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吧 关注:73,583贴子:198,005

回复:银屑病病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上】
再次,谈谈朦胧美。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都是远距离产生美感的极好例证。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正因为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的关系,《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其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指向中,或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国画式的“大泼墨”写意,烟波迷茫,人在何处?“宛在”,更是游移之词,难于确定。诗人在河畔翘首伫立,透过薄雾与苇丛,凝视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究竟是眼观,还是“心见”都很难说,确乎难于实指而不可捉摸。至于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态,作品也一字未提,我们说他(她)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我们读者的感悟、分析,其实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迷离仿佛,任读者自己去领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8-03-02 09:58
回复
    【接上】
    《诗小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诗沈》中说:“盖下游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见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为汧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长而可致也。”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总之由于主题的模糊性,先哲时贤对该诗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来“诗无达诂”,这一模糊,就更加见仁见智。但正是这种朦胧、模糊、多义性,切合诗家三昧,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清代叶燮更有一套模糊的诗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可见古人对诗中的朦胧美早已心仪神往,而且见解十分精辟独到。然而,该诗在这种旨意模糊和不确定中,毕竟还有确定的东西在。“深企愿见”之情是确定的,执着追求之意是确定的,求之不获仍不放弃追求也是确定的。这就给读者的想像、再创造起了导航的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8-03-02 09:59
    回复
      《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出征将士叹道途艰险,跋涉劳顿。
      渐渐(音谗):山石高峻。劳:通辽。广阔。武人:指将士。不皇朝:无暇日。
      卒:山高峻而危险。曷其没矣:言所登历何时可尽矣。不皇出:但知深入不暇谋出。
      有豕白蹢(音敌),烝涉波矣:似为天象。夜半汉中有黑气相连,俗称黑猪渡河,雨候也。蹢,兽蹄。月离于毕:天象。月儿投入毕星,有雨的征兆。滂沱:大雨貌。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8-03-02 10:01
      回复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
        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闲.有嫡不以其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8-03-02 10:02
        回复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注释】:
          椒:花椒。聊:助词,或曰山楂
          蕃衍:繁盛。且:助词
          远条:长长的枝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8-03-02 10:03
          回复
            译文
              角弓精心调整好,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百姓都会跟着跑。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有些人心不善良,相互怨恨另一方。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马驹使,不念后果会如何。如给饭吃要吃饱,酌酒最好量适合。
              不教猴子会爬树,好比泥上沾泥土。君子如果有美德,小人自然来依附。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小人不肯示谦恭,反而屡屡要骄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小人无礼貌粗野,我心因此多烦忧。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8-03-02 10:05
            回复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燕饮宾客。
              菁菁:盛貌。莪(音俄):莪蒿。阿:大的丘陵。
              沚:水中小洲。
              陵:大土山。朋:古货币,五贝为朋。
              载:则。休: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8-03-02 10:06
              回复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爱:隐藏
                说怿:音月义,喜爱
                荑:音提,白茅,象征婚媾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8-03-02 10:07
                回复
                  《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
                  岂弟君子,民之攸墍。
                  周召康公诫成王息民。
                  泂(音窘):远。行潦:流潦。路旁积水。挹:舀。注:倒。餴(音分):蒸饭。饎(音西):酒食。
                  濯(音浊):洗涤。罍(音雷):古代器名。盛酒和水。
                  溉:一说清;一说同概,漆尊,酒器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8-03-02 10:09
                  回复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1]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2]发如云,不屑髢[3]也;
                    玉之瑱[4]也,象之揥[5]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6]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7],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注释】:
                    笄:簪。珈:饰玉
                    象服:华丽的礼服
                    如之何:奈之何
                    [1]:音此,花纹绚烂
                    其之翟也:绣着山鸡的象服
                    [2]:音诊,美发
                    [3]:音敌,假发
                    [4]:音掭,耳坠
                    [5]:音替,剃发针
                    [6]:音搓,同[1]
