13 22:53
                        回复
                          西班牙方阵中,火枪兵在方阵的中央,四周由长矛兵保护。而莫里斯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火枪兵在长矛兵两翼,他们真正的位置与长矛兵的第四列或第五列平行。火枪兵在这个位置上,两侧有长矛兵保护,即使在近战中,仍能进行有效射击,杀伤敌人。由于平素训练较好,火枪兵射击速度很快,而且非常准确。位于横队两侧的是3 个排的火枪兵,每排40 人,排成4 路纵队,每纵队10 人。 火枪兵射击之后,退下装子弹,直到最后一排火枪兵射击完毕。莫里斯军队中的火枪兵所持的火枪多半是滑膛枪。


                          IP属地:辽宁14楼2018-02-13 22:53
                          回复
                            摩里斯的战斗队形,与西班牙人战斗队形迥然不同。虽然火枪兵与长矛兵仍编在一个战斗队形里,但不再混合一起。莫里斯横队是军事战争史上线式战斗队形的雏形。 莫里斯采取长矛兵居中而火枪兵位于两侧的战术,避免了西班牙步兵团中的兵员浪费现象,同时,不仅灵活性增强,而且士兵与士兵的配合比较默契,作战实效也成倍提高。在战争中,长矛兵打得十分顺手,火枪兵在长矛兵的掩护下,也可以从容不迫地向敌人射击。


                            IP属地:辽宁15楼2018-02-13 22:54
                            回复
                              莫里斯重视军队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尽量避免硬拼。他始终认为,他的军队最需要的是机动和攻城术。在攻城战中,他创造了许多新的战法,缩短了克城所需要的时间。他之所以重视攻城术,是因为当时西班牙人占领了尼德兰许多城市,要夺取这些城市,军队必须掌握攻城术。在训练中,莫里斯比较重视对部队的攻城术训练,强调野战工兵和攻城工兵的重要性。这一点摩里斯的做法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IP属地:辽宁16楼2018-02-13 2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