                    [7]:音吃,细葛布;绁袢:夏天穿的薄衫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8-03-02 10:12
                    回复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1]?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役:苦役。曷:何时。至:归家
                      埘:音时,鸡舍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1]:音活,相会
                      苟:大概,也许
                      ---------------------------------------
                      《君子于役》出自《诗经·王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我国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中有一部分诗歌反映的内容是丈夫去服那遥无归期的兵役或徭役后,妻子在家默默地痛苦思念。《君子于役》正是这样内容的一首诗,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以统治者无休无止的重役给人民婚姻造成的危害,间接地反射出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许瑶光《雪门诗抄》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和母题。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里引白居易、司马相如、吕温、潘岳、韩?、赵德麟等人的诗赋文句后的评价——“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遗意。”(钱钟书《管锥编》卷一《毛诗正义六十则·君子于役》)——就是对此极有见地的说明。
                      《君子于役》以其内容的深刻性和主题的开创性使其传之后世,在技巧上也给此后文人和后世的读者诸多的可资借鉴的地方:
                      在写法上,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赋”与“兴”的使用。
                      “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通俗地说,就是平铺直叙。这首诗的两节都运用了这种技巧,对鸡回巢栖,夕阳西沉,羊牛归栏的农家生活平铺直叙,作了极为生动而细腻的描绘。与此同时,这首诗还运用“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不仅是直接写景,是“赋”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诗歌通过这几句刻画的日常生活细节,点染着思妇家庭生活的情景与妻子思念的气氛。试想一下,夕阳西照之时,鸡儿、羊儿、牛儿正在归圈,而思妇却形单影只,目睹此景,不能不令人触景伤情,思念起“于役”在外不能归家的丈夫。这正是“兴”的巧妙运用,诗中用鸡、羊、牛的晚归“兴”“于役”的丈夫不能归家的事实,从而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倚门?望归人的形象和希望“于役”的丈夫早日归家的心理。然而,女主人公深深地明白她那种美好的希冀只不过是不现实的幻想。因而诗人的笔锋随着女主人公心情陡然一转,从“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到“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样,就把她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深情的祝愿,祝愿离家在外的丈夫不要受饥挨渴,一颗妻子的心温柔得令人为之深深感动。总之,这首诗以“赋”的手法对鸡回巢栖,羊牛归栏的农家日常生活细节浓墨铺排,既描画出思妇家庭生活的环境与氛围,又“兴”丈夫“于役”不归的事实,从而真切动人地表达了思妇的盼望丈夫安然归来的心情。
                      同时,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也是本诗的特点。
                      这首诗的两节在句式的使用上基本一致,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使诗的结构更为谨严。整首诗上下两节只有三句有较大不同:首节第二句是“不知其期”,第二节为“不日不月”;首节第三句是“曷至哉?”第二节为“曷其有??”首节末句为“如之何勿思! 第二节是“苟无饥渴? 其它句子不是完全一样就是仅改一字。 这种复沓叠唱不仅使整首诗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使诗歌蕴含的感情更显深挚。因为重章叠句的艺术结构往往对诗歌的艺术气围和意境起着极强的营造作用。诗歌就在反复地吟咏中把思妇内心无奈思念的悲苦和深情祝愿的泪水延伸得绵绵涟涟,极为浓烈,使读者的心仿佛与深情款款的妻子一同黯然欲泣。
                      此外,这首诗采用当时的口语,朴素简炼,描绘了一个真挚动人的生活画卷,状景言情,真实纯朴,成功地刻画出思妇倚门怀人那柔肠寸断,悲伤凄婉的艺术氛围。正如明人谢榛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正是以简洁朴质的语言描绘融情的晚景,表现思妇悲伤的心境,感人至深,的确达到了诗歌所要求的情景交融,意与境谐的至高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8-03-02 10:13
                      回复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劬:音渠。劬劳:操劳
                        薪:喻母
                        爰:音元,何处
                        [1]:音兼关,鸟鸣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8-03-02 10:15
                        回复
                          《頍弁》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宴饮兄弟亲戚。
                          頍(音亏,三声):弁貌。一说前倾。弁:皮帽。实:是。茑(音鸟)与女萝:两种寄生植物。比喻兄弟亲戚相互依附。施(音义):蔓延;延续。
                          期:通斯。语词。怲怲(音丙):忧盛满也。
                          阜:丰富。霰(音线):雪米。无几:没有多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8-03-02 10:16
                          回复
                            《狼跋》
                            狼跋其胡,载踬其尾。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踬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注释】:
                            跋:践踏。胡:颌下悬肉
                            载:又。踬:踉跄前行之状
                            赤舄:红鞋。舄:音细,复底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8-03-02 10:17
                            回复
                              《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周成王即政,诸侯助祭祖考。
                              烈文:烈言其功,文言其德。辟公:诸侯。
                              封:大。靡:罪。一说累。维:乃。王:文王。崇:立。更立以继世也。
                              念兹戎功:戒诸侯念父祖之大功也。一说功指国家大事。皇:辉煌;光大。
                              无:语词。竞:强。
                              不显:显也。不,语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8-03-02 10:20
                              回复